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栅格尺度的西安市辖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本文选题:西安市辖区 + 生态环境质量 ; 参考:《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人口迅速增长,人类对大自然的开发和利用正在逐步制约自身的发展,造成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退化、土地荒漠化等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同时,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将会极大地降低全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这种现象还将持续加重。因而,保护、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已成为重要且紧迫的任务。本文依托陕西省社发攻关项目(2013K14-01-03),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根据数据的可获取性原则,选取西安市10个市辖区为研究区,选取1992、2000、2007、2014年四期遥感影像数据、当年统计年鉴数据及气象数据、DEM数据、行政边界矢量数据,依据主导性原则、分级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构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数据标准化处理的基础上,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求算权重,通过基于栅格数据的综合指数法,计算综合评价指数,评价生态环境质量,得到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分级图和动态变化规律。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对比FLAASH模型和6S模块两种大气校正方法,选取适宜的校正后影像,提高定量遥感准确性;(2)解译西安市辖区遥感影像得到土地利用数据;反演地表温度,计算热岛效应,反演干度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比值植被指数、大气阻抗植被指数、土壤亮度指数、土壤湿度指数、裸土植被指数;计算景观多样性指数和景观破碎度指数,由此得到研究区30m*30m栅格尺度的各项评价指标空间分布图。(3)将人口和GDP数据格网化分布在30m*30m栅格尺度;(4)将各指数标准化并求算权重,建立综合评价模型;(5)划分生态环境质量等级和探讨变化规律。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西安10区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基本稳定,虽存在一定波动变化,但仍在生态环境可自我恢复范围之内。生态环境质量类型等级集中于“中”和“良”类型,“差”和“优”类型的面积极少,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趋势以“轻度恶化”和“轻度改良”类型为主。生态环境质量在1992-2014年间呈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呈波浪式变化规律,具有动态、时变性的特点,仍需高度重视生态环境质量问题。(2)人口、经济、地形地貌等格局相似地带,易出现相似的生态环境质量分布格局。长安区南部的秦岭山系,植被覆盖率高,生态环境质量较为稳定,碑林区、莲湖区、新城区等地貌类型以平原地区为主,生态环境质量较山地更差,而经济发展水平则刚好相反,各区生态环境质量发展与城市建设中心的转移和建设用地面积扩展有关,西安的发展是通过中心地区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应当保护好秦岭这个天然生态安全屏障,加强市区污染防治。(3)应当高度重视平衡经济、人口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早期西安经济发展主要依托工业,而配套的环境保护措施不够完整,生态环境质量出现下降,随后在政策带动下,大力发展旅游业、高新技术等产业;随着经济、人口等发展速度提高,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威胁,而生态环境虽易遭到破坏,但在一定阈值范围内,仍可以自我恢复调节,应当注意平衡经济发展速度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4)利用多源、多时相遥感影像和统计数据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及变化规律,相对传统做法避免了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等资源,同时遥感数据具有易获取、时效性高、信息量丰富、评价结果较客观的优点。本文创新之处:(1)自然和社会经济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前人的指标体系多采用遥感数据单一数据源,本文将遥感数据和统计数据相结合制定评价指标体系,遥感数据本身是基于栅格尺度的,而统计数据是基于行政单元的。本文通过格网化的方法,模拟30m×30m栅格尺度西安市辖区人口及GDP的空间分布,旨在较好地反映人口及GDP分布的空间格局与地域差异,打破传统以行政界限为研究单位;同时,栅格数据中同一位置的不同指标具有相对实地位置良好的空间重合性,可进行栅格数据代数运算,满足评价和查询的需要;将所有栅格数据单元的大小统一为30m*30m栅格尺度,提高指标选取的广泛性和研究精度,增加评价的合理性。(2)基于模型对比的定量遥感反演研究。定量遥感中如何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实现精确反演的基础在于精确估算地表反射率,本文通过探讨多种大气校正方法优缺点,并使用FLAASH模块和6S模型两种方法进行大气校正,通过典型地物光谱曲线法(包括水体、植被、土壤、人工地物)对比校正后数据波谱,选取适宜的大气校正数据,提高遥感定量反演的准确性。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rapid population growth , human ' 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nature is gradually restricting its development , causing water pollution , air pollution , soil heavy metal pollution , ecological degradation , land desertification and oth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
( 2 ) interpreting the remote sensing images of Xi ' an City to obtain land use data ;
retrieving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 calculating the thermal island effect , retrieving the dryness index , normalizing the vegetation index , the ratio vegetation index , the atmospheric impedance vegetation index , the soil brightness index , the soil moisture index and the bare soil vegetation index ;
The indexes of landscape diversity index and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index are calculated ,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maps of each evaluation index of 30m * 30m grid scale in the research area are obtained .
