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技术经济论文 >

石家庄市区居民家庭体育器材的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24 18:15

  本文关键词: 家庭体育器材 家庭健身 社区体育 大众体育 出处:《河北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如今在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的环境下,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是越来越高,进而健康、绿色、环保已经成为高质量生活的“代名词”,其中体育运动已经成为提高健康生活的重要方式。在21世纪大背景的前提下,体育运动更加需要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人们的需求,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体育运动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青睐。由于受到多种条件的制约,很多种体育运动模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家庭体育运动的出现,作为一种新型的、健康的、愉悦的家庭运动方式,已成为人们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让体育运动成为人们的习惯,以此来提高人们身体素质、提升人们的健康指数,并为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研究目的:把本市家庭体育器材拥有及使用情况作为研究基础,剖析影响家庭体育器材使用的因素等内容,以此来丰富和发展家庭体育理论内容,为居民家庭体育运动的发展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研究方法:秉承从理论到实证再到理论的逻辑顺序,本文以石家庄市居民家庭拥有的体育健身器材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石家庄市区居民体育器材的拥有数量、种类、使用人群、使用程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对象和方法主要围绕石家庄市新华区北郡社区,桥西区都市晶华社区,长安区紫晶悦城社区,裕华区石门社区,家庭体育器材拥有及使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为了全面的探知石家庄市居民的家庭体育器材拥有情况,通过专家访谈、实地调查等方式设计出一份较为完备的调查问卷。在制定问卷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与实际家庭情况相关的问题,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是为了在调查结束后得出相应的数据,在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准确的反映现实情况,更好的撰写论文,结果统计问卷发现,只有个别家庭几乎没有运动锻炼的器材,大部分家庭里还是有一些运动器材的,在有体育运动器材的家庭里总结发现;部分家庭有跑步机,呼啦圈,跳绳,哑铃,还有些家庭有儿童玩的旱冰鞋,个别年轻人还有滑板,但是通过问卷还发现,真正爱运动的人运动器材使用的多,有的人只是偶尔运动一下,感觉一天里忙忙碌碌没有运动时间,还发现无论家庭里有没有运动器材的人,还是有时间与没时间运动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思想意识:那就是一定要锻炼,锻炼对健康肯定是有益的,只是是否去抽出时间来真正的锻炼产生了很大差距通过对全市几个区人口较多的几个社区的调查得出了以下研究结果:有13.3%的家庭拥有跑步机,10.3%的家庭拥有踏步机,28.6%的家庭拥有臂力器,10.9%的家庭拥有动感单车,65.5%的家庭拥有跳绳,35.3%的家庭拥有瑜伽垫,48.9%的家庭拥有呼啦圈,19.3%的家庭拥有滑板鞋,40.4%的家庭拥有毽子,35.5%的家庭拥有旱冰鞋,27.4%的家庭拥有足球,39.8%的家庭拥有篮球,69.1%的家庭拥有羽毛球,还有一些家庭拥有握力器,单杠,杠铃等。从调查情况可以看出人们对于体育方面的经济投入有着显著地提高。从人们对于体育器材的使用程度方面的调查结果进行讨论,有大约53%的受访者表示每周仅会有一次的时间利用家中的体育器材进行体育锻炼,大约11%的被调查者表示每周使用体育器材进行锻炼的次数可以达到三次或以上,还有7%的受访者鄙视自己几乎不锻炼,家中的体育器材几乎是闲置状态。大部分人利用家中体育器材进行锻炼的时间约为三十分钟,24%的人表示每次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约有三十到六十分钟,只有13%的人每次锻炼的时间能够超过六十分钟。由此可以看出家中体育器材的增加对于居民体育锻炼的频率和锻炼的时长的增加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虽然运动的频率和时间并不十分可观,但是大部分的群众都有了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大部分人都开始主动进行体育锻炼,为了维持健康而进行努力[2]。在居民对于运动的必要性的认知情况调查可以看出,91%的居民认为锻炼是有必要的只有9%的受访者认为进行体育锻炼没有必要。在体育锻炼的动机方面,13.2%的居民表示自己进行体育锻炼是为了能够增强体魄,21.3%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是为了瘦身美体而进行体育锻炼,28.5%的人是为了能够舒缓工作生活给自己带来的压力,10.3%的受访者表示自己进行体育锻炼是个人的习惯爱好,26.7%的居民是为了能够保持健康。此结果从侧面体现出体育器材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体育器材能够更好地帮人们达到特定的健身目的。同时大部分石家庄市的居民都认识到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结论:1、随着石家庄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体育事业也取得了长久的发展,大部分家庭拥有一定的运动器材,而且种类多样如跳绳,呼啦圈,瑜伽垫,跑步机等。2、家庭体育器材使用情况并不是很理想,结构差异较大,器材的使用频率较低,器材闲置情况严重。3、导致当前家庭体育器材现状的因素有很多,如,居民经济收入、文化程度、家庭锻炼环境、风俗习惯、锻炼意识等等都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着居民家族体育器材的拥有与使用情况。4、为了提升居民家庭体育器材的利用率,首先要提高居民的锻炼意识,其次可以使居民家庭体育器材与社区运动场所相接合,改善居民家庭体育器材的闲置情况。最后加大政府的政策与财政支持,尤其是专业的教练指导等等。建议:大家必须共同努力,如何提高家用健身器材的使用效率与健身的积极性,从而探索出具有地区特色的体育活动的具体模式,建立具有本地特色的体育健身系统。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81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邢德政;;废弃体育器材的开发与利用[J];二十一世纪教育思想文献;2007年01期

