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域治理视角下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跨域治理视角下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江河湖泊众多,且多数流经地域较广。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人口的持续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攀升,导致流域生态系统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流域是一个完整的自然单元,各要素间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但长期以来由行政分割的流域管理体制,使得流域面临种种治理困境,上下游间的生态补偿问题也愈发突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作为实现流域资源合理配置、利益共享的有效手段,已经在我国部分流域得以建立。但是不同的指导理论和不同的视角,会形成不同内容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进而在流域实践中发挥不同的治理效用。我国现有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主要是立足于科层型、市场型和网络型三种不同的理论基础,形成了三种类型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亦暴露出不少问题。随着流域生态补偿实践的逐步深入,现行流域生态补偿模式的弊端不断显现。因此,寻求新的理论与探析视角、探索新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成为完善流域治理的有效途径。本文的研究将科层型、市场型和网络型视角下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与辽河流域、金华江流域和新安江流域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分析了三种流域生态补偿模式在实际运行中存在问题与弊端。通过对跨域治理理论的解读和所得启示,得出了本文的主要结论:跨域治理作为解决跨域公共问题的针对性理论,可以运用于流域生态补偿的实践,其崭新的视角与理论基础,将有效解决目前流域生态补偿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并基于对已有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跨域治理视角下构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新思路:即在构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可持续行动基础的前提下,培育流域生态补偿的多元化利益共同体,进而建立整体性视角下的流域规划、跨流域电子信息平台,以及跨流域生态补偿的沟通协商机制。
【关键词】:跨域治理 流域 生态补偿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196
【目录】:
- 中文摘要11-12
- ABSTRACT12-14
- 第1章 导论14-23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14-16
- 1.1.1 研究背景14-15
- 1.1.2 研究意义15-16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6-20
- 1.2.1 国外研究综述16-18
- 1.2.2 国内研究综述18-20
-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20-23
- 1.3.1 研究思路与框架20-21
- 1.3.2 研究方法21-23
- 第2章 跨域治理与流域生态补偿的理论分析23-30
- 2.1 流域生态补偿的基本概念23
- 2.1.1 生态补偿23
- 2.1.2 生态补偿机制23
- 2.2 流域生态补偿的基础理论23-25
- 2.2.1 公共物品理论23-24
- 2.2.2 外部性理论24
- 2.2.3 产权交易理论24-25
- 2.3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实现方式25-27
- 2.3.1 传统改革主义的观点25-26
- 2.3.2 公共选择理论26-27
- 2.4 跨域治理理论及其对流域生态补偿的启示27-30
- 2.4.1 跨域治理的内涵27-28
- 2.4.2 跨域治理对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启示28-30
- 第3章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模式分析30-41
- 3.1 科层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以辽河流域为例30-34
- 3.1.1 辽河流域基本情况30-31
- 3.1.2 层级节制的流域管理机构和权力体系31-32
- 3.1.3 法制化的流域治理规则与管理制度32-33
- 3.1.4 专业化的人员队伍和严格的绩效考核33-34
- 3.2 市场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以金华江流域为例34-37
- 3.2.1 金华江流域基本情况34
- 3.2.2 建立水权市场,开展水权交易34-35
- 3.2.3 建立市场协商价格与纠纷解决机制35-36
- 3.2.4 建立市场导向下的“造血”式补偿36-37
- 3.3 网络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以新安江流域为例37-41
- 3.3.1 新安江流域基本情况37-38
- 3.3.2 构建信息公开和第三方合作制度38-39
- 3.3.3 建立用于保障集体行动的协调机制39
- 3.3.4 健全维护流域生态补偿的法规政策39-41
- 第4章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分析41-49
- 4.1 科层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41-44
- 4.1.1 流域管理机构的地位与职能关系不明确41-42
- 4.1.2 流域生态补偿的法律保障不到位42-43
- 4.1.3 流域生态补偿的专业技术力量缺乏43
- 4.1.4 流域生态导向的绩效考核制度不健全43-44
- 4.2 市场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44-46
- 4.2.1 流域水权交易具有一定的局限性44-45
- 4.2.2 市场型流域生态补偿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45-46
- 4.2.3 政府在市场型流域生态补偿中的主导性过强46
- 4.3 网络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46-49
- 4.3.1 政府角色的定位困难46-47
- 4.3.2 参与主体的多元化不强47
- 4.3.3 责任归属的认定困难47-49
- 第5章 跨域治理视角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新思路49-57
- 5.1 构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可持续行动基础49-50
- 5.1.1 培养流域生态补偿的价值理性49-50
