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理论论文 >

老年慢性病延续护理网络平台的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15-12-11 12:24

第一章研究概述

1.1研究背景
1.1.1人口老龄化与慢病的挑战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11年统计,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为3. 66亿,而估计到2030年,有关人数将激增至5.52亿。随着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重、生活水平改善和不良生活方式所致肥胖人群的增加,糖尿病防治形势日趋严峻。最近10年,18-44岁,45~59岁和6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2.96%,4.41%和13.13%。2007?2008年,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下,在全国14个省市进行了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加权分析,在考虑性别、年龄、城乡分布和地区差别的因素后,估计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中国成人糖尿病总数达9240万,其中4310万为农村人口,4930万左右为城市人口。2010年,我国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为9. 7%,患者总数已超过9000万,成为世界第一的糖尿病大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有关资料,糖尿病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的患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以及对总体健康的危害程度,已居于第3位;糖尿病造成的死亡,也居当今世界死亡原因的第5位[5]。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近年内增长很快,死亡率已上升至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位[5]。1993-2003年糖尿病的直接医疗费用占GDP的比重不断增长,而2004年糖尿病直接医疗成本占全国医疗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已经逼近甚至超过某些发达国家达7.57%[5]。亚洲一个多国联合调查显示,中国和日本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比例与美国相近(大约20%),年龄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密切关系可能导致未来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进一步升高[6]。可见糖尿病于老年人口中的盛行对居民的健康及社会负担等造成重大威胁。所以本研究希望以糖尿病作为出发点,在对老年慢病患者的延续护理模式的验证中,重点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疾病适应特点进行详细探讨。
..........................................

1.2研究内容及意义
研究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以Roy的适应模式(Adaption Model)为框架,对现代护理中两个被广泛认可的认知理论 Leventhal的常识模式(ComirionSense Model. CSM)和 Bandura 的自我效能理论(Self-efficacy Theory)进行结合,通过理论研究构建慢病患者疾病适应模型,确定研究变量与研究假设。
(2)对第一部分形成的理论模式雏形进行初步验证,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一般情况、疾病认知、自我效能、应对策略与健康总体状况的关系,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应对糖尿病这一应激源的过程中,适应的心理过程。期望藉由此研究的探讨,有助于医护人员于临床照护时,能以病患的角度,提供有效的照护,也为构建延续护理模式、搭建网络平台提供理论支持。
(3)以本研究的提出的护理概念模式为理论基础,从研究出院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和健康需求出发,依托信息网络平台,建立一种适合我国老年人的延续护理服务网络平台。搭建医院与患者间的交互网络平台,以护理标准化语言为信息交流基础,功能上涵盖档案管理、自我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等。老年延续护理服务平台,以其主动性、实时性及有效性,为老年慢病患者实现从医院到社区护理的延伸,优化健康管理,强化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满足健康需求。
..............................................

第二章老年慢病患者延续护理概念模型的初建

2.1理论研究与论证方案
2.1.1理论基础
2.1.1.1 ROY 的适应模式
适应模式(adaption model)是由美国著名的护理理论家Sister Callista Roy于1970年提出,是重要的现代护理理论之一。该理论的目的是描述和解释人类对压力源所产生的压力反应和调适现象。
(1)理论主要概念与内容
Roy的理论是一个系统性理论,视人为一个调适性的开放性系统,具有自适应能力。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存在输入、控制过程、效应及输出四个部分。人作为一个适应系统,与环境作用的基本模式见图2-1。Roy指出当个人受到外在、内在、单一或许多其他不同刺激源刺激时,人会产生应对的机制,包括生理和认知调节机制两方面。藉由这两种机制,已达到人类生理和心理的上调适的需要。当以上过程和影响完成后,个人会产生两种可能的结果:如果适应良好,则个人能够维持和增进健康;若适应反应无效,则产生无效反应,个人会生病或者导致死亡。
①刺激
Roy将凡能激发个体反应的任何信息、物质、能量单位均看作刺激,这些刺激可以来自外界环境,也可以来自人体内部。她将剌激分为主要刺激、相关刺激和固有刺激三类。主要刺激,指所有内外在立刻影响到人类系统的刺激,是人直接面对的、需要立即适应的刺激;相关剌激,指所有现有的其他刺激,包括个人内外在环境因素所导致的刺激,是可以观察到的,或测量的;固有刺激,一般非特定的刺激,可能对行为产生影响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这些剌激与当时情景可能有一定关联,但不易观察和测量。
.................................

