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理论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9 07:49
近几十年来,在全球化与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社会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尽管世界各国经济文化日益紧密地联系和融合在一起,但是随着区域发展进程的深入,新的经济格局与区域性经济现象也随之出现,如生产力不平衡导致贫富现象加剧,地方保护主义致使区域一体化进程缓慢,地区经济在应对全球化准备不充分,由于科学技术的滥用与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的生态恶化,等等,严重地影响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中包含了许多很有价值的区域经济思想,这些论述散见于他们浩瀚的著作、手稿及其书信中,这一系列对区域经济的见解与论述自成理论并置于逻辑体系的牢固基础之上,处处散发着理性思辨和实证分析的色彩。同时这些学说、思想富含协调与统筹的意蕴,为我们解决区域发展问题提供了科学钥匙。 理论创新和发展的必要性首先来源于“问题框架的转换”。区域发展的一些问题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已经初见端倪,但是近年来社会经济重大的变化是马克思在他那个时代不明显而且无法预见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加剧、全球化深入、生态恶化和科技革命对经济发展加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些现象在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对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理论提供了新的课题。随着时代的变迁,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理论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也必然要发生相应的调整。 本文探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理论的发展过程,并从生产力布局、全球化、科学技术和生态问题等四个主要内容和角度,挖掘出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理论中深刻的内涵和当代意义,在当代视角下对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理论进行发展研究。这种发展研究既有对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理论内容的丰富,也有对它的理论发展方向提出新的设想。 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理论发展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解决实际、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必将成为人类合理地处理区域发展问题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文章从当代视野对不同时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理论的实践成果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理论在国家战略层面的实践途径进行研探讨。
【学位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F091.9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本文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2 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理论研究概况
1.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区域经济理论概述
1.2.2 近年来国内外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理论创新研究综述
1.3 本文研究综述
1.3.1 本文研究对象
1.3.2 本文内容框架
1.3.3 本文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 本文创新之处与效果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理论的发展过程
2.1 本文所研究的“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理论”的范畴
2.2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区域经济思想
2.2.1 马克思关于“区域经济”最初的探讨
2.2.2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生产力布局”的探讨
2.2.3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城市经济思想
2.3 列宁和斯大林的区域经济理论
2.3.1 生产力平衡布局论
2.3.2 苏联对马克思主义区域(城市)经济理论的丰富及实践
2.4 党的历代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理论的丰富和实践
2.4.1 毛泽东时代的理论探索与发展实践
2.4.2 邓小平时代的改革发展与创新探索
2.4.3 江泽民时代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2.4.4 胡锦涛时代的构建和谐社会与实现全面小康理论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理论的当代视角
3.1 以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辩证关系为理论构建的基础
3.2 世界市场(全球化)视野的引入
3.3 关于不同质的“劳动力”的阐述
3.4 关于科学技术进步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一般认识
第四章 当代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理论发展研究
4.1 “生产力布局理论”的发展过程
4.1.1 区域经济发展“均衡”原理
4.1.2 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生产力平衡分论”的历史审视
4.1.3 由“非均衡发展”向“协调发展”的演进
4.1.4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4.2 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理论
4.2.1 全球化对生产地域分工的影响
4.2.2 马克思生产地域分工思想的实践指导
4.3 马克思区域经济思想中生态意蕴与现实指导
4.3.1 马克思对区域发展中生态问题的探索
4.3.2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理论的题中之义
4.4 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理论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
第五章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理论在国家战略层面的实践途径
5.1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5.2 以合理的区域产业发展战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5.3 加速高层次的区域经贸一体化过程
5.4 以国际合作为契机打造国内外区域经合作模式
5.5 发展生态的区域发展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2829444
【学位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F091.9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本文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2 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理论研究概况
1.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区域经济理论概述
1.2.2 近年来国内外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理论创新研究综述
1.3 本文研究综述
1.3.1 本文研究对象
1.3.2 本文内容框架
1.3.3 本文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 本文创新之处与效果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理论的发展过程
2.1 本文所研究的“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理论”的范畴
2.2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区域经济思想
2.2.1 马克思关于“区域经济”最初的探讨
2.2.2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生产力布局”的探讨
2.2.3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城市经济思想
2.3 列宁和斯大林的区域经济理论
2.3.1 生产力平衡布局论
2.3.2 苏联对马克思主义区域(城市)经济理论的丰富及实践
2.4 党的历代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理论的丰富和实践
2.4.1 毛泽东时代的理论探索与发展实践
2.4.2 邓小平时代的改革发展与创新探索
2.4.3 江泽民时代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2.4.4 胡锦涛时代的构建和谐社会与实现全面小康理论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理论的当代视角
3.1 以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辩证关系为理论构建的基础
3.2 世界市场(全球化)视野的引入
3.3 关于不同质的“劳动力”的阐述
3.4 关于科学技术进步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一般认识
第四章 当代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理论发展研究
4.1 “生产力布局理论”的发展过程
4.1.1 区域经济发展“均衡”原理
4.1.2 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生产力平衡分论”的历史审视
4.1.3 由“非均衡发展”向“协调发展”的演进
4.1.4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4.2 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理论
4.2.1 全球化对生产地域分工的影响
4.2.2 马克思生产地域分工思想的实践指导
4.3 马克思区域经济思想中生态意蕴与现实指导
4.3.1 马克思对区域发展中生态问题的探索
4.3.2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理论的题中之义
4.4 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理论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
第五章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理论在国家战略层面的实践途径
5.1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5.2 以合理的区域产业发展战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5.3 加速高层次的区域经贸一体化过程
5.4 以国际合作为契机打造国内外区域经合作模式
5.5 发展生态的区域发展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许昭宾;;中原经济区区域经济结构再调整的问题及其福利效应分析[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聂仕伟;我国贸易顺差背景下部分省区贸易逆差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294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2829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