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史前史”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0 19:34
本文关键词:发展经济学“史前史”研究
【摘要】:包括重商主义、李斯特经济学和美国学派在内的发达国家早期工业化思想是发展经济学的一段“史前史”。在国家间生产率非对称的条件下,它们所强调的关税保护塑造优势产业、政府整合要素、社会系统协调的工业化思想道出了发展经济学的真谛。其历史借鉴在于:发展经济学要坚持“发展主权在我”的基本法则,避免陷入选择性遗忘、盲从主流和西方中心主义的误区。同时,发展经济学应借助历史方法深入研究与国家兴衰密切相关的思想、政策与实践体系,在受到主流排斥的非主流经济学乃至更宽广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汲取丰富的思想养料。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三个工业化国家——英国、德国、美国,对其经济史及指导其发展的经济思想分别进行了考察。英国作为首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其背后的助推器当为重商主义经济学派的经济思想及政策。重商主义者强调要以有利于制造业的方法来管理对外贸易,重视货币转化为“资本”以促进制造业的发展,并以发展优势制造业为核心,统摄经济社会各领域的系统协同政策,从而推动组织、社会、国家与制度体系的整体性转变。如果依照发展经济学的一般定义来审视上述被修正的重商主义核心主张,我们不难发现重商主义容含了丰富的发展内涵,当视为发展经济学的重要源头。指导了德国工业化进程的李斯特非常重视重商主义的贡献,并称其为“工业主义”,在吸收重商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出的以发展阶段论、生产力理论为基础,工业化为核心,国家干预和幼稚产业保护论为支撑的国民经济学体系为落后国家的现代化战略勾勒出一幅全方位的发展蓝图,使德国成功完成了农业国工业化的转型。如果说重商主义还是零散的经济发展思想,那么李斯特理论化的成果使得他堪称一位发展经济学家。李斯特思想深受美国学派奠基人汉密尔顿影响,又因对以保护主义为特色经济思想的宣传而被称为第一代美国学派。而后第二代第三代美国学派强调生产率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并提出“生产率立国”基本国策,推进美国的经济发展与转型。美国学派生产率立国理论可以看做是对李斯特生产力概念的提炼和量化分析,发展成为的以技术进步为基础、具有动态性的经济发展理论。增加从重商主义到李斯特再到美国学派这段一脉相承的“史前史”后,基于这样一个新的发展经济学演化框架,再来对发展经济学现进行反思,会发现无论是存在争议的政策,还是不同学派之争,其对发展中国家适用与否都不再是绝对的,这一方面要考虑发展中国家所处的历史阶段,另一方面要结合发展中国家文化政治等因素,在开放的系统下动态的分析确定真正适用一国发展的理论及政策。具体政策上应合理利用国家力量,无论是在对外关系方面还是内部环境改善方面都应在强政府的基础上,适时调整政府干预范围,而非一成不变。此外,在发展中国家内部改善过程中,则应当避免简单与狭隘的经济(物质)和单一要素决定论,而应将发展主题与一国广泛的社会转型乃至历史文化传统紧密地结合起来。
【关键词】:发展经济学 重商主义 李斯特 美国学派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061.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4
- 1.1 研究背景与文献综述9-12
- 1.2 研究意义与思路12-13
-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13-14
- 1.3.1 研究方法13
- 1.3.2 创新之处13-14
- 第2章 重商主义政策体系与英国工业化14-29
- 2.1 英国工业革命前作为落后国的时代背景14-16
- 2.2 重商主义理论及英国工业化政策16-20
- 2.2.1 重商主义代表思想16-18
- 2.2.2 重商主义政策与英国工业化18-20
- 2.3 对重商主义思想的重新评价20-29
- 第3章 李斯特政治经济学与德国工业化29-42
- 3.1 李斯特立足于落后国家的“国民经济学说”29-32
- 3.2 李斯特国民经济学体系的理论基础32-38
- 3.3 李斯特对发展经济学的贡献38-42
- 第4章 美国学派与美国工业化42-56
- 4.1 美国学派与美国工业化道路的选择42-44
- 4.2 美国学派经济思想主要内容44-51
- 4.3 美国学派思想评述51-56
- 第5章 基于历史的发展经济学反思与启示56-73
- 5.1 基于“史前史”的发展经济学理论反思56-62
- 5.1.1 发展经济学“史前史”谱系56-57
- 5.1.2 发展经济学概念再归纳57-62
- 5.2 基于“史前史”的发展经济学政策启示62-73
- 5.2.1 保证主权的前提下制定动态开放的对外政策63-66
- 5.2.2 创造良好国内市场环境66-68
- 5.2.3 重视文化与社会因素的协调作用68-73
- 结论73-75
- 参考文献75-79
- 致谢79-8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8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汪红梅;罗良文;;李斯特经济思想述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鲁品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中国文化基因[J];社会科学家;2014年11期
,本文编号:10082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1008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