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技术经济论文 >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收敛的空间计量分析

发布时间:2017-04-04 16:18

  本文关键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收敛的空间计量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通过空间计量经济学经济收敛标准分析方法的扩展,就中国24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济增长收敛性展开讨论。运用Moran'sI探讨中国区域经济空间相关模式与集聚,发现1990-2007年间人均GDP水平显示出强烈的全局正自相关,且局部空间结构相对稳定,各城市要脱离原来的集群有一定困难。文章指出收敛标准分析存在错误方程设定,空间计量分析方法是合适的。空间计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城市间存在绝对β收敛,与非空间模型相比收敛速度显著提高且可信,空间因素在区域经济增长与收敛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敏感性分析显示,绝对收敛的同一稳态以及在空间上并不稳健。从机制看,中国城市间同时存在新古典增长理论和新增长理论所强调的趋同机制。最后,对促进绝对收敛的区域政策进行了讨论,并提出通过模拟经济收敛过程,是判断区域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工具。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洲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
【关键词】空间自相关 空间计量经济学 β收敛 收敛机制 中国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83053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106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08JJD820170)~~
【分类号】:F127;F224
【正文快照】: 1引言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处于有利区位的东部沿海地区得到优先发展,中国区域间差距不断拉大。认识到,发展中国家发展过程中出现区域差异是一种普遍现象,特别我国幅员辽阔,分散资源导致效率低下;但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将带来严重的政治、社会负面影响。因此实施西部大开发、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林光平;龙志和;吴梅;;我国地区经济收敛的空间计量实证分析:1978—2002年[J];经济学(季刊);2005年S1期

2 徐现祥,李郇;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趋同分析[J];经济研究;2004年05期

3 刘强;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分析[J];经济研究;2001年06期

4 吴玉鸣;;中国省域经济增长趋同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12期

5 王铮,葛昭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多重均衡态与转变前兆[J];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清春;经济增长中地理要素作用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连玉君;人力资本要素对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作用机制———兼论西部人力资本积累策略的选择[J];财经科学;2003年05期

2 王维国,杜修立;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及实证研究述评[J];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08期

3 郑炎成,鲁德银;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地区差距的解释力分析[J];财经研究;2004年07期

4 敖荣军;韦燕生;;中国区域旅游发展差异影响因素研究——来自1990~2003年的经验数据检验[J];财经研究;2006年03期

5 王启仿;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问题的论争[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03期

6 王远林,杨竹莘;基于固定影响的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04期

7 赵峰;;低值储蓄与区域经济共同增长的因素制约及发展方略[J];财贸经济;2006年10期

8 赵峰;西部地区资本形成的瓶颈制约与资本市场发展[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5年03期

9 吴彤,罗浩;中国区域经济趋同性研究综述[J];当代财经;2004年04期

10 豆建民;国内资本流动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J];当代财经;2005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中;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2 王启仿;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3 吴玉鸣;中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严汉平;西部经济发展中制度因素分析与制度创新主体角色定位及转换[D];西北大学;2004年

5 周卫峰;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

6 陈德安;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7 滕丽;GIS环境下的区域溢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刘海英;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计志英;中国转型期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5年

10 祝树金;开放经济中增长不确定性理论、模型与经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伟;地区趋同与中部崛起[D];湖南大学;2005年

2 陈开军;对外贸易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D];湖南大学;2005年

3 刘永呈;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异[D];湖南大学;2005年

4 刘丽军;基于经济增长的耕地非农化收敛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5 赵亚珊;论东北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何彬;中国地区工业经济差异的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7 宋翠玲;对中国区际经济金融发展的一种分析框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董智明;河北省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9 颜克芬;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模型探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10 王德杰;朝阳市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林生,李刚;资源禀赋、比较优势与区域经济增长[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4期

2 胡永平,张宗益;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成因分析[J];当代财经;2004年09期

3 尹希果,陈刚,潘杨,付翔;我国金融发展与地区经济收敛[J];当代经济科学;2005年05期

4 朱孔来,刘善凤;山东省东西部地区差距衡量指标体系及测算分析[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0年03期

