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股票论文 >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4 09:25

  本文关键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管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不良资产 资产证券化 利率市场化 风险管理


【摘要】:90年代伊始,我国银行业饱受居高不下的不良贷款率的长期困扰。早期,政府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来处理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然而随着金融利率市场化的推行,仅靠资产管理公司显然不是银行转嫁风险、提高资产充足率的有效方式。资产证券化的推行,适应经济、金融发展需要,并为美国所采纳和见证,将会为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创新的金融工具,将企业流动性不足的资产汇集成资金池,进行设计重组,进而打包出售,转化为市场上流通的债权。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为企业盘活资金,但过度利用则会引发金融危机。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导致的全球金融危机正是见证了资产证券化的潜在风险。事物都有两面性,并不能因为存在负面影响而不加以运用,不能因噎废食。只要我们对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做出提前防范和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做到事前防范,事中控制,避免损失扩大。则可以为我所用,使我国的金融市场更加完善,为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有力的支撑。信贷资产证券化运行过程较为复杂,涉及到的利益主体较多,在交错复杂的证券化过程中,各个环节杂糅着诸多的风险潜伏,如何发现风险,并加以引导、管理、控制已然是我们研究的重心。本文围绕着以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的风险管理为中心,结合资产证券化理论和实践探索,归纳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演绎成我国的发展模式、路径和风险管理方法,定性地分析市场风险、技术操作风险和环境风险,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研究信用风险,对风险管理进行系统化的研究分析。文章应用KMV信用模型来检测交银2014年第一期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预期违约率,通过分析得出:预期违约概率与信用等级成反比关系,即预期违约概率越高,信用等级则愈低,不利于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通过实际案例和其数据资料对其交易结构、信用风险、现金流状况、信用增级和信用评级等多方面做出了细致的分析。通过KMV模型计算出了交银2014第一期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违约概率,以及预期违约概率和信用等级的关系,研究得出了该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信用风险较小的结论。
【关键词】:不良资产 资产证券化 利率市场化 风险管理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4;F832.5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9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9-13
  • 1.1.1 研究背景9-12
  • 1.1.2 研究意义12-13
  • 1.2 文献综述13-15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3-14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4-15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5-17
  • 1.3.1 研究内容15-17
  • 1.3.2 研究方法17
  • 1.4 创新与不足17-19
  • 2 资产证券化理论基础19-28
  • 2.1 资产证券化概念和分类19-21
  • 2.1.1 资产证券化概念19
  • 2.1.2 资产证券化的分类19-21
  • 2.2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原理21-23
  • 2.2.1 资产重组原理21
  • 2.2.2 风险隔离原理21-22
  • 2.2.3 信用增级原理22-23
  • 2.2.4 现金流原理23
  • 2.3 资产证券化的运行机制23-28
  • 2.3.1 资产证券化的参与主体23-25
  • 2.3.2 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流程25-28
  • 3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风险评价28-35
  • 3.1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形式28-31
  • 3.1.1 市场风险28-29
  • 3.1.2 环境风险29
  • 3.1.3 技术操作风险29-30
  • 3.1.4 信用风险30-31
  • 3.2 资产证券化风险形成因素分析31-35
  • 3.2.1 参与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31-32
  • 3.2.2 资产价格波动32-33
  • 3.2.4 金融风险扩散33-35
  • 4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及问题35-41
  • 4.1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35-36
  • 4.2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所出现的风险管理问题36-41
  • 4.2.1 证券化市场受政策驱动严重36-37
  • 4.2.2 监管的滞后和法律的不完善37-38
  • 4.2.3 证券化产品单一,,风险集中38-39
  • 4.2.4 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不规范39
  • 4.2.5 信用评级体系不健全39-41
  • 5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管理实证分析41-51
  • 5.1 基于诸多表现形式风险的一般策略41-44
  • 5.1.1 市场风险控制42
  • 5.1.2 环境风险控制42-43
  • 5.1.3 技术风险控制43
  • 5.1.4 信用风险控制43-44
  • 5.2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信用风险实证分析44-51
  • 5.2.1 KMV模型简介44-46
  • 5.2.2 交银2014年第一期信贷资产证券化信用风险测度46-50
  • 5.2.3 实证分析结论50-51
  • 6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管理政策建议51-54
  • 6.1 形成系统的法律法规,规范监管51
  • 6.2 建立完善的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制度和普及推广金融知识51-52
  • 6.3 整顿评级和增级市场,规范评级和增级活动52
  • 6.4 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数据库52-54
  • 7 结论和展望54-55
  • 参考文献55-58
  • 致谢58-5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59-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江龙,张建成;浅论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现实作用[J];新疆金融;2000年02期

2 白叙雅;莽林中的通道——重新审视信贷资产证券化[J];首都经济;2000年04期

3 丁莹;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创新初探[J];理论观察;2003年05期

4 乔梁 ,张崇玲;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对策思考[J];改革与理论;2003年12期

5 人民银行天津分行金融研究处课题组;曹元芳;叶庆国;;以关于加快我国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探索与思考[J];华北金融;2004年06期

6 张留禄;我国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问题研究[J];中州学刊;2004年05期

7 范阳;信贷资产证券化推动制度创新[J];西部论丛;2005年06期

8 胡雪梅;胡春梅;;信贷资产证券化:跨栏还是等待[J];资本市场;2005年04期

9 张红军;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制度设计[J];上海金融;2005年03期

10 茅玉峰;;小议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障碍[J];商场现代化;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多奇;萧凯;;信息监管: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监管之最优选择——从美国金融信息失灵引发次贷危机谈起[A];金融法学家(第二辑)[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穆凡 ;信贷资产证券化破冰 探路1.71万亿房贷“安全通道”[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2 黄纯忠;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要有政策保障[N];中国改革报;2008年

3 记者 吴占宇;力促信贷资产证券化进程[N];上海证券报;2005年

4 记者 唐真龙;牛锡明:当前应考虑信贷资产证券化[N];上海证券报;2012年

5 早报记者 肖中洁 张飒;信贷资产证券化已悄然重启[N];东方早报;2012年

6 王淑娟 王涛;银行抢抓信贷资产证券化机遇[N];国际商报;2012年

7 王淑娟 王涛;信贷资产证券化重启 多家银行争相“试水”[N];中国信息报;2012年

8 肖怀洋;信贷资产证券化重启路有多宽?能走多远?[N];证券日报;2012年

9 王淑娟;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成大势[N];中华工商时报;2012年

10 本报见习记者 肖怀洋;信贷资产证券化谨慎前行 中行月末将发行31亿元[N];证券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光;CRT视角下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哲;我国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4年

2 刘晓静;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的法律困境[D];中国政法大学;2015年

3 赵东晓;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D];河北金融学院;2015年

4 徐睦;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资产池设计[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5年

5 吴雪伟;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制度完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王祖民;XY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风险管理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7 顾雪;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现状分析及定价模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8 付海媛;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相关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9 陈俊;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运行机制及风险控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10 赵凤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405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5405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8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