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经济政策与陆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变动研究
本文关键词: 生态系统 碳汇核算 环境经济政策 政策绩效评价 出处:《统计与决策》2016年1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动态变化是影响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因素,利用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及其变动指标作为政策绩效评价工具,来揭示我国环境经济政策体系与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变动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探讨价值。文章基于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储量及其变动的核算研究与分析,从理论上探讨了环境经济政策对改善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环境经济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森林、草地、湿地、荒漠和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汇流量均呈增加趋势,年均增长分别为1.73%、1.21%、4.23%、0.09%和0.7%,一定意义上说明我国环境经济政策体系的完善与实施是有效的。
[Abstract]:The dynamic change of carbon cycle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s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global warming. The carbon sink capacity of ecosystems and its changing indicators are used as policy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ools. It is of great academic value to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s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policy system and terrestrial ecosystem carbon storage and its changes.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accounting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its changes. This paper theoretically discusses the mechanism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 policy on improving the carbon sink function of ecosystem.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policy system in China, forests, grasslands, wetlands, The carbon sink flux of desert and farmland ecosystem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with an average annual increase of 1.73 ~ 1.21% and 4.23% 0.09% and 0.7% respectively,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improve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policy system in China was effective in a certain sense.
【作者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
【基金】:国家林业局林业软科学研究项目(2015-R19)
【分类号】:X196;X1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蓓蓓,徐利淼;中国环境经济政策的评价和建议[J];北方环境;2003年04期
2 ;关于2007年环境经济政策征文评选结果的公告[J];环境保护;2007年15期
3 ;国家环保总局与各工业协会联手 共建环境经济政策新体系[J];环境保护;2007年18期
4 王金南;蒋洪强;葛察忠;;环境经济政策是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制度保障[J];环境保护;2007年21期
5 彭丽;;环保总局诚邀工业协会全面合作[J];农药市场信息;2007年20期
6 李慧;;我国环境经济政策绩效分析[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8年02期
7 宋明磊;宋光磊;;环境经济政策的国际经验及启示、借鉴[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S1期
8 马新房;;我国环境经济政策的作用及其展望[J];华商;2008年14期
9 ;环境经济政策[J];环境工程;2009年01期
10 焦元森;;河南省环境经济政策问题研究[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劲松;李林杰;;环境经济政策伦理:对发达国家的追赶超越——以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政策涵义与目标为中心的研究[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金南;蒋洪强;葛察忠;;积极探索新时期下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3 黄国宝;兰生春;;市场经济与环境政策[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4 陈雁;王玉婧;;“十二五”规划时期我国环境经济政策探索[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5 王昕杰;;加快构建河南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建设中原经济区的一种视角[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6 李劲松;李林杰;邓丽花;曾北危;;基于内需主导型循环经济模式的环境经济政策伦理审度——以长株潭“3+5”城市群生态补偿机制为中心[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7 李劲松;李林杰;邓丽花;曾北危;;环境经济政策伦理审度论——以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涵义与目标为中心[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谦;环境经济政策是根本性制度[N];中国环境报;2007年
2 全国人大环资委法案室主任 孙佑海;环境经济政策应管用又好用[N];中国环境报;2007年
3 徐琦;环境经济政策急需立法保障[N];中国环境报;2007年
4 陈湘静;共建环境经济政策新体系[N];中国环境报;2007年
5 郄建荣;新环境经济政策需要法律固定[N];法制日报;2007年
6 刘树铎;环保总局与各工业协会共建环境经济政策新体系[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7 本报评论员;实施环境经济政策的重要基础[N];中国环境报;2008年
8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 潘岳;细论“环境经济政策”[N];北京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薛秀泓;环境经济政策路线图初现[N];中国改革报;2007年
10 若谷;从绿色GDP看环境经济政策[N];中国环境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钟芙蓉;环境经济政策的伦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2 李斌;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我国环境经济政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军霞;中·韩·日环境经济政策影响因素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2 王玲;环境经济政策下环保投资的中日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355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1535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