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发展的反贫困效应研究
本文选题:金融发展 切入点:贫困减缓 出处:《西南财经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贫困问题一直备受世界各国高度关注,能否做好扶贫工作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我国对贫困问题更是高度重视,根据贫困人口主要集中于农村地区这一现状,政府提出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业、建设新农村、让农民增收,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为了打好扶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扶贫工作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即要“精准扶贫”以实现2020年如期脱贫。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政府扶贫工作的不断推进,我国在扶贫工作上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世界银行数据显示,从1981年到2014年我国贫困人口发生率由43%下降到8.5%,贫困人口累计减少了6.6亿。“没有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像中国那样在全球扶贫事业中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就”,著名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的话高度评价了我国反贫困工作。然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地理环境、资源分布以及长期分割的二元化结构等因素,我国贫困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监测公报显示,我国仍有7017万的贫困人口,12万个贫困村,832个国家贫困开发重点县和连片特困地区县。由此可见,研究贫困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金融已渗透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经过十几年的金融改革,无论是规模还是运行效率,金融发展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完善的金融体系具有优化资金配置,引导资金流向,提高资金利用率的功能,同时还是反映和监督经济发展的“晴雨表”。随着金融的快速发展,金融反贫困效应逐步得到学术界的关注和研究。金融发展能否改善贫困水平?答案不言而喻。金融发展有利于经济增长,增加国民收入,从而有效缓解贫困问题。此结论得到了现代金融发展理论的一致认可。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稳步推进,人民币实现国际化,金融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金融扶贫已经成为政府与民众的共识,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充分发挥金融手段,加快帮扶贫困人群脱贫致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稳定发展。2014年4月,人行出台《关于全面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对扶贫中金融服务工作进行合理管理。在全国开展金融扶贫的背景下,值得思考的是,中国金融发展是否有助于加快反贫困事业的进程?其作用机理是怎样的呢?并且金融发展在多大程度上有效地减缓贫困呢?这些问题的解决能为国家制定金融扶贫政策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持,也许可以为金融扶贫政策提供新的思路。因此,本人以我国金融发展的反贫困效应作为毕业论文的研究课题。本文首先系统地回顾和梳理国内外关于金融发展反贫困的文献,其次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讨论并分析我国金融发展概况、贫困现状以及金融扶贫工作的进展。在金融反贫困的理论梳理和我国金融扶贫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利用1987年-2014年年度时间序列数据研究我国金融发展的反贫困效应,从金融发展提供信贷支持的直接作用和金融发展通过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促进贫困减缓的间接作用两方面展开。选取的变量有贫困水平、金融发展、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其中从金融规模、金融效率和金融波动三个角度来衡量我国金融发展水平,选择的指标分别是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与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的比值,采用HP滤波法得到的金融规模扩张的波动成分的绝对值。人均消费水平作为贫困减缓水平的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经济增长的指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作为收入分配的指标。为了降低变量异方差和波动幅度过大带来的影响,除金融波动外,本文对其他变量取对数。通过时间平稳性检验,发现变量均为一阶单整,并进行协整检验分析长期均衡关系,同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研究短期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金融发展不仅通过经济增长间接地促进了贫困减缓,而且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张直接有利于减少贫困,但目前金融效率的提高即存贷转化率的提高并没有促进贫困减缓,而是具有负向作用,这也证实了我国贷款资金的流向主要是城市等具有高收益项目地区,并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扶贫作用。同时,金融波动抵消了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的部分好处。研究还发现,目前我国城乡收入的差距阻碍了反贫困事业的进程。总的来看,我国金融发展有利于贫困减缓。为了更加全面地分析我国金融发展反贫困效应,本文不仅从整体角度对全国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的关系进行研究,而且从局部角度,选取四川省1978年-2014年的数据实证研究四川省的金融发展反贫困效应。作为金融扶贫的重点省份,四川省贫困人口众多,贫困范围广,贫困程度深,扶贫工作难度大,在我国贫困地区具有代表性。同时,四川省金融发展迅速,服务于实体经济作用日益增加,金融扶贫事业也相对成熟,为理论研究奠定了现实基础。并且从四川省统计局获得的数据完整确保了实证结果的真实可靠。因此,本人选取四川省作为局部层面的研究对象。本文从整体角度对中国金融发展反贫困效应进行研究,发现目前我国金融发展有利于贫困减缓。进一步选取贫困省份的代表——四川省,从局部角度分析金融发展的反贫困效应,发现四川省金融发展通过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有利于贫困减缓。由此可见,无论是全国范围还是局部省份,金融发展都有利于减缓贫困。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1)本文时间序列数据为1978年-2014年,时间跨度涵盖了改革开放的37年,能更好地反映我国金融改革发展对贫困减缓的影响。(2)金融发展水平从规模、效率和不稳定性三个方面来衡量,符合我国金融体系以银行业为主导的特点和不稳定性日益明显的现状。(3)采用人均消费水平来衡量相对贫困水平。以往的学者多采用贫困发生率作为贫困水平指标,由于我国贫困线的多次调整使得贫困发生率不具备良好的可比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使得温饱问题基本得以解决。贫困问题呈现由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转化的新特征。对此,人均消费水平能更好的反映相对贫困水平,并且数据更容易获得,在剔除物价因素的影响后更具有可比性。与此同时本文研究也存在不足,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1)本文主要从宏观角度分析金融发展的反贫困效应,而家庭和企业等微观层面也是金融发展作用于反贫困的重要渠道,但由于微观数据获取的有限性,本人并未从金融扶贫的微观角度进行分析。(2)本文研究的是正规金融发展的反贫困效应。而非正规金融是正规金融的有利补充,在解决贫困人群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非正规金融如民间借贷数据难以获取,因此无法分析非正规金融发展的扶贫效应是本文的遗憾。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F323.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灼光;金融系统计算机从业员职务犯罪的防范[J];华南金融电脑;2002年09期
