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技术经济论文 >

技术进步对我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26 18:21
【摘要】:我国近年来频繁出现极端环境现象,环境污染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为了减轻甚至化解这种矛盾,探寻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经济增长路径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技术进步作为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和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是研究低碳经济增长的关键,而碳排放强度的降低能够有效的实现低碳经济增长这一目标。因此,有必要明确技术进步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本文首先对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途径以及其对碳排放强度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可知通过技术进步来探寻低碳经济增长路径是可行的。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统计数据对技术进步以及碳排放强度的现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论表明:技术进步各指标均呈现一定的上涨趋势。但是仍然存在对科研投入不够重视、科研劳动力的强度较弱、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跟不上GDP的增长速度和发明专利的质量不够等诸多问题。但是,我国碳排放强度2005年以来呈下降趋势,说明我国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越来越重视技术进步。然后,利用我国30个省(不包含西藏)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对技术进步对我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先在不考虑空间外溢效应的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验证了技术进步与碳排放强度存在某种长期均衡关系。再将空间效应考虑在内,利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技术进步对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最终结论如下:研发支出、专利授权量和研发人员数量的增加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碳排放强度,而外商直接投资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不明显。加入空间权重矩阵之后,各变量都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但是只有研发支出和外商直接投资对于降低碳排放强度有积极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后,通过空间杜宾模型的直接、间接和总效应估计结果,我们了解到研发支出和外商直接投资对降低相邻地区以及全国各省的碳排放强度有积极的空间溢出效应,但是增加某一地区的专利授权和研发人员数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本地区的碳排放强度,并不能降低相邻地区以及全国各省的碳排放强度。以上实证结果表明:目前我国无论从引进外资的类型、专利授权的质量和数量以及研发人员强度等方面都需要改进,以期对碳排放强度影响的直接和间接效应都能实现显著的积极效应,最终实现低碳经济增长。本文最后依据研究得出的结论,从科技进步和减排的角度,提出了适应我国国情的低碳可持续经济增长路径的相关政策建议。
【图文】:

趋势图,研发支出,比重,趋势图


表 3-2 我国 2000-2014 年研发支出及其占 GDP 的比重年份 研发支出(RD) 研发支出占 GDP 的比重(RD/GDP)2000 8956645 0.8976725942001 10424855 0.945390152002 12876446 1.0641515022003 15396346 1.1274038812004 19663285 1.2234924192005 24499731 1.3179281622006 30030966 1.3797406562007 37102420 1.3843184492008 46160218 1.4572997712009 58021068 1.6787085122010 70625774.5 1.7272011822011 86870093 1.7943787692012 102984090 1.9280968992013 118465980 2.0146631372014 130156296.8 2.046036451

趋势图,研发人员,就业人口,趋势图


跟不上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步伐。表 3-3 我国 2000-2014 年人力资本和每百万就业人口中研发人员数年份 人力资本 HC(人) 就业人口(万人) 人/百万人2000 218747 72085 3032001 201627 72797 2772002 204612 73280 2792003 201523 73736 2732004 198631 74264 2672005 241000 74647 3232006 257000 74978 3432007 290000 75321 3852008 304000 75564 4022009 323034 75828 4262010 341517 76105 4492011 361920 76420 4742012 388303 76704 5062013 409032 76977 5312014 423079 77253 548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321;F12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翠菊;张宗益;;能源禀赋与技术进步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效应[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09期

2 张兵兵;徐康宁;陈庭强;;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J];资源科学;2014年03期

3 程叶青;王哲野;张守志;叶信岳;姜会明;;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J];地理学报;2013年10期

4 刘建翠;;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5 刘玉萍;郭郡郡;李维莉;;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6 赵楠;贾丽静;张军桥;;技术进步对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影响机制研究[J];统计研究;2013年04期

7 姚西龙;;技术进步、结构变动与制造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8 申萌;李凯杰;曲如晓;;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理论和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2012年07期

9 杨会香;龚唯平;;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低碳经济发展:以广东省为例[J];产经评论;2012年01期

10 李子豪;刘辉煌;;外商直接投资、技术进步和二氧化碳排放——基于中国省际数据的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1年10期



本文编号:25294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25294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d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