2 闫彦利;;天津市幼儿园体育器材现状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年05期

3 梁小军;;广东省普通高校体育器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运动;2013年12期

4 何李广;谢泽星;;高校体育器材损耗原因分析及对策[J];科技资讯;2014年02期

5 王明亮;;对闲置体育器材合理运用的探讨[J];中国学校体育;2006年03期

6 李克彬;;三种体育器材的简易制作方法[J];体育教学;2006年03期

7 游修胜;;学校体育器材的管理与养护[J];体育教学;2007年02期

8 左永慧;;农村中学自制体育器材的五个原则[J];中国学校体育;2009年04期

9 张书梅;;自制体育器材应遵循的原则[J];中国学校体育;2009年04期

10 何胜;;体育器材管理的小建议[J];中国学校体育;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潘华;;论瑞士小学体育器材的特点[A];2006年全国体育仪器器材与体育系统仿真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2 欧成江;;浅谈灾后重建学校如何管好体育器材[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二卷)[C];2012年

3 练海宝;;合理利用资源,迎接新课程改革——对新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A];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杨鹏;郑伟涛;马勇;何海峰;韩久瑞;;CFD在体育器材性能研究中的应用[A];2006年全国体育仪器器材与体育系统仿真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旭光;总局向湖北中小学捐赠体育器材和图书[N];中国体育报;2012年

2 记者 黄春梅 通讯员 刘静;我市10所希望小学获赠体育器材[N];三峡日报;2007年

3 贵州省天柱县工商局 袁勋;对一起产品质量引出商业贿赂案件的分析[N];中国工商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丁磊;舒华中国上市启动 体育器材制造商资本破土[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5 记者 何颖;76万元体育器材发放到农村[N];铁岭日报;2010年

6 广东建设报记者 谈健;何力雄:办好体育器材是一项大工程[N];广东建设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孙文振;民族传统体育器材的生产研发期待关注[N];中国民族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朱巾芳;自制体育器材 建立体育乐园[N];中国体育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崔圢圢;“中国制造”借机崛起[N];中国体育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邹丽;体育器材免费下乡 把健康送给农民[N];中国体育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向飞;太原市幼儿园体育器材与场地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2 姚晓松;农村中学体育器材资源开发实践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3 张佩玉;鹤壁市淇县初中体育器材现状与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4 刘海明;湖南省部分农村小学体育器材资源开发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6年

5 陈宇;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城区初级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现状的调查研究[D];南昌大学;2016年

6 闫鹏飞;太原旅游职业学院体育器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6年

7 孙慧政;南京市城区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及管理运用现状分析[D];南京体育学院;2017年

8 李小哲;石家庄市区居民家庭体育器材的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年

9 谢晨燕;北京市朝阳区幼儿园体育器材现状及发展建议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0年

10 邓宏林;长沙市普通高校体育器材管理的调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312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15312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e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