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型钢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7 18:23
对2榀SRC柱分别进行远场加载制度和近场加载制度下的拟静力试验,研究了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SRC柱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远场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达到峰值荷载前,位移循环次数对试件的承载力和耗能能力的影响很小;达到极限状态时,位移多次循环产生的累积损伤对试件的承载力和耗能能力的影响显著,随着位移循环次数的增加,承载力降低幅度明显加大,耗能能力不断增强。近场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试件的承载力、割线刚度均小于远场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的试件,但耗能能力更强。遭遇近场脉冲型地震后重新加载时,试件的承载力、割线刚度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耗能能力有所增强,损伤和破坏程度加剧。
【文章来源】:混凝土. 2020,(10)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试件尺寸和截面配筋(单位:mm)
试验加载装置
试件SRC2:首先以位移幅值30 mm加载,位移为4 mm时试件开裂,位移为15 mm时开始出现竖向裂缝,位移约16.5 mm时达到峰值荷载,随后承载力开始下降,位移为30 mm时,竖向裂缝延伸至柱根200 mm处,同时角部混凝土掉落,承载力下降至峰值荷载的80.5%,此时塑性损伤尚未充分累积;随后以位移25、20 mm递减加载,试件上水平裂缝、斜裂缝几无变化,但竖向裂缝仍不断发展,三面柱根150~200 mm范围内混凝土保护层严重压碎,试件损伤持续增长,此后加载时试件变化不大。重新加大位移至20 mm,试件损伤进一步加剧;位移为25 mm时,试件根部200~250 mm范围内混凝土保护层大面积剥落,纵筋和型钢压屈,承载力仅为峰值荷载的67%,仍呈弯剪破坏,破坏形态见图3(b)。2.2 滞回曲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场地震作用下巨-子隔震结构振动台试验[J]. 颜学渊,祁皑,毛会敏,张超,徐小勇. 工程力学. 2017(11)
[2]近场地震下弯曲剪切破坏方柱抗震性能试验与数值模拟[J]. 刘力维,易伟建,谢春.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5(06)
[3]不同抗震等级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 钱稼茹,冯宝锐. 建筑结构学报. 2014(07)
[4]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累积损伤性能试验研究[J]. 纪晓东,张明亮,刘平,康洪震,钱稼茹,赵作周,胡红松. 建筑结构学报. 2013(12)
[5]东日本大地震灾害考察报告[J]. 中日联合考察团,周福霖,崔鸿超,安部重孝,吕西林,孙玉平,李振宝,李爱群,冯德民,李英民,薛松涛,包联进. 建筑结构. 2012(04)
本文编号:3522816
【文章来源】:混凝土. 2020,(10)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试件尺寸和截面配筋(单位:mm)
试验加载装置
试件SRC2:首先以位移幅值30 mm加载,位移为4 mm时试件开裂,位移为15 mm时开始出现竖向裂缝,位移约16.5 mm时达到峰值荷载,随后承载力开始下降,位移为30 mm时,竖向裂缝延伸至柱根200 mm处,同时角部混凝土掉落,承载力下降至峰值荷载的80.5%,此时塑性损伤尚未充分累积;随后以位移25、20 mm递减加载,试件上水平裂缝、斜裂缝几无变化,但竖向裂缝仍不断发展,三面柱根150~200 mm范围内混凝土保护层严重压碎,试件损伤持续增长,此后加载时试件变化不大。重新加大位移至20 mm,试件损伤进一步加剧;位移为25 mm时,试件根部200~250 mm范围内混凝土保护层大面积剥落,纵筋和型钢压屈,承载力仅为峰值荷载的67%,仍呈弯剪破坏,破坏形态见图3(b)。2.2 滞回曲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场地震作用下巨-子隔震结构振动台试验[J]. 颜学渊,祁皑,毛会敏,张超,徐小勇. 工程力学. 2017(11)
[2]近场地震下弯曲剪切破坏方柱抗震性能试验与数值模拟[J]. 刘力维,易伟建,谢春.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5(06)
[3]不同抗震等级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 钱稼茹,冯宝锐. 建筑结构学报. 2014(07)
[4]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累积损伤性能试验研究[J]. 纪晓东,张明亮,刘平,康洪震,钱稼茹,赵作周,胡红松. 建筑结构学报. 2013(12)
[5]东日本大地震灾害考察报告[J]. 中日联合考察团,周福霖,崔鸿超,安部重孝,吕西林,孙玉平,李振宝,李爱群,冯德民,李英民,薛松涛,包联进. 建筑结构. 2012(04)
本文编号:35228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522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