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科研实力的国际比较
发布时间:2017-04-07 10:28
本文关键词:大豆科研实力的国际比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是大豆原产国,在很长时期内也是大豆净出口国。然而从1996年开始,中国成为大豆和大豆产品的净进口国,并且随着需求量的不断增加,进口量越来越多。大豆自给率由2003年的47.6%降至2013年的15.0%。中国大豆产业的振兴到了关键时刻。因土地资源受限,通过研发提高单产是提高大豆自给率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提高我国的大豆科技发展水平受到普遍的关注。 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简称WOS)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发表于1995-2013年的国内外大豆科技论文进行统计分析,从发文机构、研究人员、高被引论文、发文学科、发文期刊和发文质量等方面对比了世界大豆主产国美国、巴西、阿根廷、中国和印度的大豆研究水平。借助CiteSpaceIII信息可视化软件绘制大豆研究论文的共被引聚类时间线图谱,直观地展示和分析了大豆研究的前沿领域。同时,以美国农业部所属机构和艾奥瓦州立大学为标杆机构,分别与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农业大学作对比,分析中国和美国的研究院所和大学两类研发实体在大豆研究方面的水平差异。 结果显示,1995-2013年WOS数据库共收录17576篇大豆研究论文,发文的36190位作者来自122个国家的5879个机构,发文量呈波动增长态势。 从发文量来看,位居前5位的国家是美国、巴西、中国、日本和韩国。从总被引频次看,位居前5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日本、中国、巴西和加拿大。从篇均被引次数看,位居前5位的国家是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德国和美国。从综合位次看,位居前5位的国家是美国、日本、中国、巴西和加拿大,是大豆相关研究领域的强国。 从研究机构看,全球发文最多的20个研究机构中,有12个来自美国,显示了美国的研究机构在大豆相关研究中的领先地位。其次,巴西的4个研究机构,加拿大的2个,中国的1个和日本的1个研究机构也进入了全球前20名。从研究人员看,全球发文最多的前20位作者中,美国科学家11位,加拿大3位,日本2位,中国2位,巴西1位,韩国1位。发文最多的作者是来自美国的Hartman GL。 从高被引论文看,美国作者Schmutz J等发表在Nature上的论文“Genome sequence of thepalaeopolyploid soybean”被引次数最高,在WOS数据库内被引用了646次,在Google Scholar中被引用了1014次。在国际排名前20位的高被引论文中,美国研究人员发表了15篇,居世界首位,其中有8篇排名在前10名之内,充分显示了美国在大豆研究方面的实力及国际影响力。巴西、中国、印度和阿根廷尚没有引用次数进入世界前20名的论文。 从载文期刊看,刊载世界大豆相关研究论文数目前20位的期刊平均影响因子为2.024。中国载文最多的前20种期刊平均影响因子最高,为2.418,美国、巴西、印度和阿根廷分别是2.313、0.712、1.319和1.884。 从涉及的学科看,美国大豆相关研究涉及的学科最多,为121个,巴西、中国、印度和阿根廷分别涉及83、104、60和58个学科。从发文量前20名的学科来看,,各大豆主产国的研究学科分布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是各个学科的起点不同,演变趋势也有很大差异。 从研究前沿看,美国在大豆种质资源、植物保护、转基因大豆、大豆基因组、大豆加工与品质、大豆饲料和大豆生理生态研究方面引领了世界大豆研究前沿。巴西紧密跟踪世界大豆研究前沿,但是在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还有待加强。阿根廷重点关注大豆栽培生理、品质与加工等方面的研究。印度侧重于大豆土壤营养研究。中国比较注重大豆加工、转基因技术、分子生物学、大豆生理和大豆饲料等方面的研究,而大豆植物保护和生物柴油方面还没有足够的研究力量,今后应该重点关注一下这两个领域。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世界大豆研究发展迅速,学科分布广泛,出现了一批发文数量和质量都较高的研究机构和作者。美国是全球大豆科研实力最强的国家。中国大豆相关研究的发文量位居世界第2位,但进入发文量世界前20名的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还很少,尚没有进入世界前20名的高被引论文,大豆科研的国际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大豆 科研 文献计量 可视化 CiteSpaceIII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S565.1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20
- 第一章 引言20-28
- 1.1 研究背景20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20-21
- 1.2.1 研究目的20
- 1.2.2 研究意义20-21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21-25
- 1.3.1 国外研究动态21-22
- 1.3.2 国内研究动态22-25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25-26
- 1.4.1 研究思路25-26
- 1.4.2 研究内容26
- 1.5 研究方法26-27
- 1.6 创新点27-28
- 第二章 科研机构比较的理论依据和方法28-35
- 2.1 科研机构比较的理论依据28-30
