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艺术品市场泡沫化问题的计量分析
本文关键词:中国书画艺术品市场泡沫化问题的计量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独有的书画艺术品的魅力在海内外享有极高的盛誉。由于书画艺术品本身天然地具有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从而使其市场价格有着坚韧上扬的刚性,即使在金融危机时期也不例外。正因为如此,近几年来随着我国艺术品市场的快速发展,书画艺术品市场呈现出了泡沫化趋势。高价值的中国书画艺术品已占据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艺术品市场份额,成为了艺术品投资市场的生力军。它不仅领跑艺术品拍卖市场,引导艺术品投资方向,甚至于对国际艺术品投资和拍卖行情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正如艺术品市场专家李彦君(2012)说:“齐白石的书画,可以说前五年能够见到一百万一张的,甚至都是十分少见的现象,然而现在突然竞涨到四个多亿,你想一下这是多么大的跨度。应该说是十足的泡沫了,我们商代的青铜器,我们唐代的金银器,包括甚至明代的画、宋代的画也没有卖这么高的,所以这个是泡沫,这一点是毫无疑问。” 中国艺术品市场从摆脱地摊式经营,到以竞拍方式为交易特征的拍卖市场出现,形成与国际接轨的拍卖市场算起,才经历不过10多年时间。泡沫化的出现,显然不利于刚刚兴起而且方兴未艾的中国书画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对中国书画艺术品市场发展现状和泡沫化趋势进行计量分析,揭示存在的问题,探讨规范中国书画艺术品市场发展之路,对促进中国书画艺术品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论文研究内容共由五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为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论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研究的内容及结构安排、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本文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第二部分为第二章,着重介绍有关艺术品市场国内外文献相关的经济学研究,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相关文献的梳理,来寻找从经济学角度适用于分析书画艺术品市场的科学的理论脉络和实证分析方法,建立研究中国书画艺术品泡沫化问题正确视点。 第三部分是第三、四、五章为本文研究的核心,着重分析中国书画艺术品市场发展现状、所呈现出的泡沫化的表现形态及发展趋势。泡沫化对中国书画艺术品市场发展带来的评价体系混乱、价格严重偏离价值轨道、投机行为横行、赝品泛滥以及偷漏税严重等一系列负面效应;运用统计学、计量经济学时间序列分析和博弈论等模型和方法,对中国书画艺术品市场所出现的泡沫化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造成中国书画艺术品市场出现泡沫化的影响因素。 第四部分为第六章,着重介绍国外一些成熟的艺术品市场在价值评估体系构建、画廊交易制度创新与改进、艺术品市场租赁市场建设和税收制度设计等方面的经验。目的是为规范我国书画艺术品市场,使其健康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第五部分为本文的第七章,本章内容是在前面各章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如何去泡沫化,形成良好的文化价值观,建立完善的交易制度,保持中国书画艺术品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使其带动中国整个文化产业发展,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内容包括如何为投资者服务尝试开发艺术金融产品,完善书画真伪鉴定的技术设施,强化对书画等艺术品税收漏洞的监管和建立艺术品退市制度等。 本文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在我国首次提出并以经济学视角,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方法,对中国书画艺术品市场的泡沫化问题进行研究;二是对艺术家应如何享有其作品的产权给出了明确的界定。艺术家对其作品所享有的产权,不仅应包括一次拍卖的收益权,而且还应包括艺术家创作该作品若干年以后的若干次拍卖的增值部分的一个固定比率,这与艺术家追续权(droit de suite)的概念一致,它与著作者对其著作所享有的版权也是一致的概念。对艺术品的产权进行明晰地分割和界定,能够从根本上治理目前中国书画艺术品拍卖市场上的合谋现象,促使画廊与拍卖公司对于底价的合谋问题以及艺术品评估结论的虚假不实问题得到彻底的改革。