某体育馆大跨空间竖向振动舒适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某体育馆大跨空间竖向振动舒适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现代施工技术在新材料和新工艺的支持下,突破传统结构设计极限的工程正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大跨度建筑中。在实现跨度增加的同时,楼盖的质量和刚度变化降低了楼盖自振频率,使结构变得更加轻柔而容易引发人致振动问题。由于较大振动的出现直接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功能,动力分析为基础的结构舒适度设计被提出以考虑低频楼盖系统在行人荷载作用下的影响。国内结构设计规范未考虑规律运动场地的舒适度设计,初步估算某体育场大跨楼盖的自振频率不满足国外设计标准给出的最小频率6Hz的要求。本文以北京某高校拟建体育馆的大跨空间楼盖为背景,参考学者对人行荷载的研究成果建立了多种分析工况;在场馆的一层、二层大跨楼盖施加人行荷载,输出时程计算结果以评价楼盖的竖向振动舒适性。研究目的是分析当前设计方案下大跨度楼盖的人致振动特性,评估场馆在正常使用阶段是否满足振动控制要求。本文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1)国内建筑规范对舒适度设计的规定较少,仅参考国外设计文件对办公室、住宅、商场提出了频率-加速度控制标准,未对运动场地提出进一步的要求。本文比较了多个国外设计标准,确定了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的以均方根加速度为基础的舒适度评价标准。结合高校现有体育场的使用功能与人行荷载的研究成果,本文针对多功能场馆提出了以步行、跑步、跳跃运动为主的多个工况模拟使用阶段高频次出现的活动。(2)本文比较了单人、多人以及规模人群作用下大跨度楼盖的响应结果,某高校体育馆的大跨空间楼盖在步行工况下的振动响应较小,不足以引发舒适度问题;跳跃以及跑步工况仅在特定活动步频下引起较大振动响应;考虑协调性因素的规模群体跳跃运动极易引起楼盖的舒适度问题。根据分析结果,体育场等规律活动场所的舒适度分析应以跑步、跳跃为最不利分析工况,以考虑楼盖在行人活动下的振动,且群体活动的影响必须引入到振动分析中。(3)时域信号不能较好反应楼盖的振动特性,对控制点处的响应加速度时程信号进行快速傅立叶变换,在频域上分析了各运动工况下楼盖的振动特性。加速度频谱显示楼盖的较大振动由活动的步频及其倍频与楼盖自振频率接近引起的共振现象引起,且该场馆的大跨楼盖未出现国外学者研究中呈现的荷载高阶效应影响。参考国内外工程案例可知楼盖的振动问题受结构自振特性影响具有特殊性,为避免使用阶段的出现人致振动问题,有针对性的分析楼盖的舒适度是必要的。
【关键词】:大跨楼盖 体育场 钢结构 人致振动 舒适度
【学位授予单位】:北方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311.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6
-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9-11
- 1.2 结构舒适度的研究现状11-15
- 1.2.1 行人荷载实验研究与模拟11-13
- 1.2.2 竖向振动下结构动力响应研究13
- 1.2.3 舒适度问题评价13-15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15-16
- 第二章 大跨空间楼盖舒适度设计标准16-31
- 2.1 人行荷载竖向力模型16-22
- 2.1.1 单人运动荷载模型16-21
- 2.1.2 群体运动荷载模型21-22
- 2.2 国内外建筑舒适度设计标准22-28
- 2.2.1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22
- 2.2.2 加拿大NBC-1985标准22-25
- 2.2.3 美国AISC标准25-26
- 2.2.4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0137:200726-28
- 2.3 大跨空间楼板舒适度评价方法28-30
- 2.3.1 频率控制法28-29
- 2.3.3 振动加速度控制法29-30
- 2.4 本章小结30-31
- 第三章 大跨空间楼盖人行激励下结构动力分析31-59
- 3.1 基于简化公式计算结构响应31-32
- 3.1.1 楼盖自振频率计算31-32
- 3.1.2 单人步行振动响应计算32
- 3.2 建立体育馆有限元模型32-35
- 3.2.1 结构框架线单元与面单元33-34
- 3.2.2 结构质量源定义34
- 3.2.3 结构阻尼比34-35
- 3.3 体育馆整体模态分析35-38
- 3.3.1 大跨度楼盖振动特性35-38
- 3.4 行人作用下结构动力响应分析38-58
- 3.4.1 单人作用下的结构响应38-43
- 3.4.2 多人作用下的结构响应43-58
- 3.5 本章小结58-59
- 第四章 某高校大跨空间楼盖的振动舒适度研究59-74
- 4.1 大跨度楼盖振动频域分析59-69
- 4.1.1 步行工况加速度频谱59-61
- 4.1.2 跳跃工况加速度频谱61-67
- 4.1.3 跑步工况加速度频谱67-69
- 4.2 大跨空间楼盖舒适度评价69-73
- 4.2.1 步行工况下楼盖舒适度69-70
- 4.2.2 跳跃工况下楼盖舒适度70-72
- 4.2.3 跑步工况下楼盖舒适度72-73
- 4.3 本章小结73-74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74-76
- 5.1 主要结论74-75
- 5.2 研究展望75-76
- 参考文献76-80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80-81