2 田耕;我国金融体制现存四大矛盾[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2年04期
3 田云刚,尚艳红;我国金融体制现存的问题及其对策[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钱谱丰;改进金融监管 服务金融改革[J];当代经济;2003年10期
5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周岳峰;对付债务——如何改革全球金融体制[J];国外理论动态;2004年02期
6 郑小华;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是促进农民增收的现实选择[J];经济问题;2004年02期
7 郭晓鸣;农村金融体制必须有重大突破[J];农村经济;2004年02期
8 李杨勇;析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之关系[J];新金融;2004年07期
9 张笑玎;论金融制度与金融体制及经济制度的关系[J];经济与管理;2005年06期
10 刘清娟;经济转轨中的金融体制——对中亚五国金融体制和新疆金融体系的分析比较[J];新疆金融;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秦池江;;论金融改革的路径和金融业的产业化[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李公羽;;邓小平金融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A];海南省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入选论文集[C];2006年
3 赵静;;美国金融风暴对我国金融衍生品监管的启示[A];中国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现代化[C];2008年
4 秦月星;;关于中国发展金融服务业的思考[A];2008中国服务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家祥;伍超明;;建立金融期货市场的基础条件分析[A];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下)[C];2002年
6 周肇光;;构建我国金融领域经济安全新模式[A];上海市经济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王洪泉;;我国金融司法监管问题研究[A];2005年山东省金融学会重点研究课题成果[C];2005年
8 王文娟;刘艳明;;新时期港澳在两岸金融合作中的中介作用[A];“区域经济整合:模式、策略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曹龙骐;张艳;;中国金融运行:特征分析与机理重塑[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王有贵;袁强;;货币、金融和总需求[A];Data Analysis, Econo-physics and Risk Management--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导 曹普;中国共产党领导金融发展90年历史的真实记录[N];金融时报;2012年
2 朱洪波;树立科学的金融发展观[N];中国改革报;2004年
3 何德旭;树立并实践科学的金融发展观[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4 ;建立金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N];经济参考报;2004年
5 特约撰稿 钱小安(中央金融工委研究室研究员);新一轮金融体制改革即将启动[N];经济日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王智;打造健康的金融生态环境[N];经济日报;2005年
7 周绍朋 吴山;日本的金融体制与政策[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8 徐进前;国外金融监管创新经验及其借鉴[N];金融时报;2003年
9 陈惠莲 顾亚红;和谐金融的要义[N];金融时报;2005年
10 杨春宝;当前金融职务犯罪的成因及预防[N];江苏法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其伟;金融自由化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2 陈阳;基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联性的中国金融稳定综合测评[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3 成向阳;论金融衍生工具的国际监管[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4 郭金龙;金融复杂系统演进与金融发展[D];辽宁大学;2006年
5 罗骏;合作金融发展论[D];四川大学;2006年
6 王国言;论金融分业、混业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栾光旭;转型时期中国金融演进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姜新;中国金融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房震;金融集团:制度创新与监管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10 史跃峰;金融和谐论[D];天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翁静雨;我国自贸区金融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5年
2 朱琳;中国商业银行开展社区金融服务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3 蔡鑫韵;金融垄断视野下民营企业犯罪问题[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赵栋奎;农村合作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5 李攀;金融体制改革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构[D];兰州大学;2015年
6 高小妹;我国地方政府金融管理权法律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7 裴涛;新时代下的金融社交[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8 叶晓静;论我国金融创新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9 刘轶锴;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与开放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10 冯娇;自贸区金融体制比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183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1718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