- 2.1.1 系统理论28
- 2.1.2 比较分析理论28
- 2.1.3 分类理论28-29
- 2.1.4 排序理论29
- 2.1.5 计量学理论29
- 2.1.6 科技统计理论29-30
- 2.2 科研机构比较的方法30-35
- 2.2.1 同行评议30
- 2.2.2 计量方法30-31
- 2.2.3 德尔菲法31-32
- 2.2.4 案例研究法32
- 2.2.5 定标比超法32-33
- 2.2.6 综合评价法33
- 2.2.7 信息可视化33-34
- 2.2.8 本章小结34-35
- 第三章 大豆主产国的大豆科技研发实体运行现状35-45
- 3.1 中国大豆科技研发实体运行现状35-37
- 3.1.1 中国大豆生产概况35-36
- 3.1.2 中国大豆科技创新体系36-37
- 3.2 美国大豆科技研发实体运行现状37-38
- 3.2.1 美国大豆生产概况37-38
- 3.2.2 美国大豆科技创新体系38
- 3.3 巴西大豆科技研发实体运行现状38-40
- 3.3.1 巴西大豆生产概况39
- 3.3.2 巴西大豆科技创新体系39-40
- 3.4 阿根廷大豆科技研发实体运行现状40-42
- 3.4.1 阿根廷大豆生产概况41-42
- 3.4.2 阿根廷大豆科技创新体系42
- 3.5 印度大豆科技研发实体运行现状42-44
- 3.5.1 印度大豆生产概况43
- 3.5.2 印度大豆科技创新体系43-44
- 3.6 本章小结44-45
- 第四章 基于文献计量的大豆科研实力分析45-115
- 4.1 全球大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45-59
- 4.1.1 论文产出45-48
- 4.1.2 论文时间分布48-49
- 4.1.3 研究机构49-51
- 4.1.4 研究人员51-52
- 4.1.5 高被引论文52-55
- 4.1.6 发文期刊55-56
- 4.1.7 涉及学科56-59
- 4.2 大豆研究的中外比较分析59-103
- 4.2.1 研究机构分析59-64
- 4.2.2 研究人员分析64-69
- 4.2.3 高被引论文分析69-80
- 4.2.4 涉及学科分析80-90
- 4.2.5 发文期刊分析90-95
- 4.2.6 论文质量分析95-96
- 4.2.7 研究前沿分析96-103
- 4.3 中国大豆研究的国内文献计量分析103-111
- 4.3.1 论文发表年度分析103-104
- 4.3.2 研究机构分析104-105
- 4.3.3 研究人员分析105-106
- 4.3.4 高被引论文分析106-108
- 4.3.5 涉及学科分析108-109
- 4.3.6 发文期刊分析109
- 4.3.7 资助项目分析109-110
- 4.3.8 研究趋势分析110-111
- 4.4 世界大豆研究前沿分析111-114
- 4.5 本章小结114-115
- 第五章 代表性大豆研究机构的实证分析115-148
- 5.1 美国农业部所属机构与中国科学院比较115-128
- 5.1.1 论文时间分布115-116
- 5.1.2 高被引论文116-120
- 5.1.3 论文学科分布120-123
- 5.1.4 论文期刊分布123-125
- 5.1.5 研究前沿分析125-128
- 5.2 艾奥瓦州立大学与中国农业大学比较128-141
- 5.2.1 论文时间分布128
- 5.2.2 高被引论文128-132
- 5.2.3 论文学科分布132-136
- 5.2.4 论文期刊分布136-138
- 5.2.5 研究前沿分析138-141
- 5.3 杜邦公司141-147
- 5.3.1 论文时间分布141
- 5.3.2 高被引论文141-143
- 5.3.3 论文学科分布143-144
- 5.3.4 论文期刊分布144-146
- 5.3.5 研究前沿分析146-147
- 5.4 本章小结147-148
- 第六章 讨论与展望148-152
- 6.1 研究结论148-149
- 6.2 增强中国大豆科研国际竞争力的对策与建议149-150
- 6.3 存在的问题及后续研究的展望150-152
- 参考文献152-161
- 致谢161-163
- 作者简历1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喜平;王怀民;;基于DEA的中国制造业R&D绩效评价[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2 张于心,智明光;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3 王金鹏;王慧杰;;从科学知识图谱角度看加菲尔德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基于SCI近20年的数据[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0年04期
4 胡咏梅;段鹏阳;梁文艳;;中外高校科研效率评估:概念、方法及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5 邓婕;;平衡记分卡在公益性科研机构绩效评估中的运用[J];财会通讯;2009年19期
6 郭秀妹;;公益性农业科研经费投入绩效评价指标的探讨[J];科技和产业;2012年02期
7 卜慕华,潘铁夫;中国大豆栽培区域探讨[J];大豆科学;1982年02期
8 王金陵,张仁双;巴西的大豆生产与科学研究[J];大豆科学;1984年01期
9 刘丽君;巴西大豆的科研与生产服务体系[J];大豆科学;2003年03期
10 魏利青;陶梅;常汝镇;;巴西Embrapa的大豆育种程序[J];大豆科学;200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侯剑华;工商管理学科演进与前沿热点的可视化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大豆科研实力的国际比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02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290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