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初始损伤混凝土的动态抗压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带初始损伤混凝土的动态抗压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对65个直径为68 mm的混凝土圆柱体试件进行试验分析,系统研究了不同初始损伤程度的混凝土试件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动态抗压特性。通过对混凝土试件预加不同的静态荷载,从而在试件内产生不同程度的初始损伤;利用SHPB设备进行不同速率下的冲击试验,研究初始损伤程度对混凝土动态抗压强度、应力应变关系以及破坏模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初始损伤对混凝土动态抗压强度产生重要影响,其影响程度与混凝土试件的初始损伤程度密切相关,损伤程度在阈值以下时对混凝土的动态抗压强度影响较小,超过阈值时影响显著;随应变率增加,带损伤混凝土的动态抗压强度显著提高;含水率的增加降低了带初始损伤混凝土动态抗压性能。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了综合考虑初始损伤程度影响和应变速率效应的抗压强度预测模型。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混凝土 动态性能 加载速率 初始损伤 含水率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809064,51379186) 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时开放基金(sklhse-2013-C-0)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时开放研究基金(201449021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3QNA4025,2013FZA4013) 浙江省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10R50034-19,2010R50034-20)
【分类号】:TU37
【正文快照】: 1研究背景近年来,混凝土材料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1-3]。在实际工程中,大多混凝土结构都经历过一定的荷载历史,如大坝的水位变化、桥梁的荷载变化、建筑物经历地震或爆炸等动态荷载作用等,因此,有必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为民;许金余;;大直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试验中的波形整形技术研究[J];兵工学报;2009年03期
2 胡时胜,王道荣;冲击载荷下混凝土材料的动态本构关系[J];爆炸与冲击;2002年03期
3 闫东明;林皋;刘钧玉;袁颖;;不同环境下混凝土动态抗压特性试验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4 侯顺载,李金玉,曹建国,王济,郭永刚;高拱坝全级配混凝土动态试验研究[J];水力发电;2002年01期
5 何建涛;马怀发;陈厚群;;混凝土损伤本构理论研究综述[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0年03期
6 逯静洲,林皋,肖诗云,王哲;混凝土材料经历三向受压荷载历史后抗压强度劣化的研究[J];水利学报;2001年11期
7 马怀发,陈厚群,黎保琨;应变率效应对混凝土动弯拉强度的影响[J];水利学报;2005年01期
8 闫东明;林皋;;不同初始静态荷载下混凝土动态抗压特性试验研究[J];水利学报;2006年03期
9 郑丹;李庆斌;;围压荷载下混凝土静动力强度的细观力学模型[J];水利学报;2007年05期
10 马怀发;王立涛;陈厚群;李德玉;;混凝土动态损伤的滞后特性[J];水利学报;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建运;李国强;;动力荷载作用下固体材料本构模型研究的进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5期
2 许金余;范飞林;白二雷;刘军忠;;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的动态力学性能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S2期
3 王泽东;许金余;吕晓聪;刘军忠;张磊;;围压作用下岩石冲击破坏与变形特性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4 刘石;许金余;刘军忠;吕晓聪;支乐鹏;;绢云母石英片岩和砂岩动态破坏过程的能量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5 支建庄,郑坚,赵庆岚,姚战军;锡-银系无铅焊料动态强度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年04期
6 郑宇;王晓鸣;李文彬;李伟兵;;材料对双层药型罩形成串联EFP的影响[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年01期
7 何煌;张明;曾首义;;连结状况对陶瓷复合装甲抗弹性能的影响[J];兵工自动化;2006年12期
8 张德志;李焰;钟方平;林俊德;王等旺;王长利;;冲击波壁面反射压力的压杆测试法[J];兵工学报;2007年10期
9 宁建国;卢静涵;姜芳;孙远翔;;一类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研究[J];兵工学报;2008年09期
10 田阿利;尹晓春;;柔性杆对撞的二次撞击区理论分析[J];兵工学报;2009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剑;张路青;王学良;;水平层状岩体边坡动力响应中的结构面效应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2 张明;何煌;曾首义;;连结状况对陶瓷复合装甲抗弹性能的影响[A];计算爆炸力学进展[C];2006年
3 薛志刚;胡时胜;;水泥砂浆在主动围压下的动态力学性能[A];第六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陶俊林;陈裕泽;胡文军;陈刚;黄西成;;SHPB实验中几个问题的讨论[A];Hopkinson杆实验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胡时胜;;研究混凝土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实验技术[A];Hopkinson杆实验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姜锡权;胡时胜;;霍普金森杆实验技术发展综述[A];Hopkinson杆实验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卢子兴;田常津;韩铭宝;谢若泽;王仁;;聚氨酯泡沫塑料在应力波加载下的压缩力学性能研究[A];Hopkinson杆实验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龙源;晏俊伟;徐全军;高振儒;娄建武;周春华;;爆破振动信号小波分析和分形机理研究[A];中国工程爆破协会四届二次常务理事会、中国力学学会工程爆破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梁斌;卢永刚;陈忠富;;纤维增强复合壳体战斗部爆炸威力试验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10 梁斌;卢永刚;陈忠富;岳晓红;杨世全;高海鹰;;装药在混凝土中爆炸威力对比试验研究[A];中国爆破新技术Ⅱ[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嘉;钢纤维混凝土劈拉强度的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张洁;SiCp/Cu基复合材料的研制及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3 竺铝涛;纤维力学性质应变率效应和针织复合材料弹道冲击破坏机理[D];东华大学;2010年
