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汽集团长沙环通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规模经济理论的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湖南大学》 2012年
陕汽集团长沙环通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胡海珊
【摘要】:本文以陕汽集团长沙环通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地调查、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结合公司自身特点制定公司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竞争策略、管理方法等,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公司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发展领域和发展重点,,制定了合适的发展战略,为帮助企业构筑竞争战略平台,指导公司的生产和经营,进一步打造和提升竞争优势,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本文主要运用宏观环境分析法(PEST)从陕汽集团长沙环通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分析入手,全面分析公司面临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技术环境,以及公司内部资源:组织结构、人力资源、企业文化、企业能力、财务状况;着重分析了我国重型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行业结构、竞争格局,以及陕汽集团长沙环通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主要竞争对手;同时通过运用迈克尔·波特波士顿矩阵分析模型及SWOT分析方法等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进行研究,提出了公司的发展战略思路、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并对实现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应采取的战略实施保障进行研究,提出了战略实施保障措施,讨论了战略实施评价与控制的方法。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陕汽集团长沙环通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只有形成低成本竞争优势,实施融合低成本与差异化的大规模定制战略,采取全方位营销,才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型汽车企业。同时,本文虽然是以陕汽集团长沙环通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但这一实例对我国其它中小汽车企业未来的改革和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426.47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晔;;我国汽车产业外资状况研究综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金龙布;王黎明;;对提升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思考[J];大众科技;2009年04期
3 金振;;开拓汽车后服务产业——浅议湖南汽车产业发展方向[J];法制与社会;2009年06期
4 范叶,邓永进;湖南汽车工业区域发展模式的探讨[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邓永进;;企业战略联盟与湖南汽车工业[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叶俊梅;;基于规模经济理论的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刘巨钦;刘玲;;基于竞合机制的湖南汽车产业集群化发展策略研究[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8 李琳;刘立涛;陈文韬;;长沙汽车产业集群的辨认、问题及政策选择[J];经济地理;2008年05期
9 阳立高;廖进中;;产学研联合推进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发展[J];经济论坛;2009年04期
10 戴福祥;晏敬东;;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与经验借鉴[J];科技创业月刊;2008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建;;中小型大学出版社改制后的发展路径选择[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叶云龙;常青;;应用波特竞争战略探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4期
3 张强;王浩雅;和智君;董高峰;张天剑;蔡伟;;我国主要卷烟企业品牌的对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2期
4 韩国明;张弦;;西北地区“企业+合作社”发展模式的竞争力研究——以青海省海南州弘远羔羊育肥专业合作社调查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2期
5 连玉銮;;基于利基战略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6 罗峰;周密;;基于战略视角的乡村旅游业发展研究——以成都“农家乐”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4期
7 高瑾;;我国农业保险业的SCP范式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01期
8 姚蕻;;中国婴童产业环境浅析——以逗逗仔公司为例[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9 卢方群;徐国根;卞正荣;;基于SWOT分析的我国体育培训市场开发对策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8年04期
10 谷奇峰;丁慧平;;企业能力理论研究综述[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翔;;浅谈中国当今汽车市场[A];“2011西部汽车产业·学术论坛”暨四川省汽车工程学会四届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效民;韦秀远;;垦区城乡一体化跨越发展的理论研究[A];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上册[C];2009年
3 邢慧斌;王玉成;;文化旅游产业品牌价值链整合与延伸研究——以河北吴桥杂技为例[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郑庆华;张智光;;江苏王子制纸物流一体化的动因分析和实践探索[A];中国造纸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钱静;冯春春;;浅谈现代企业人力资源规划[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周彩云;;新疆快递业的SWOT分析[A];《环球人文地理·理论版》2011.08下[C];2010年
7 范芙媛;;竞争情报在创新体系中的应用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8 刘雪飞;白梅;;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合理代际分配[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精选[C];2006年
9 王小玉;王国梁;王清海;;绿色消费与生产是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10 吴楠;李晓莉;;生命科学和生物产业是21世纪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新增长源[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许玲;珠江三角洲运动服装业市场营销环境与策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许方球;中药企业竞争力形成机理与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李大良;资源与环境约束下我国渔业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宋新华;宁夏矿产资源产业布局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6 蔡敏;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中国煤层气产业规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7 武建龙;企业综合优势管理机制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8 罗力;信任和关系承诺对第三方物流整合与绩效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周雄志;我国人造板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陈晓燕;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阳;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孙红;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策略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瑞红;基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东北三省产业结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张记波;浙江省优势产业选择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陈国香;经济型酒店战略联盟成功运作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6 