这样就可避免艺术家及其法定继承人或者指定继承人在短期内希冀对艺术家的作品的价值产生市场上的抬价倾向与严重高估,投资者和收藏者对书画艺术品拍卖底价和艺术家对所谓“身价”的热望与追求可因艺术家追续权的确立而冰释,因为他可能要为若干年后的若干次“流拍”付出很多代价,得不偿失。 本文不足之处:由于很难收集到中国书画艺术品市场的私下交易的数据,而私下交易泛滥正是艺术品市场难以被约束和规范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本文在实证分析方面还不够充分。 经验证明,一个国家的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样,中国书画艺术品的发展也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如何使其规范化与世界接轨,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中国书画灿烂的文明提供创造、包装、流通、消费的理想的制度与市场环境,它不仅是艺术领域专业人士面前的研究课题,更是需要当代经济学家们集体研究的崭新课题,但愿本文能为此起到启发深思的作用。
【关键词】:书画艺术品市场 泡沫化 计量分析 影响因素 艺术家追续权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2-29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7
- 第1章 绪论17-26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7-21
- 1.1.1 选题背景17-19
- 1.1.2 研究意义19-21
- 1.2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21-23
- 1.2.1 研究内容21-22
- 1.2.2 结构安排22-23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23-24
- 1.3.1 研究思路23
- 1.3.2 研究方法23-24
-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24-26
- 1.4.1 创新之处24
- 1.4.2 局限与不足24-26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26-40
- 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26-36
- 2.1.1 书画投资的经济学文献发展脉络26-29
- 2.1.2 艺术指数的编制方法29-33
- 2.1.3 艺术品市场的制度经济学分析工具33-34
- 2.1.4 艺术品市场“泡沫化”研究的计量方法34-36
- 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36-40
- 2.2.1 直接针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经济学研究36-37
- 2.2.2 对于中国艺术品市场前景的研判37-38
- 2.2.3 对于天津文交所的现状的研究38-40
- 第3章 书画艺术品市场的泡沫化趋势分析40-61
- 3.1 书画艺术品市场泡沫化趋势分析40-42
- 3.2 艺术品拍卖市场膨胀的国际背景与环境42-48
- 3.2.1 书画艺术品的投资价值的理念形成42-44
- 3.2.2 本次金融危机对书画艺术品市场的冲击44-47
- 3.2.3 欧盟针对艺术创意采取税收保护主义47-48
- 3.3 每日行情公告与天津文交所的政策风波48-55
- 3.3.1 天津“文交所”为何备受争议48-50
- 3.3.2 电子交易模式的创新50-52
- 3.3.3 “38 号文件”的政策风波52-53
- 3.3.4 天津“文交所”原初的标的选择53-54
- 3.3.5 对于艺术品份额化交易的改革动向54-55
- 3.4 书画泡沫的负面效应55-61
- 3.4.1 泡沫化的恶果的表现55-56
- 3.4.2 书画市场的流动性大起大落56-58
- 3.4.3 泡沫化是一柄双刃剑58-61
- 第4章 书画艺术品市场的泡沫化的计量分析61-84
- 4.1 泡沫化的涵义、类型61-63
- 4.1.1 泡沫化的涵义61-62
- 4.1.2 艺术品市场泡沫的分类62-63
- 4.2 书画拍卖市场的描述性统计63-65
- 4.2.1 雅昌指数63-64
- 4.2.2 油画成交金额的季节性特征64-65
- 4.3 天津文交所“泡沫化”的时间序列分析65-74
- 4.3.1 艺术品份额的“泡沫化”65-66
- 4.3.2 文交所“泡沫化”的特征观察66-72
- 4.3.3 文交所“非理性繁荣”的昙花一现72-74
- 4.4 高端油画的市场泡沫与“双顺差”压力的关系74-84
- 4.4.1 “双顺差”问题的表现74-77
- 4.4.2 高端油画和外汇储备的统计指标的选取77-79
- 4.4.3 协整检验79-82
- 4.4.4 结论82-84
- 第5章 书画艺术品市场泡沫形成的因素84-107
- 5.1 国际石油价格与艺术品均价的联动机制84-90
- 5.1.1 引言84-86
- 5.1.2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86-87
- 5.1.3 联动机制的方法与模型87-89
- 5.1.4 结论89-90
- 5.2 书画艺术品市场泡沫的社会心理因素90-95
- 5.2.1 书画是“财富象征”90-91