4 陈荣;一种PBX炸药试样在复杂应力动态加载下的力学性能实验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贾虎;纤维爆炸索水下爆炸特性与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马海春;锚固洞室抗爆能力现场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徐华东;冻结与非冻结木材中应力波传播速度规律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8 王秋萍;几种结构损伤诊断方法对比研究及实验验证[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9 沈煜年;复杂柔性系统多次撞击动力学的动态子结构方法[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10 宫凤强;动静组合加载下岩石力学特性和动态强度准则的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庆辉;恐怖爆炸荷载作用下地铁隧道的冲击反应与防护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宫妍;波动方程的非结构化网格改进有限差分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孟顺意;混凝土双轴动态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仕文;水耦合石材切割爆破数值模拟[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5 丁国玺;激振条件下顶煤放出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王伟;冲击载荷作用下混凝土弹塑性损伤行为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张兵;超声车铣声学系统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林龙;冲击载荷作用下纤维砼的动力特性实验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陈贵炫;橡胶混凝土的抗冲击性能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10 赵绩枫;一种新型动能弹侵彻混凝土数值模拟[D];中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孝敏,胡时胜;应力脉冲在变截面SHPB锥杆中的传播特性[J];爆炸与冲击;2000年02期
2 王仲华,陈如华;三峡大坝全级配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8年01期
3 宋玉普,赵国藩;混凝土内时损伤本构模型[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0年05期
4 肖诗云,林皋,王哲,逯静洲;应变率对混凝土抗拉特性影响[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5 李木国,张群,王静,马洪连,贾兆燕,李洪波;大型液压伺服混凝土静动三轴试验机[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6 闫东明,林皋,王哲,张勇强;不同环境下混凝土动态直接拉伸特性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7 闫东明;林皋;;双向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的动态压缩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06年09期
8 袁建力;王仪;张靖静;钱仲慧;陈汉斌;;荷载历程对预应力梁的耗能及破坏特征的影响[J];工程力学;2007年10期
9 戚承志,钱七虎;材料变形及损伤演化的微观物理动力机理[J];固体力学学报;2002年03期
10 王瑞敏,宋玉普,赵国藩;混凝土在等幅重复应力作用下的疲劳强度[J];工业建筑;1992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闫东明;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试验与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郑剑锋;赵淑萍;马巍;蒲毅彬;;CT检测技术在土样初始损伤研究中的应用[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2 王国珍;杨伟顺;马进;陈剑虹;;初始损伤对钢的延性起裂韧性影响的细观力学分析[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3 邱士利;冯夏庭;张传庆;杨金保;;不同初始损伤和卸荷路径下深埋大理岩卸荷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8期
4 邱玲,徐道远,朱为玄,邓爱民;混凝土压缩时初始损伤及损伤演变的试验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5 蒲传金;郭学彬;冯德润;雷俊学;谢刚;;边坡岩体初始损伤对爆破作用影响的微观分析[J];爆破;2007年03期
6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荆松吉;卢芳云;;混凝土初始损伤对爆炸毁伤影响的数值模拟[A];第六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张宪堂;陈士海;张金泉;高文乐;;岩体的初始损伤对爆破效果的影响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伟顺;初始损伤对不同金属材料组织延性起裂韧性的影响及机理[D];兰州理工大学;2006年
2 刘中炜;初始损伤对Mode I/II混合加载下材料断裂行为的影响[D];兰州理工大学;2007年
3 孙启星;复合材料整体加筋壁板的失效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带初始损伤混凝土的动态抗压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05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420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