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活中的消费主义
发布时间:2017-05-20 05:07
本文关键词:现代生活中的消费主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消费主义是当今社会一种重要的文化意识形态。它产生于20世纪的美国。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形态,现代社会的消费主义指的是人与物的关系,一种把对物质的追求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对物品的需要。在理论上,对待消费主义的态度可以分为自由主义和批判主义两种。本文讨论的是持批判态度的三位思想家。 齐奥尔格·西美尔(Georg Simmel1858-1918)、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和娜奥米·克莱恩(Naomi Klein1970-)分别是19世纪末、20世纪和当代的社会思想家。笔者认为,他们所讨论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都涉及到现代社会中的消费主义。西美尔所讨论的问题从社会生活方面入手,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揭示了时尚的现代性本质,认为现代性摧毁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性。现代社会的人们对时尚的追求蔓延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他们只能通过无止境的消费来满足这种心理。马尔库塞认为,发达工业社会的一个本质特性,就是技术变为意识形态,操纵人的思想。科技进步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资本主义社会通过高效的消费来维护社会的正常运作,从而造就了现代人的消费方式,帮助满足并强化了人们的物质需求。克莱恩则认为,在全球化浪潮下,品牌无处不在。资本主义将品牌加工成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消费心理发生了异化。 笔者分别阐释了这三人对时尚、虚假需求以及品牌的认识,分析了他们对现代社会中消费主义的批判。文章最后对三人批判思想的传统进行了初步的梳理,概括地描述了三人思想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消费主义 时尚 虚假需求 品牌 现代性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014.5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绪论10-15
- 第一章 西美尔的“时尚”观与现代性15-26
- 第一节 时尚的双重性特征15-18
- 第二节 时尚所揭示的现代性主题18-21
- 第三节 时尚的异化21-23
- 第四节 西美尔对现代性的批判23-26
- 第二章 马尔库塞“虚假需求”的理论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26-39
- 第一节 马尔库塞“虚假需求”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26-27
- 第二节 “虚假需求”与“真实需求”理论的基本涵义27-30
- 第三节 “虚假需求”的实现手段30-33
- 第四节 马尔库塞的技术批判理论33-35
- 第五节 “虚假需求”的消除35-39
- 第三章 克莱恩对品牌和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批判39-50
- 第一节 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39-40
- 第二节 品牌的产生40-42
- 第三节 品牌对人思想的操控42-44
- 第四节 对品牌的批判44-48
- 第五节 对消费主义的对抗48-50
- 结论50-55
- 附录55-56
- 参考文献56-59
- 后记59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晓芳;现代消费价值观误区的主体审视[D];郑州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现代生活中的消费主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07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lilun/380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