- 5.2.2 “收藏文化”的国际盲点91
- 5.2.3 拍卖中的“赢者诅咒”91-92
- 5.2.4 收藏家的投机倾向92-93
- 5.2.5 艺术品基金为何兴起93-95
- 5.3 书画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天然缺陷95-107
- 5.3.1 国际惯例的打破95-96
- 5.3.2 艺术品拍卖中“道德风险”产生的博弈分析96-97
- 5.3.3 拍卖公司的声誉模型97-104
- 5.3.4 案例分析104-106
- 5.3.5 结语106-107
- 第6章 书画艺术品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107-128
- 6.1 国外艺术品价值评估模式107-113
- 6.1.1 国外针对艺术品的评估机构107-109
- 6.1.2 著名拍卖行的拍品图录109-111
- 6.1.3 经验借鉴111-113
- 6.2 画廊制度的创新与改进113-118
- 6.2.1 法国的画廊业特点113-114
- 6.2.2 日本的画廊业特点114-116
- 6.2.3 中国的画廊为何不愿“做嫁衣”116-117
- 6.2.4 经验借鉴:政策指向明确117-118
- 6.3 艺术品租赁市场的建设118-120
- 6.3.1 加拿大的艺术银行118-119
- 6.3.2 美国的艺术品的网上租赁119-120
- 6.3.3 经验借鉴120
- 6.4 欧盟的税收政策设计120-128
- 6.4.1 艺术家追续权的含义与作用120-122
- 6.4.2 英国艺术品市场面对的税收体系122-123
- 6.4.3 经验借鉴一:避免高关税引发避税逃税123-125
- 6.4.4 经验借鉴二:明确拍品权属125-128
- 第7章 中国书画市场去泡沫化的对策与建议128-141
- 7.1 尝试开发艺术金融产品128-129
- 7.2 加强艺术品拍卖的资质审核129-131
- 7.2.1 资质审核的部门缺位129
- 7.2.2 案例分析:协拍下的误导129-130
- 7.2.3 具体对策130-131
- 7.3 完善书画真伪鉴定的基础设施131-133
- 7.3.1 赝品影响中国书画市场的国际声誉131-132
- 7.3.2 赝品的技术防范132
- 7.3.3 专家黑洞问题的制度防范132-133
- 7.4 强化艺术品税收监管133-138
- 7.4.1 会计科目的混淆带来的后果133-134
- 7.4.2 艺术品私下交易的税收监管134-135
- 7.4.3 海关税收的调整策略135-137
- 7.4.4 企业投资艺术品的税收减免137
- 7.4.5 艺术品税收的法制建设137-138
- 7.5 建立“文交所”艺术品退市制度138-141
- 7.5.1 文交所的融资平台功能138-139
- 7.5.2 “文交所”退市制度的设计139-141
- 附录141-144
- 参考文献144-154
- 致谢154-15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156-1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志坚;罗长青;;股票与债券市场流动性联动的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年04期
2 陈明;;艺术品的商品属性和价格分析[J];东方艺术;2006年17期
3 罗青;;艺术投资获利比贩毒还高?——当代艺术市场的结构[J];东方艺术;2006年21期
4 杨柏;;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监管博弈分析[J];管理世界;2005年08期
5 刘海星;;艺术市场面临价值观转变[J];华人世界;2009年08期
6 陈怡玲,宋逢明;中国股市价格变动与交易量关系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0年02期
7 胡静;昝胜锋;;论艺术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投资策略[J];现代经济探讨;2008年02期
8 郑方镳;吴超鹏;吴世农;;股票成交量与收益率序列相关性研究——来自中国股市的实证证据[J];金融研究;2007年03期
9 王永庆;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深圳城市竞争力的战略和策略[J];开放导报;2004年02期
10 杨俊;;从“宋庄现象”看金融危机对当代艺术市场的影响[J];美术大观;2009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亮;艺术品投资基金对冲机制设计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小丽;公司债券市场的流动性指标比较[D];厦门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书画艺术品市场泡沫化问题的计量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32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313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