董红霞;旅行社产业集中度与市场绩效相关性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7 杨振;我国工业旅游产业发展与组织优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8 曹浩;基于博弈论的商业银行外部价值链效应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李季春;基于企业生态位的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战略选择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龚炜;ZS公司在新粮食流通体制下稳步发展的战略思考[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娟;跨国公司对我国汽车产业技术转移模式分析[J];汽车工业研究;2005年06期
2 张旭明;李辉;王亚玲;;我国汽车产业集群研究[J];汽车工业研究;2007年09期
3 张宇贤;冠兰;;我国汽车业发展战略与对策——《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解读[J];财经界;2005年05期
4 陈斌;;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开发的几点思考[J];财经界;2007年03期
5 张向阳;朱有为;;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产业升级研究[J];理论参考;2005年11期
6 周治平;钟华;李金林;;跨国公司对我国汽车合资企业控制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年05期
7 张兰霞,周蓉姿,孙建伟;竞争合作理论述评[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徐胜;;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的融合研究[J];当代财经;2007年01期
9 卫玲;;产业集群背景下的企业竞争行为的转型[J];当代经济科学;2006年03期
10 杨连登,张公武,田定湘;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与湖南经济的快速发展[J];湖南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伟;汽车产业集群的机理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斌;;“私车第三城”的造车梦[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10年11期
2 柳献初;;世界汽车产业处于历史拐点[J];汽车工业研究;2006年09期
3 陈长年;;汽车制造有力推进机床业发展[J];现代零部件;2009年04期
4 陈长年;;高效、高精、成套——中国汽车制造技术装备的自主创新[J];汽车工艺与材料;2007年01期
5 申明鲁;汽车制造中的漏气试验[J];汽车技术;1990年11期
6 毛务本;钱建栋;;汽车座椅乘员分类识别系统的研究[J];轻型汽车技术;2003年10期
7 闫亮,胡斌祥;同质化时期CRM在汽车营销企业中的应用[J];上海汽车;2005年08期
8 胡兴军 ,唐向阳 ,张勇;机器视觉技术及其在汽车制造质量检测中的应用[J];现代零部件;2005年11期
9 ;世爵 传奇永远不会停止[J];车世界;2005年07期
10 徐永利;李玉琬;;一种车用扭杆测试扭床[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荣瑞雪;;从汽车制造看润滑油、脂的发展趋势[A];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燃料与润滑油分会第13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杨健;刘明珠;郭蕊;;深化京津冀区域协作 构建汽车制造产业集群[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张璐熠;朱明;肖剑;;汽车制造用切削液的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A];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燃料与润滑油分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2004汽车工业主要企业销售情况表[A];拖拉机、农用运输车、农用发动机行业背景资料(第二集)[C];2005年
5 孙巍;;SMC在国内汽车工业应用前景探讨[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6 ;汽车产业模块化与集成化比较研究[A];2006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C];2006年
7 赵江;;中国车用润滑油OEM合作开发展望[A];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燃料与润滑油分会第11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许铁;;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9 ;5年来中国汽车产业政策要点回顾[A];2006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C];2006年
10 ;企业联合重组[A];2006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永良;[N];闽西日报;2007年
2 屈平;[N];鄂尔多斯日报;2011年
3 记者 贾翔;[N];中国汽车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孙斌;[N];华夏时报;2007年
5 高文尧;[N];中国国门时报;2005年
6 颜光明;[N];中国商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杨大鹏 ;[N];经济参考报;2004年
8 段旭;[N];经理日报;2006年
9 劳丁;[N];中国企业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王如晨;[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继民;大功率CO_2激光三维智能加工CAM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1年
2 张军元;日本汽车产业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王永靖;汽车制造企业绿色制造模式及关键支持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4 彭勃;中国汽车产业创新系统演进与绩效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5 尹家绪;基于产品生命周期工程的汽车制造业制造模式研究及其应用[D];重庆大学;2008年
6 李莲花;韩国汽车产业安全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杨宇;基于汽车产业的新能源多层次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东风;基于知识流动的自主品牌汽车产业创新能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9 张勇;基于近似模型的汽车轻量化优化设计方法[D];湖南大学;2009年
10 阳立高;基于R&D融资与配置优化的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海珊;陕汽集团长沙环通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2 汪正坤;四川省汽车制造产业信息协同保障与服务研究[D];西华大学;2012年
3 谌祉樾;汽车制造中的质量心理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4 李苗;汽车制造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管理策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5 陈昌平;汽车制造企业管理信息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6 王晓芳;全球价值链中的中国汽车产业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史占国;生态足迹评价与物质流分析方法在汽车产业中的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8 王雪丽;中国汽车制造企业绩效评价方法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吴晓凡;延峰公司实施精益生产与准时供货实践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10 梁晓斌;中国汽车制造企业研究与开发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规模经济理论的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81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158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