- 致谢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小东;张涛;;跳跃作用下场馆楼盖结构振动分析研究现状和发展[J];科技资讯;2008年22期
2 邹忠刚,韩富田,黄成若;无梁楼盖在工程中的应用及其设计研究现状[J];工业建筑;1989年10期
3 庄丽辉;住宅楼盖结构形式发展的探讨[J];工程质量;1999年03期
4 曾宪庭;多层圆形及弧形大厅楼盖设计与研究[J];建筑结构;2000年01期
5 费以原,张云龙,王艳丽;承墙井式梁楼盖的设计计算与研究[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6 周元清;浅谈肋形梁楼盖、井式梁楼盖与反梁式楼盖[J];安徽建筑;2001年05期
7 郝俊明;现浇混凝土空心无梁楼盖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04年15期
8 王晓丹,武军,宋永发;楼盖结构体系在不同跨度下的技术经济比较[J];四川建筑;2005年03期
9 郦世平;康为江;;某国际广场楼盖结构方案技术经济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2期
10 刘卫红;;某大学图书馆大空间楼盖设计的回顾[J];甘肃科技;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中华;耿翠珍;;特定跨度楼盖设计方案的比选[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2年
2 黄泰峗;李建芬;蔡健;;常用楼盖结构体系的技术经济比较初探[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1999年
3 徐金声;薛立红;刘明保;张吉柱;;现代楼盖结构的经济分析和比较[A];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南建林;云武;;预应力混凝土楼盖结构类型的选择[A];新世纪预应力技术创新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5 高娟;李克翔;张锡增;胡伟;;现浇钢筋混凝土叠合箱网梁格构式组合楼盖试验研究[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6 李永康;马国祝;李海波;;某小学体育馆大跨度网梁楼盖结构设计探讨[A];山东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孟美莉;吴兵;傅学怡;曲家新;;深圳火车北站大跨度楼盖人行舒适度分析[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上)[C];2013年
8 魏星;徐有邻;程志军;;高效预应力圆孔板装配整体式楼盖简介[A];第十一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9 叶龙;秦士洪;王耀伟;张超;;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次梁楼盖振动舒适度分析[A];第十六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10 温凌燕;聂建国;孙彤;;大跨交叉钢-混凝土组合梁系楼盖变形分析计算方法[A];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惠恩;内蒙古:石膏筒芯成为无梁楼盖关键技术[N];中国建设报;2006年
2 羽佳;四柱擎起巨型楼盖 谱写柱网新记录[N];中国建设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贾子文;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楼盖受力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皓辰;大跨度方管桁架组合楼盖截面优化设计[D];长安大学;2015年
2 李洋;弦支混凝土集成楼盖构造及静力学特性分析[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3 雷莉;基于数值模拟的小间距钢梁混凝土空心楼盖刚度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4 邓拥哲;弦支混凝土集成楼盖结构施工力学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5 魏杰;车辆随机荷载作用下大跨度楼盖的动力特性与舒适度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6 杜磊;某超高层建筑钢—混凝土组合楼盖振动舒适度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7 耿瑞彬;基于ANSYS的混凝土组合塑料模盒空心网梁楼盖火灾行为分析[D];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
8 杨维;新型装配式井字梁自保温楼盖受力性能试验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9 罗鹏;大跨楼盖结构人群荷载模拟及振动响应分析[D];东南大学;2015年
10 徐鹏超;某体育馆大跨空间竖向振动舒适度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某体育馆大跨空间竖向振动舒适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84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08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