- 5.1.2 完善流域生态补偿的法规政策50
- 5.2 培育流域生态补偿的多元化利益共同体50-53
- 5.2.1 构建流域政府间联盟50-52
- 5.2.2 树立企业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理念52
- 5.2.3 发挥社会组织的专业化和公信力52-53
- 5.2.4 引导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53
- 5.3 跨域治理视角下流域生态补偿的实现路径53-57
- 5.3.1 整体性视角下的流域规划53-54
- 5.3.2 跨流域电子信息平台的建设54-55
- 5.3.3 跨流域生态补偿的沟通协商机制55-57
- 第6章 结语57-59
- 参考文献59-62
- 致谢词62-6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3-64
- 附件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生态补偿机制课题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J];环境保护;2007年14期
2 周围;;山东试点流域生态补偿 环境使用从“无价”到“有价”[J];环境教育;2007年08期
3 宋鹏臣;姚建;马训舟;吴小玲;;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研究进展[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年11期
4 卢艳丽;丁四保;王荣成;;流域生态补偿的障碍因素及运行机制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12期
5 靳乐山;甄鸣涛;;流域生态补偿的国际比较[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年02期
6 赵玉山;朱桂香;;国外流域生态补偿的实践模式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J];世界农业;2008年04期
7 张询书;;试论政府主导型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的建立和完善[J];广州环境科学;2008年02期
8 董秀金;王小骊;王飞儿;;流域生态补偿若干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5期
9 张询书;;试论建立政府主导型流域生态补偿制度[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毛涛;;中国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的法律思考[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万选;;流域生态补偿:国外的实践与我国的借鉴[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胡月玲;郑淑颖;;广东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探索与思考[A];第四届粤港澳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田义文;张明波;刘亚男;;探索建立完善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新模式[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黄东风;李卫华;范平;邱孝煊;;闽江、九龙江等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与实践[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黄宇驰;;长三角地区开展流域生态补偿的策略选择与前景分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6 彭本荣;;流域生态补偿中的环境责任界定模型[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谢伟;;珠江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初探[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8 杨道波;;流域生态补偿法律构建初探[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9 王俊贤;;红水河流域生态补偿探讨[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10 鲁士霞;;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初探[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特派记者 李文亭;建立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N];江西日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丁冬;辽宁为流域生态补偿立法[N];中国环境报;2013年
3 记者 严顺龙;共商对策 完善重点流域生态补偿机制[N];福建日报;2014年
4 记者 闫起磊;流域生态补偿为何说来容易做起来难[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5 记者 刘艳涛;专家建议:应发挥市场在流域生态补偿中的作用[N];农民日报;2006年
6 肖飞;建立健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N];人民政协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李們;长三角酝酿流域生态补偿机制[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8 记者 王明浩;河北推行全流域生态补偿[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9 本报记者 李忠峰;流域生态补偿艰难破题[N];中国财经报;2010年
10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研究员、生态环境部主任 张惠远;流域生态补偿关键环节何在?[N];中国环境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春光;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孙宇;生态保护与修复视域下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3 赵云峰;跨区域流域生态补偿意愿及其支付行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4 曲富国;辽河流域生态补偿管理机制与保障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5 聂倩;我国流域生态补尝财政政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5年
6 刘世强;水资源二级产权设置与流域生态补偿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t,
本文编号:3303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330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