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地区间贸易隐含碳排放转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6 11:06
基于2002年、2007年和2012年的地区间投入产出表,从区域间产业转移和贸易的角度,对京津冀地区间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隐含的碳排放转移进行测度。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间贸易隐含碳排放转移量呈上升趋势,且天津与河北在制造业上的相对优势导致其单位贸易中隐含的碳排放转移强度要远高于北京单位贸易中隐含的碳排放转移强度。北京和河北最终需求引致的天津碳排放转移的50%以上由间接贸易贡献,天津和河北最终需求引致的北京的碳排放转移则多由直接贸易贡献。
【文章来源】: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9,38(06)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2002年和2012年影响京津冀贸易隐含碳排放转移的主要部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北京产业疏解带动人口疏解的政策效应[J]. 肖周燕.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8(06)
[2]京津冀城市群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及其演变特征[J]. 赵金丽,张璐璐,宋金平.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8(02)
[3]对外贸易、区域间贸易与碳排放转移——基于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的研究[J]. 潘安. 财经研究. 2017(11)
[4]基于MRIO模型的京津冀地区贸易隐含污染转移[J]. 庞军,石媛昌,李梓瑄,张浚哲. 中国环境科学. 2017(08)
[5]京津冀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变化趋势及启示[J]. 王婧,李裕瑞.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7(04)
[6]中国省际贸易隐含碳流向与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 汤维祺,周夷,孙可哿. 环境经济研究. 2016(01)
[7]基于IRIO模型的地区消费碳排放估算[J]. 赵慧卿.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15(04)
[8]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中欧贸易隐含碳测算及分析[J]. 谭娟,陈鸣. 经济学家. 2015(02)
[9]京津冀区域生产和消费CO2排放的时空特点分析[J]. 汪浩,陈操操,潘涛,刘春兰,陈龙,孙莉. 环境科学. 2014(09)
[10]我国碳排放效率的区域动态差异、敛散性及时变因素分析[J]. 席建国.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3(05)
本文编号:3251226
【文章来源】: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9,38(06)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2002年和2012年影响京津冀贸易隐含碳排放转移的主要部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北京产业疏解带动人口疏解的政策效应[J]. 肖周燕.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8(06)
[2]京津冀城市群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及其演变特征[J]. 赵金丽,张璐璐,宋金平.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8(02)
[3]对外贸易、区域间贸易与碳排放转移——基于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的研究[J]. 潘安. 财经研究. 2017(11)
[4]基于MRIO模型的京津冀地区贸易隐含污染转移[J]. 庞军,石媛昌,李梓瑄,张浚哲. 中国环境科学. 2017(08)
[5]京津冀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变化趋势及启示[J]. 王婧,李裕瑞.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7(04)
[6]中国省际贸易隐含碳流向与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 汤维祺,周夷,孙可哿. 环境经济研究. 2016(01)
[7]基于IRIO模型的地区消费碳排放估算[J]. 赵慧卿.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15(04)
[8]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中欧贸易隐含碳测算及分析[J]. 谭娟,陈鸣. 经济学家. 2015(02)
[9]京津冀区域生产和消费CO2排放的时空特点分析[J]. 汪浩,陈操操,潘涛,刘春兰,陈龙,孙莉. 环境科学. 2014(09)
[10]我国碳排放效率的区域动态差异、敛散性及时变因素分析[J]. 席建国.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3(05)
本文编号:32512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3251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