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苏州区域山水环境的构成与发展研究
本文关键词:古代苏州区域山水环境的构成与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区域山水环境,指的是一定地理范围内的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以及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文内涵三者的总和。在当代快速城市化,城市问题突出的大背景下,从风景园林的视角对区域山水环境进行分析,并解读城市与环境在发展中的相互作用关系,可以为现代城市发展带来一些指导和借鉴。本文从风景园林的视角,以古代苏州为对象,从三个方面对其区域山水环境进行了深入分析:(1)构成要素及空间布局特征,(2)对城市发展的影响,(3)在当代城市规划中的继承与发展。首先,在对相关概念解析、基础理论剖析的基础上,提取古代苏州区域山水环境的构成要素:(1)自然基底、(2)河湖水网、(3)农田水利、(4)人文景观,各要素叠加构成了跨越城市范围的区域山水环境,形成了“以区域水网为基本骨架,以古城和西山为核心,人文景观多点嵌入”的区域空间布局特征。其次,在明确区域山水环境构的成要素及布局特征的基础上,提炼区域山水环境对城市发展带来的主要影响:(1)维系城市生长、(2)促进城市扩张、(3)引导城内视线、(4)推动园林营造。最后,审视古代苏州区域山水环境在现代城市规划中的延续和提升,总结出古代苏州区域山水环境营建对现代城市带来的启示,提出现代城市建设应当从区域视角将城市与环境结合,充分保护经过岁月沉淀形成的自然山水格局,延续历史文脉并塑造城市地域性景观,为当代城市的建设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区域山水环境 苏州古城 人工干预 城郊一体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4.2;TU98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1. 绪论9-21
- 1.1. 释题9-12
- 1.1.1. 为什么要研究区域山水环境?9-10
- 1.1.2. 为什么要以苏州为研究对象?10-12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12-14
- 1.2.1. 研究背景12-14
- 1.2.2. 现实意义14
- 1.3. 研究对象14-18
- 1.3.1. 区域山水环境概念辨析14-16
- 1.3.2. 研究地理、时间范围界定16-18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18-19
- 1.4.1. 研究内容18
- 1.4.2. 研究方法18-19
- 1.5. 研究思路与框架19-21
- 1.5.1. 研究思路19-20
- 1.5.2. 研究框架20-21
- 2. 山水环境与城市营建综述21-29
- 2.1. 人类对聚居环境的认识过程21-22
- 2.1.1. 被动适应21
- 2.1.2. 上动利用21-22
- 2.1.3. 精神觉醒22
- 2.2. 中国城市营建与山水环境22-26
- 2.2.1. 我国自然环境简述22-23
- 2.2.2. “因天材,就地利”的规划思想23-24
- 2.2.3. “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24-25
- 2.2.4. 寄情山水的审美意境25-26
- 2.3. 外国城市营建与自然环境26-27
- 2.4. 本章小结27-29
- 3. 古代苏州区域山水环境要素构成与布局特征29-59
- 3.1. 古代苏州区域山水环境构成要素29-30
- 3.2. 自然基底30-35
- 3.2.1. 地理环境概况30-34
- 3.2.2. 自然基底与聚落发展34-35
- 3.3 河湖水网35-39
- 3.3.1. 城内水陆双棋盘格局35-37
- 3.3.2. 城外水路与漕运开发37-39
- 3.4. 农田水利39-44
- 3.4.1. 农田水利发展39-40
- 3.4.2. 主要营田模式40-44
- 3.5. 人文景观44-55
- 3.5.1. 近郊风景名胜开发44-51
- 3.5.2. 古城同林营建与街肆空间51-55
- 3.6. 古代苏州区域山水环境空间布局特征55-57
- 3.6.1. 以区域水网为基本骨架55-56
- 3.6.2. 以古城和西山为核心,人文景观多点嵌入56-57
- 3.7. 本章小结57-59
- 4. 古代苏州区域山水环境对城市发展的影响59-71
- 4.1. 维系城市生长59-60
- 4.2. 促进城市扩张60-64
- 4.2.1. 水运发展与闾门兴盛60-62
- 4.2.2. 水运和自然风景双重引导城市形态向西扩张62-64
- 4.3. 引导城内视线64-68
- 4.3.1. 西山丘陵为城市提供衬景64-66
- 4.3.2. 标志性佛塔组织城市空问66-68
- 4.4. 推动园林营造68-69
- 4.4.1. 奠定经济基础69
- 4.4.2. 提供自然资源69
- 4.4.3. 赋予创作源泉69
- 4.5. 本章小结69-71
- 5. 当代城市建设对古代苏州区域山水环境的继承与发展71-81
- 5.1. 当代苏州区域山水环境发展71-76
- 5.1.1. 当代区域空间形态演化71-74
- 5.1.2. 区域山水环境的保护与更新74-76
- 5.2. 古代苏州区域山水环境营建对现代城市建设的启示76-78
- 5.2.1. 城郊一体,以区域的视角规划城市及环境76-77
- 5.2.2. 尊重区域山水布局,追求自然可持续发展77
- 5.2.3. 历史文脉延续,带动地域人文景观发展77-78
- 5.3. 本章小结78-81
- 6. 论文总结81-83
- 6.1. 结语81-82
- 6.2. 研究展望与不足82-83
- 参考文献83-85
- 个人简介85-87
- 导师简介87-89
- 获得成果目录89-91
- 致谢9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光宇,叶林;南阳古城的山水环境特色及营建思想[J];规划师;2005年08期
2 达婷;;城市山水环境的忧患[J];大自然;2011年01期
3 吴郁文,杨再高;广州城区建立的山水环境初探[J];南方建筑;2001年01期
4 杨俊宴;史宜;孙欣;;山水环境下的新城空间分区适宜性评价——南京滨江新城的探索[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5 马婧雅;;冷泉古村山水环境格局研究[J];山西建筑;2013年30期
6 董军;何礼平;;“禅宗五山”山水环境的文化解读[J];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2009年12期
7 王小斌;演变与承传——从“华立·水乡”到山水环境聚落特色的理性思考[J];中国勘察设计;2002年10期
8 ;北京远洋沁山水环境景观[J];世界建筑导报;2009年02期
9 莫娜;刘大平;;山仍是山,水仍是水——中国传统山水环境景观及其环境意识解读[J];华中建筑;2007年01期
10 陈新宇;;中式别墅建筑的山水环境设计[J];中华建设;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小斌;;演变与承传——从“华立·水乡”到山水环境聚落特色理性思考[A];2002年海峡两岸传统民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王轲 见习记者 刘伟 通讯员 佛任宣;要持续改善佛山水环境[N];佛山日报;2014年
2 邢俭安;打造一个城市最佳山水环境[N];苏州日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芬;地质生态视角下山水环境对山地城镇空间布局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2 徐倩;古代苏州区域山水环境的构成与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3 唐志华;秦岭南麓山水环境与住区形态整合设计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刘华彬;西湖风景建筑与山水格局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5 来嘉隆;结合山水环境的城市格局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古代苏州区域山水环境的构成与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24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22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