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工业革命”: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分析
本文选题:工业. + 赛博-物理系统 ; 参考:《天津社会科学》2017年01期
【摘要】:新世纪以来,随着物理、数字和生物科技的发展与融合,“第四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相关探讨主要从技术革命和社会转型两个层次展开。在技术革命层次上,分别以“工业4.0”和“物联网”为着眼点,又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解模式。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赛博-物理系统”的采用将导致就业中新的“分化”,以及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产业转移;“物联网”和新兴高科技企业的出现,将在推动经济增长、改变生活方式的同时,带来新的知识-信息“平台”垄断的风险;“生产性消费”逐渐成为现实,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这一新经济模式更直接服务于资本循环和积累。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所提供的机遇和挑战,贯彻落实中央重要决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意义将在中国制造业强国战略的实现中得到证明。
[Abstract]:Since the new century,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ion of physics, digital and biotechnology, 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 is in the ascendant. The related discussion mainly starts from the two levels of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On the level of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there are two different modes of understanding, focusing on "Industrial 4.0" and "Internet of things" respectively. From a Marxist perspective, the adoption of "cyber-physical systems" will lead to a new "divide" in employment, as well as a new round of industrial transfers around the world, the emergence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nd the emergence of new high-tech enterprises. While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and lifestyle change, it will bring new risks of knowledge-information "platform" monopoly; "productive consumption" will gradually become a reality, but in capitalist society, This new economic model serves capital circulation and accumulation more directly. In the face of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provided by 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mportant decisions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the worl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ill be proved in the realiz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power.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柯欣;;物联网的智慧从何而来[A];两化融合与物联网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晨熙;;物联网的发展状况与趋势[A];两化融合与物联网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朱顺强;;中国物联网发展状况分析[A];中国通信学会2010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文增;李拉;;对我国物联网产业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对策研究[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曾跃;罗斌;周东晓;;关注物联网发展:冷静分析,务实前行[A];两化融合与物联网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张金鑫;魏峻旭;;我国物联网发展现状研究[A];两化融合与物联网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肖良颜;余翔宇;;广东省物联网建设和发展的思考[A];广东通信2010青年论坛优秀论文集[C];2010年
8 曹玉旺;张炎明;;浅析物联网下智慧城市的发展策略[A];融合与创新——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管理委员会第29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陈卫国;;超级物联网:中国物联网发展第三条道路[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47:物联网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C];2010年
10 王继祥;;避免浮躁气息,求同存异推进物联网应用[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47:物联网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煜;物联网:下一个经济增长点?[N];中国电子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魏刚;物联网:地球的神经元[N];北京科技报;2009年
3 本报通讯员 张前 本报记者 陈晓春;神奇物联网,大步走近我们的生活[N];新华日报;2009年
4 蔡玉高 刘巍巍;我国科研机构加紧研发物联网技术[N];人民邮电;2009年
5 记者 付秋实;物联网,危机催生的新技术[N];金融时报;2009年
6 朱小兵;物联网不可一阵风[N];计算机世界;2009年
7 本报记者 谷慧;物联网掘金潮:前夜突围[N];中国经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张丽娅 陈薇亦 实习生 方卿;“物联网”生活令人憧憬[N];江苏经济报;2009年
9 工业和信息化部 通信科技委委员 侯自强;物联网仅仅才开始[N];计算机世界;2009年
10 本报记者 余建斌 整理 刘先云;物联网,智能改变生活[N];人民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新平;物联网产业成长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苏美文;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理论分析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3 邓雪峰;设施农业物联网系统建模与模型验证[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4 王峰;物联网数据处理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5 原旭;面向精细化种植的物联网数据处理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6 喻涛;物联网感知终端及数据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7 杜克明;小麦生长监测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8 方昶;物联网环境下混合生产系统中三种新的生产计划模型及求解算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9 杨建栋;面向城市生命线管理的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北京工业大学;2016年
10 丛林;基于技术、应用、市场三个层面的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勇;物联网行业发展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2 刘鹏程;物联网标准体系构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黄迪;物联网的应用和发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4 曹自立;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驱动因素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5 周桄召;我国物联网产业布局及对策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6 覃敏杰;物联网产业发展影响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7 程钰杰;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8 唐力;物联网伦理问题探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2年
9 宁金芳;从虚拟到实在:对物联网的哲学探究[D];中南大学;2012年
10 周洁;物联网环境下我国政府公共服务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288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1928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