( 4 ) normalizing each index and calculating the weight , and establishing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
( 1 )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in Xi ' an area is relatively stable ,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is relatively stable ,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is relatively stable ,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is relatively stable ,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is relatively stable ,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is relatively stable ,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is relatively stable ,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is relatively stable ,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is relatively stable ,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is reduced ,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is reduced , and then , under the driving of the policy ,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 high technology and other industries is energetically developed .
In this paper ,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and GDP in Xi ' an urban area is simulated by using multi - source , multi - temporal remote sensing images and statistical data ,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and GDP in Xi ' an urban area is simulated by using multi - source , multi - temporal remote sensing images and statistical data .
meanwhile , different indexes in the same position in the grid data have good spatial coincidence relative to the field position , and the grid data algebraic operation can be carried out so as to meet the needs of evaluation and query ;
A quantitative remote sensing inversion study based on model comparison is carried out .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8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鲁君,叶亚平;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评方法研究[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0年04期
2 ;“国内外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标准研究”征文通知[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2年02期
3 杨秀春,朱晓华;灾害因素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模式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灾害学;2002年02期
4 刘建军,高利军,李新琪;新疆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监测与评价研究[J];干旱环境监测;2003年02期
5 李新琪,刘建军,朱海涌,王永嘉;新疆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J];干旱环境监测;2003年02期
6 胡炳清,孟伟;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质量管理技术模型[J];环境保护;2004年01期
7 杨秀春,朱晓华;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8 朱晓华,杨秀春,刘天科;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驱动机制研究[J];经济地理;2004年04期
9 马永俊;张艳明;;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演化过程的定量评价研究——以浙江义乌为例[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刘海江;张建辉;何立环;董贵华;于洋;赵晓军;王晓斐;;我国县域尺度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空间格局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强虹;彭少兵;;沙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A];中国治沙暨沙产业研究——庆贺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成立10周年(1993-2003)学术论文集[C];2003年
2 卢耀如;;喀斯特地区地质-生态环境质量及其评判——中国南方几省(区)为例[A];喀斯特与环境地学——卢耀如院士80华诞祝寿论文选集[C];2011年
3 王治江;;辽宁省生态系统评价与生态功能分区研究[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4 张海林;;湖北省生态环境质量时空特征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王永洁;刘小鹏;;宁夏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魏丽;黄淑娥;李迎春;贺志明;;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分会论文集[C];2003年
7 汪顺刚;查良松;;巢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罗春;蒋湛;邵开忠;周超平;马立实;;武汉市“菜篮子”种植基地生态环境质量调查监测分析[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4)[C];2007年
9 林琳;缪丽娜;吴惠英;倪哓芳;许盈斐;;应用遥感技术对湖州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分析[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2年
10 马泽忠;;三峡库区忠县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响应[A];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研究[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农业部农业环境质检中心 唐书源;改进生态环境质量[N];农民日报;2001年
2 记者 潘园园;我省生态环境质量继续名列全国前茅[N];福建日报;2013年
3 安世远 夏连琪;26县生态环境质量基本稳定[N];中国环境报;2013年
4 记者 刘加隆;全区生态环境质量银川居五市第一位[N];宁夏日报;2013年
5 记者 杨薇;我市生态环境质量位列全区第一[N];银川晚报;2013年
6 陈昌奉 胡玉琪;祁门连续六年生态环境质量全省第一[N];黄山日报;2013年
7 记者 李红 通讯员 叶金明 陆波波;十六措施促生态环境质量提升[N];深圳商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巴家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N];大连日报;2013年
9 记者 杨鹏;克州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N];克孜勒苏报(汉);2013年
10 记者 何一航;依法保护 综合治理 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N];郴州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史光华;北京郊区集约化畜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梦超;北京市山区小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2 张琛;生态转移支付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3 樊晏利;开封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环境质量评价[D];河南大学;2015年
4 胡晓雅;浙江省城镇化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关系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6年
5 廖丽娟;三峡库区湖北段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6 常中兵;河南省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研究[D];河南大学;2016年
7 廖彩艳;基于遥感的赣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8 王昀琛;基于栅格尺度的西安市辖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9 钱贞兵;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及案例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10 崔淑卿;黄山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制图[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837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1883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