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组织理论的煤基产业树系统演化动力机制
发布时间:2021-03-30 03:14
煤炭资源型区域产业体系是具有强关联特征的煤基产业体系,摸清煤炭资源型区域产业系统演化动力机制,对指导其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自组织理论分析了煤基产业树系统的自组织特征,进而提取了煤基产业树系统演化的内生性动力和外部激发性动力。其中,内生性动力包含价值增值动力、自组织动力和创新动力;外部激发性动力包含市场引导动力、政策引导动力和组织网络动力。然后,通过序参量选择,明确了关键驱动力即二维序参量遵循(价值增值动力,市场引导动力)—(自组织动力,政策引导动力)—(创新动力,组织网络动力)的动态演化路径。最后,构建了煤基产业树系统演化的动力机制模型,并为煤基产业树系统自组织状态演化的实现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文章来源】:技术与创新管理. 2020,41(06)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煤基产业树基础模型
图1 煤基产业树基础模型煤基产业树系统处于远离平衡态。远离平衡态即处于失稳状态,煤基产业树系统处于一个多变的环境,受到多种因素的交叉影响,在该种环境的影响下,煤基产业树系统内部原有的平衡或近平衡状态极易被打破,进而煤基产业树系统就会失去平衡而寻找新的平衡点。在该过程中,煤基产业树系统会在较长时间内处于远离均衡状态。在非平衡态下保持自己作为煤基产业树系统的相对平衡。由此可见,煤基产业树系统大多数情况下会处于远离平衡态,促使煤基产业树系统始终向更高级的系统演进。煤基产业树系统各子系统存在非线性相互作用。耗散结构的产生还要求系统内每一子系统间的彼此作用,树立并保持一种非线性机制。非线性机制指要素间保持非均匀的、非对称的彼此作用,构成立体网格形式彼此影响的机制,是系统演化的内部基础[16]。煤基产业树系统的内部子系统非线性相互作用是指其组分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数量特征及其不可叠加性。煤基产业树系统由干系产业、冠系产业、根系产业、外部环境等4个子系统组成,子系统间通过竞争与协作形成新的有序结构,在煤基产业树系统演化过程中,其状态变量(产业或子系统)有的呈现正反馈加强作用,有的呈现负反馈削弱作用,整体表现为一种非线性关系。在煤基产业树系统风险生产和演变的建模进程中,非线性影响机制是系统达到有序结构及出现复杂性的内部原因。
自组织动力演化特征。煤基产业树系统中,序参量的“竞争-合作-协调”是自组织演化过程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煤基产业树系统自组织动力的表现,持续引导着煤基产业树系统演化和发展的方向。在自组织动力的驱动下,煤基产业树系统整体呈现螺旋式由无序到有序、由低级到高级的演化过程,使其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凝聚力和吸引力。因此,自组织动力演化特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自组织动力由小到大变化态势。煤基产业树系统演化初级阶段,系统涨落变化在可控范围内,自组织动力相对较小;在煤基产业树系统演化的高级阶段,系统涨落变化超出临界点,系统自组织动力增大,逐渐推动系统远离平衡态向新的平衡态演化。二是自组织动力方向由拉力变为推力。在煤基产业树系统演化初级阶段,当系统涨落变化在可控范围内,即低于系统临界点时,煤基产业树系统的自组织动力呈现拉力状态,表现为维持原煤基产业树系统的方向;在煤基产业树系统演化中级阶段,即系统涨落变化超过临界点,此时煤基产业树系统的自组织动力呈现推力状态,表现为推动煤基产业树系统向远离平衡态方向演进;在煤基产业树系统高级阶段,自组织动力仍然呈现推力状态,直至使煤基产业树系统达到新的平衡态。综述分析,煤基产业树系统的自组织动力演化过程如图3所示。2.1.3 创新动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创新集群发展研究[J]. 韩海庭,孙圣力,刘永政,水腾飞.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9(06)
[2]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系统协同创新机理[J]. 孙帆.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9(06)
[3]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创新集群形成机理研究[J]. 仵凤清,付慧娴.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9(04)
[4]基于Logistic模型的产业树演化机制研究[J]. 于向宇,李跃,任一鑫.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9(12)
[5]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自组织演化条件及路径研究[J]. 周叶,黄虹斌.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9(02)
[6]煤基产业树构建与应用研究[J]. 李跃,张瑞鑫,任一鑫,孟璐莎. 煤炭工程. 2018(11)
[7]东北地区煤炭类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路径探索——基于地方政府主导的视角[J]. 孙荣,彭超. 行政论坛. 2016(05)
[8]基于资源诅咒理论研究山西省煤炭产业转型发展[J]. 周彦喆. 中国矿业. 2016(S1)
[9]加快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思考[J]. 栾天怡. 中国发展观察. 2016(10)
