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理论论文 >

西方贫困线理论渊源和构造方法的演进脉络

发布时间:2018-04-23 19:09

  本文选题:贫困线 + 理论渊源 ; 参考:《财政研究》2017年07期


【摘要】:贫困线理论和度量方法是西方学者研究贫困集大成的领域,但呈现什么样的逻辑生态一直是贫困研究拷问的基本问题之一。本文通过梳理西方贫困线理论和方法的逻辑演进历程和成果及内在关系,发现贫困线理论并非直接产生,有其基础的理论渊源和专门的理论根基,从而概括出贫困识别的六大理论的发展轨迹,是按照绝对论→相对论→主观论→剥夺论→能力论→多维论的逻辑推进的,进而勾画出贫困线构造的五种方法的逻辑走向:绝对贫困线→相对贫困线→主观贫困线→社会剥夺贫困线→共识型贫困线,最后提出了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Abstract]:Poverty line theory and measurement method are the fields where western scholars study poverty, but what kind of logical ecology has been one of the basic problems in poverty research. By combing the logical evolution process, achievements and internal relations of western poverty line theory and method, this paper finds that poverty line theory does not come into being directly, and has its theoretical origin and special theoretical foundation. Thus, the development track of the six major theories of poverty identification is developed according to the logic of the theory of absolute relativity and the theory of the ability of deprivation 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multidimensional theory. Then the logical trend of five methods for constructing the poverty line is outlined: the absolute poverty line is relative to the subjective poverty line and the social deprivation poverty line is the consensus poverty line. Finally, the fields to be further studied are proposed.
【作者单位】: 云南财经大学国际合作交流处;云南省财政厅社会保障处;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中国特色的农村反贫困度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批准号10XJY029) 云南财经大学引进人才资助项目(批准号2016D21)
【分类号】:F01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鑫宇;;社会排斥理论的界定及应用价值分析[J];人民论坛;2011年32期

2 曲大维;;主观贫困线研究述评[J];当代经济;2011年18期

3 顾昕;;贫困度量的国际探索与中国贫困线的确定[J];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4 叶初升;王红霞;;多维贫困及其度量研究的最新进展:问题与方法[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5 李泉;王茜;;贫困的度量:贫困线与公理化标准[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王小林;Sabina Alkire;;中国多维贫困测量:估计和政策含义[J];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12期

7 李博;;贫困线测定问题研究综述[J];当代经济;2008年02期

8 阿马蒂亚·森,王燕燕;论社会排斥[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年03期

9 唐钧;确定中国城镇贫困线方法的探讨[J];社会学研究;1997年02期

10 童星,林闽钢;我国农村贫困标准线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舒丽瑰;;贫困的新趋势:消费性贫困——以鄂东打工村庄的消费竞争状况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2 王荣党;李保春;;西方贫困线理论渊源和构造方法的演进脉络[J];财政研究;2017年07期

3 张立冬;;中国农村多维贫困与精准扶贫[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4 张琦;冯丹萌;张文杰;;中国贫困地区减贫成效的多维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7年11期

5 何思妤;曾维忠;;老水库移民多维贫困测量[J];农村经济;2017年05期

6 吕方;梅琳;;“复杂政策”与国家治理——基于国家连片开发扶贫项目的讨论[J];社会学研究;2017年03期

7 曹艳春;;论社会保障制度中贫困群体的稀缺心态及其破解——基于经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跨学科的分析视角[J];浙江社会科学;2017年05期

8 张昭;;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多维特征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9 黄国桂;陈功;;北京老年贫困状况的变化趋势及对策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17年05期

10 刘丽群;成升;;社会排斥概念下的数字鸿沟治理[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6年00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陈立中;;转型时期我国多维度贫困测算及其分解[J];经济评论;2008年05期

2 初雪;;早春亮眼装扮[J];绿色中国;2008年04期

3 陈立中;张建华;;中国城镇主观贫困线测度[J];财经科学;2006年09期

4 洪兴建;贫困指数理论研究述评[J];经济评论;2005年05期

5 李小云,李周,唐丽霞,刘永功,王思斌,张春泰;参与式贫困指数的开发与验证[J];中国农村经济;2005年05期

6 阿马蒂亚·森,朱雅文;有关全球化的十个问题[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1年09期

7 唐钧;确定中国城镇贫困线方法的探讨[J];社会学研究;1997年02期

8 童星,林闽钢;我国农村贫困标准线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维国;管曙东;;着力脱贫攻坚 消除绝对贫困[J];群众;2008年07期

2 上林贞治郎 ,云星;关于绝对贫困化内容的理论考察[J];世界经济文汇;1957年01期

3 库钦斯基 ,问樵;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与绝对贫困化理论中的几个问题[J];世界经济文汇;1957年07期

4 时景新;苏联经济学界关于绝对贫困化问题的讨论[J];世界经济;1979年12期

5 王达人;试谈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化[J];社会科学辑刊;1979年03期

6 尹玉吉 ,赵玺玉;对绝对贫困化理论研究中“工资低于劳动力价值”说的看法[J];华东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7 王甘 ,王国庆 ,刘国庆;菲律宾的缓解农村贫困活动[J];老区建设;1990年11期

8 本刊记者;;终结绝对贫困现象[J];中国财政;2008年04期

9 尤健;;推进脱贫攻坚工程 按期消除“绝对贫困”——专访江苏省扶贫办负责人[J];群众;2009年05期

10 石宗源;;奋战十年 消除绝对贫困[J];农村工作通讯;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昌来;;新阶段扶贫开发应把握三个重点[A];贵州推进扶贫开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潘新;;着力抓好扶贫脱贫攻坚的关键环节[A];贵州推进扶贫开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何君陆;;人才培养与山区脱贫致富[A];亚洲人才战略与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C];2001年

4 向阳生;;关于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几个基本问题[A];贵州推进扶贫开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乐;浙江决定五年内消除绝对贫困[N];中国改革报;2008年

2 记者 于京玄;千方百计消除绝对贫困 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N];西安日报;2013年

3 记者 于京玄;年底全面消除绝对贫困[N];西安日报;2013年

4 记者 一丁;全力总攻“绝对贫困”[N];遵义日报;2013年

5 郝亚琳;农村绝对贫困人数30年降至1487万[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6 通讯员 谭学立 王海红 杨楠;民盟市委调研绝对贫困情况[N];连云港日报;2008年

7 记者 顾仲阳;未来十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N];人民日报;2011年

8 邵生余;江苏在全国率先消灭“绝对贫困”[N];新华日报;2011年

9 记者 张慧疆 通讯员 周吉文;2020年全州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N];巴音郭楞日报(汉);2012年

10 记者 唐筱葳;我市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N];淮安日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许巧珍;经济增长对城市绝对贫困人数的影响[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7932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17932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5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