5 李二玲,覃成林;中国南北区域经济差异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2年04期

6 孙久文;邓慧慧;;京津冀区域趋同的实证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年05期

7 吴玉鸣,徐建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集聚的空间统计分析[J];地理科学;2004年06期

8 陈国阶;我国东中西部发展差异原因分析[J];地理科学;1997年01期

9 樊杰;我国煤矿城市产业结构转换问题研究[J];地理学报;1993年03期

10 李小建,乔家君;20世纪90年代中国县际经济差异的空间分析[J];地理学报;200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扬;基于Web的区域经济增长分析PSE模式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启仿;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3 乔家君;中国中部农区村域人地关系系统定量研究——河南省巩义市吴沟村、滹沱村、孝南村的实证分析[D];河南大学;2004年

4 周卫峰;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

5 滕丽;GIS环境下的区域溢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鹏飞;中国经济增长地区差异的收敛性分析[D];南京工业大学;2004年

2 夏海斌;面向艰苦边远性分析的地理信息系统[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谢书玲;结合GIS的新经济产业地理计算模型研究及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麻永建;;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差异的空间自相关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6年04期

2 张贤;周勇;;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能源强度的空间效应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01期

3 程开明;;我国城市化阶段性演进特征及省际差异[J];改革;2008年03期

4 朱智勇;吕金嵘;高燕哺;;中原城市群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演变分析[J];生态经济;2009年08期

5 白晶;;区域经济中的空间统计分析[J];现代商业;2009年30期

6 徐盈之;管建伟;;中国区域能源效率趋同性研究:基于空间经济学视角[J];财经研究;2011年01期

7 胡晶;魏传华;吴喜之;;空间误差自相关随机前沿模型及其估计[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7年02期

8 吕健;;城市化驱动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分析:2000~2009[J];上海经济研究;2011年05期

9 罗坤;杨明;;基于ESDA的福建省县域经济差异空间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10 王火根;吴春雅;;贸易开放与环境污染内在关系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孙德福;李明玉;;基于ESDA-GIS的延吉市人口空间分布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滕丽;蔡砥;;中国省域产业的聚集特征分析[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廖邦固;徐建刚;梅安新;;1947-2004年上海中心城区居住空间分异的测度及其变化研究——基于住宅类型视角[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吕利娜;郑新奇;李志建;;基于名义变量的土地利用类型空间自相关探究[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5 杨玉建;张秀兰;朱建华;季明川;;黄河三角洲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的空间优化和模式分析[A];2011年中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海峡两岸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长沙市第五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农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缪杨兵;刘涛;曹广忠;;基于经济活动的城市边缘区空间划分方法探讨——以北京中心城为例[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林兴;基于空间视角的我国省际农村居民消费趋同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黄鹤;中国大中城市房地产泡沫的检验及成因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3 邵扬;物流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谢海军;辽宁省农村经济的空间分布及增长因素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8年

5 马晶梅;FDI与我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6 蒋伟;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区位决定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D];湖南大学;2011年

7 杨春;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布局变迁及区位优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安康;我国区域经济协调互动发展统计测度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9 孙洋;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的非嵌套检验方法及其应用[D];清华大学;2009年

10 秦璐;城市物流空间结构特征及演化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丹英;1997-1999国际金融危机传播的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勇;黄淮海地区小麦生产布局演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3 侯进宇;基于空间自相关的村域经济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4 鲁魁锋;近20年来新疆人口时空变化特征与经济的关系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5 拓学森;甘肃省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演变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6 姚德龙;工业集聚与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因果关系和决定因素[D];湖南大学;2008年

7 王华;广东省区域服务业发展的关联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8 朱鹏飞;中国经济增长地区差异的收敛性分析[D];南京工业大学;2004年

9 郑艺;基于空间分析的北京市旅游收入平衡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10 龙家勇;中国省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及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收敛的空间计量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58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2858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2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