2.2老年糖尿病患者疾病描绘、自我效能、应对策略与健康水平关系的研究
2.2.1对象与方法
2.2.1.1 对象
入选标准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中将老年糖尿病患者定义为:年龄;>60岁(西方>65岁)的糖尿病患者,包括60岁前及60岁以后被诊断为糖尿病者。本研究采用指南中的定义,以60岁以上老年人为对象。
所有入选对象均符合以下纳入标准:
(1)经专科医生确诊为糖尿病患者;
(2)年龄>60岁;
(3)距离初次诊断为糖尿病时间在三个月及以上;
(4)无急性并发症;
(5)无其他严重慢性疾病,或者是慢性疾病病情稳定者;
(6)意识清楚且无沟通障碍,能够用普通话、粤语或潮汕话进行交流,能正确应答且能回答问题;
(7)知情同意,自愿参加。
排除标准:
(1)神志不清或不合作或语言表达不清者;
(2)伴有其他原发性严重的肝、肾等慢性疾病者;
(3)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
(4)患有各类原发性精神障碍的患者。
..................................

第三章 老年慢性病延续护理网络平台的构建................ 88-104 
3.1 研究目的............... 88-89 
3.2 研究内容................ 89-104 
3.2.1 服务对象............................ 89-90 
3.2.2 延续护理网络平台的理论-实践模型与设计思路................ 90-96 
3.2.3 功能模块内容与设计...................... 96-103 
3.2.4 网络平台的初步搭建..................... 103-104 

第四章 小结

4.1主要研究成果
(1)初步构建了老年糖尿病患者疾病适应模型和全息干预模式
本研究以Roy的适应模式为框架,结合常识模式和自我效能理论的重要概念和观点,构建了老年糖尿病患者疾病适应模型。通过理论研究确定研究变量与研究假设,选择合适的评测工具对25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疾病认知评测、自我效能评测、应对策略评测和健康状况评测。分析患者在面对糖尿病这一应激原的过程中,认知、应对、自我效能及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路径。初步验证和修订了本研究提出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疾病适应模型,并根据研究结果就护理人员如何更有效地对糖尿病患者开展延续护理提出建议。并根据该模型提出全息护理干预模式,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新的参考。
(2)初步搭建了老年慢性病延续护理网络平台
将本研究提出的延续护理的全息干预模式应用于网络平台,从理论研究出发落脚于实际应用。探讨了如何将全息干预模式融入到依托于网络的护理服务中,搭建医院与患者间的交互网络平台,为老年慢病患者实现从医院到社区护理的延伸,优化健康管理,强化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满足健康需求。
................................

结论

本研究通过理论研究提出老年糖尿病患者疾病适应模型的假设,并对理论模型雏形进行初步验证,提出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认知-应对适应模型的理论模型。在该理论模型中,患者的对疾病的适应过程是一个认知-应对过程,患者的一般资料会影响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会导致患者采取不同的策略应对疾病,从而影响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和健康状况。患者的健康结局又反馈性地对患者的认知产生影响。自我效能预期在疾病的认知和应对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中介作用。基于此模型,我们提出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延续护理全息干预模式,强调对患者认知-应对这一适应过程的全面干预。最后尝试将延续护理全息护理模式应用于网络平台,落脚于实践,优化老年慢病患者的延续护理服务。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91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191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3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