[10]新常态下西部资源型城市工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思路——以六盘水市为例[J]. 李志兰,王林秀,余慕溪.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6(05)
本文编号:3108746
【文章来源】:技术与创新管理. 2020,41(06)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煤基产业树基础模型
图1 煤基产业树基础模型煤基产业树系统处于远离平衡态。远离平衡态即处于失稳状态,煤基产业树系统处于一个多变的环境,受到多种因素的交叉影响,在该种环境的影响下,煤基产业树系统内部原有的平衡或近平衡状态极易被打破,进而煤基产业树系统就会失去平衡而寻找新的平衡点。在该过程中,煤基产业树系统会在较长时间内处于远离均衡状态。在非平衡态下保持自己作为煤基产业树系统的相对平衡。由此可见,煤基产业树系统大多数情况下会处于远离平衡态,促使煤基产业树系统始终向更高级的系统演进。煤基产业树系统各子系统存在非线性相互作用。耗散结构的产生还要求系统内每一子系统间的彼此作用,树立并保持一种非线性机制。非线性机制指要素间保持非均匀的、非对称的彼此作用,构成立体网格形式彼此影响的机制,是系统演化的内部基础[16]。煤基产业树系统的内部子系统非线性相互作用是指其组分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数量特征及其不可叠加性。煤基产业树系统由干系产业、冠系产业、根系产业、外部环境等4个子系统组成,子系统间通过竞争与协作形成新的有序结构,在煤基产业树系统演化过程中,其状态变量(产业或子系统)有的呈现正反馈加强作用,有的呈现负反馈削弱作用,整体表现为一种非线性关系。在煤基产业树系统风险生产和演变的建模进程中,非线性影响机制是系统达到有序结构及出现复杂性的内部原因。
自组织动力演化特征。煤基产业树系统中,序参量的“竞争-合作-协调”是自组织演化过程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煤基产业树系统自组织动力的表现,持续引导着煤基产业树系统演化和发展的方向。在自组织动力的驱动下,煤基产业树系统整体呈现螺旋式由无序到有序、由低级到高级的演化过程,使其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凝聚力和吸引力。因此,自组织动力演化特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自组织动力由小到大变化态势。煤基产业树系统演化初级阶段,系统涨落变化在可控范围内,自组织动力相对较小;在煤基产业树系统演化的高级阶段,系统涨落变化超出临界点,系统自组织动力增大,逐渐推动系统远离平衡态向新的平衡态演化。二是自组织动力方向由拉力变为推力。在煤基产业树系统演化初级阶段,当系统涨落变化在可控范围内,即低于系统临界点时,煤基产业树系统的自组织动力呈现拉力状态,表现为维持原煤基产业树系统的方向;在煤基产业树系统演化中级阶段,即系统涨落变化超过临界点,此时煤基产业树系统的自组织动力呈现推力状态,表现为推动煤基产业树系统向远离平衡态方向演进;在煤基产业树系统高级阶段,自组织动力仍然呈现推力状态,直至使煤基产业树系统达到新的平衡态。综述分析,煤基产业树系统的自组织动力演化过程如图3所示。2.1.3 创新动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创新集群发展研究[J]. 韩海庭,孙圣力,刘永政,水腾飞.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9(06)
[2]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系统协同创新机理[J]. 孙帆.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9(06)
[3]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创新集群形成机理研究[J]. 仵凤清,付慧娴.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9(04)
[4]基于Logistic模型的产业树演化机制研究[J]. 于向宇,李跃,任一鑫.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9(12)
[5]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自组织演化条件及路径研究[J]. 周叶,黄虹斌.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9(02)
[6]煤基产业树构建与应用研究[J]. 李跃,张瑞鑫,任一鑫,孟璐莎. 煤炭工程. 2018(11)
[7]东北地区煤炭类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路径探索——基于地方政府主导的视角[J]. 孙荣,彭超. 行政论坛. 2016(05)
[8]基于资源诅咒理论研究山西省煤炭产业转型发展[J]. 周彦喆. 中国矿业. 2016(S1)
[9]加快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思考[J]. 栾天怡. 中国发展观察. 2016(10)
[10]新常态下西部资源型城市工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思路——以六盘水市为例[J]. 李志兰,王林秀,余慕溪.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6(05)
本文编号:31087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3108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