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建节能的中国与英美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对比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公建节能的中国与英美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对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绿色建筑的发展亟需合理的评价标准来指导。目前我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认证的建筑越来越多,采用标准主要是美国LEED、英国BREEAM以及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然而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发展相对较晚,在这三大评价体系中,英美两国的标准是目前世界上发展相对成熟且使用较为成功的评估体系,第三个为我国自主编制的。但是具体哪个标准更能适应中国的建筑业对绿色建筑的评估,且中国与英美的公共建筑评价标准有的相同点及不同点到底存在在什么地方,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研读国内外文献资料,深入研究了国内外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基于公共建筑),总结了中国在评估体系方面的优缺点。为我国绿色公共建筑评价标准的更加完善提供了较为合理的理论基础。本文从二个方面对三个标准进行了比较研究,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论证了比较结果。首先,详细论述了国内外使用比较多的绿色公共建筑评价体系,如英国BREEAM体系、美国的LEED体系以及中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从宏观方面比较了中国与英美标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其次,对中英、中美标准最重要的节能部分并接合各自的公共建筑节能标准进行了对比研究,涉及围护结构、空调系统、照明系统和能源综合利用等;最后,以某公共建筑工程项目为例,对其进行节能设计分析,采纳三国评价标准对其进行绿色建筑的评估。分别获得“节能二星级”、“节能银级奖”和“节能GOOD级”。通过上述评价分析可以看出,该项目在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方面得分率比较低,这也是导致在英美两国评定中比我国的得分低的主要原因。通过中国与英美在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重视英美两国比较重视建筑设备系统的运行调试和碳排放等方面。而我国在一些参数设置上的设置还需进一步优化,在能量综合利用方面还需更加加强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英国标准将建筑物本身作为一个整体,考量的是建筑综合的节能效率,而不是注重使用详细的哪些技术,建筑节能是通过围护结构、照明电气和机电设备的节能效果等若干方面相互协调一块实现的。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更多的是考虑建筑的节能以及建筑的环境效应,但是对于整体的设计以及环境的保护方面没有进行重点的强调。同时该标准的评价体系过于复杂,可操作性没有美国LEED评价体系强,在面对市场时没有很好的市场适应性;在核准系统方面,我国没有规定来确保建筑能耗效果随时间推移始终可靠和最优;我国标准得分的严格性上比英美相对较松弛,评价标准还需进一步加强改进。
【关键词】:BREEAM LEED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ASHRAE标准 建筑节能 对比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201.5;TU111.19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17
- 1.1 研究背景11
- 1.2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研究现状11-14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2-13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3-14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4-15
- 1.3.1 研究目的14
- 1.3.2 研究意义14-15
-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15-17
- 1.4.1 研究方法15-16
- 1.4.2 论文框架16-17
- 第二章 中英美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宏观对比17-25
- 2.1 中英美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概况17-21
- 2.1.1 英国的BREEAM体系17-18
- 2.1.2 美国的LEED体系18-20
- 2.1.3 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20-21
- 2.2 中国与英国绿色公共建筑评价标准的对比分析21-23
- 2.3 中国与美国绿色公共建筑评价标准的对比分析23-24
- 2.4 本章小结24-25
- 第三章 中英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节能部分的对比25-32
- 3.1 中英建筑节能标准比对25-28
- 3.1.1 节能目标25
- 3.1.2 节能设计标准要求25-26
- 3.1.3 中英既有公共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比较26-28
- 3.1.4 建筑设备系统28
- 3.2 2014版《绿标》公建节能章节的解读28-29
- 3.2.1 “节能与能源利用”章节的特点28
- 3.2.2 “节能与能源利用”章节的条文编制思想28-29
- 3.3 BREEAM中能源部分的分析29-30
- 3.4 中英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节能部分的比对30-31
- 3.5 本章小结31-32
- 第四章 中美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节能部分的对比32-44
- 4.1 气候分区32-34
- 4.2 围护结构34-37
- 4.2.1 非透明围护结构划分比对34-35
- 4.2.2 非透明围护结构参数比对35-36
- 4.2.3 窗墙比限值36-37
- 4.2.4 围护结构气密性要求37
- 4.3 暖通空调系统37-41
- 4.3.1 标准覆盖范围38
- 4.3.2 锅炉热效率38-39
- 4.3.3 制冷剂管理39-41
- 4.4 LEED与《绿标》节能部分的对比41-43
- 4.4.1 《绿标》和LEED控制项内容比较41-42
- 4.4.2 《绿标》和LEED评分项条文对比42-43
- 4.5 本章小结43-44
- 第5章 实例分析44-57
- 5.1 项目概况44-45
- 5.1.1 气候状况44
- 5.1.2 节能设计44-45
- 5.2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节能体系评定45-52
- 5.2.1 控制项45-47
- 5.2.2 评分项—建筑与围护结构47
- 5.2.3 评分项—供暖、通风与空调47-49
- 5.2.4 评分项—照明与电气49-50
- 5.2.5 评分项—能量综合利用50-52
- 5.3 LEED节能体系评分52-53
- 5.4 BREEAM节能体系评分53-55
- 5.5 本章小结55-57
- 第六章 结语与建议57-59
- 6.1 结论57-58
- 6.2 建议58-59
- 参考文献59-62
- 致谢62-6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民;;《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商业建筑星级评价的影响[J];建设科技;2015年04期
2 王清勤;叶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节能与能源利用[J];建设科技;2015年04期
3 闫埔华;唐坚;;中美建筑能效标准比较[J];华中建筑;2015年01期
4 李灿;白莉;刘力铭;;国际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对完善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启示[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5 彭川苏;;中韩新三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对比分析[J];建设科技;2014年21期
6 冷志勇;周英涛;杨晓倩;;CO_2热泵技术在供暖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制冷与空调;2014年10期
7 刘萍;雷俊红;;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与国外评价体系比较研究[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8 本刊记者;;仲量联行:LEED带来“绿色”溢价[J];商周刊;2014年13期
9 金昶;李学斌;丁媛媛;;关于发展绿色建筑问题的研究[J];建筑设计管理;2014年04期
10 樊瑛;;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商店类绿色建筑中的应用[J];建筑科学;2014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马卓越;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公共建筑能耗预测[D];湖南大学;2014年
2 王静;基于CRS模式的绿色医院建筑策划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3 林萍;泉州地区适宜绿色建筑技术研究及应用实践[D];华侨大学;2013年
4 杨沛;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改进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5 李晴;长沙地区公共建筑能耗模拟与节能分析[D];湖南大学;2013年
6 张滔;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绿色建筑综合评价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
7 赵玉芬;考虑太阳辐射影响的建筑设计策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8 张伟;国际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及与我国评估体系的对比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公建节能的中国与英美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对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76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57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