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做市商交易模式与我国文化企业价值相关关系的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三板做市商交易模式与我国文化企业价值相关关系的实证研究
【摘要】:自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政府大力号召建立健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出台了《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报价转让试点办法》,也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新三板”市场,并且吸引来众多中小型企业的加入,三板市场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地位得到逐步提升。2013年,我国政府为了扶持中小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决定并成立了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由此开始,我国“新三板”市场中的挂牌企业对象进一步延伸到了全国范围内的高科技中小微型企业。2014年,做市商交易制度的引入为新三板市场增添了新的活力,有效增强了市场流动性、稳定股票价格、摆脱庄家操纵的风险并且使得挂牌企业估值趋于合理,使之更加接近于企业的真实价值。本文首先通过分析国外较为成熟发达的资本市场中做市商交易的运行模式,分析并指出中国新三板市场引入做市商交易制度的借鉴意义和必要性,并且指出宽松的融资环境、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长期并且有效的市场监督管理以及混合型做市商交易模式是新三板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然后针对新三板中的文化产业类企业价值,建立计量模型,从市盈率、换手率以及涉及股权治理结构方面的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和董事长是否兼任总经理这五个角度出发,重点分析并探讨我国新三板做市商交易模式与文化企业价值之问的相关关系。最后,本文提出四点建议:一是扩大做市商的主体范围,制定完备的退出机制,引导资本市场形成良性循环;二是引入竞价机制与竞争性做市商交易相结合的混合模式,有效防范做市商之间合谋垄断报价的风险,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三是规范库存股的渠道来源,放低对做市商库存股的数量比例要求,引导做市商转向通过买卖价差获利的盈利模式;四是加强对做市商交易的监督管理。也就是说,做市商在公布标的企业的相关信息的过程中,要有严格并且完备的关于企业信息披露的规定和制度。同时,信息披露的多元化和差异化设计也是有效防范做市商为谋取暴利而操纵股票价格的风险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新三板 做市商交易模式 文化企业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124;F832.5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1 导论9-20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9-13
- 1.1.1 选题背景9-12
- 1.1.2 研究意义12-13
- 1.2 文献综述13-18
- 1.2.1 做市商交易模式的功能研究13-15
- 1.2.2 文化企业的相关理论研究15-16
- 1.2.3 价值论研究综述16-18
- 1.3 研究目的、内容及方法18-20
- 1.3.1 研究目的18-19
- 1.3.2 研究内容19
- 1.3.3 研究方法19-20
- 2 我国新三板市场引入做市商交易制度概述20-29
- 2.1 新三板市场的概述20-22
- 2.1.1 新三板市场概念20-21
- 2.1.2 我国新三板市场演变及发展21-22
- 2.2 做市商交易概述22-25
- 2.2.1 做市商交易的定义22
- 2.2.2 做市商交易的作用22-23
- 2.2.3 新三板做市商交易的操作模式及运行机理23-25
- 2.3 国外做市商交易模式对比分析25-29
- 2.3.1 美国NASDAQ市场——做市商制度的“发源地”25-27
- 2.3.2 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做市商制度为主,集中竞价为辅27-29
- 3 文化产业概述29-33
- 3.1 文化产业的定义29-30
- 3.2 文化产业的分类30
- 3.3 我国文化产业类企业发展现状30-33
- 4 做市商交易对文化企业价值影响因素模型的建立33-36
- 4.1 面板数据模型33-34
- 4.1.1 面板数据模型概述33
- 4.1.2 面板数据的类型33
- 4.1.3 面板数据的优点33-34
- 4.2 单位根检验与协整检验34
- 4.3 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模型34-35
- 4.3.1 固定效应模型34
- 4.3.2 随机效应模型34-35
- 4.4 Hausman检验35-36
- 5 做市商对文化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36-44
- 5.1 论文样本数据的选取36
- 5.2 变量设计及假设条件36-37
- 5.3 相关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37-38
- 5.3.1 市盈率对企业价值的影响37
- 5.3.2 换手率对企业价值的影响37-38
- 5.3.3 股权集中度对企业价值的影响38
- 5.3.4 股权制衡度对企业价值的影响38
- 5.3.5 董事会结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38
- 5.4 样本数据的统计性描述38-39
- 5.5 样本数据的计量分析39-42
- 5.5.1 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模型40-41
- 5.5.2 Hausman检验41-42
- 5.6 模型拟合结果分析42-44
- 6 现存问题和对策建议44-49
- 6.1 研究结论44
- 6.2 现存问题和对策建议44-49
- 6.2.1 做市商的主体范围及退出机制44-45
- 6.2.2 做市商的交易模式45-46
- 6.2.3 做市商的库存股管理46-47
- 6.2.4 做市商的监督管理47-49
- 致谢49-50
- 参考文献50-52
- 作者简介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子江;王赈阳;;做市商,新三板“活跃剂”?[J];中国西部;2014年26期
2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崔志娟;;柜台市场做市商制度的成本分析:经济学视角诠释[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2 李学峰;;国际资本市场中做市商制度的运行机制[A];征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首届齐鲁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姚玮;兰晓鹏;;探讨做市商制度的信息披露[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4 周乃敏;杜雨辰;潘凤云;;做市商制度对二板市场的支持作用及评价决策模型研究[A];面向复杂系统的管理理论与信息系统技术学术会议专辑[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秋夫;做市商制度[N];证券时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陈继先;债券做市商新制度即将推出[N];中国证券报;2006年
3 郭茹;交易仅占33%做市商“做市”不积极[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4 郭茹;银行间外汇做市商增至22家[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5 王智;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准入标准降低[N];经济日报;2007年
6 张卫星 沈炜;对黄金做市商模式的解析(上)[N];中国黄金报;2006年
7 徐思佳;央行降低做市商准入标准[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8 管圣义;完善国债做市商机制[N];金融时报;2007年
9 周科竞;做市商制度不适合新三板[N];北京商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黄杰;“灰色”做市商[N];中国经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殷俊;做市商制度下市场稳定的条件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2 罗国宏;基于做市商报价制度的排污权交易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3 姚秦;债券市场微观结构与做市商制度:中国银行间市场的理论及实证[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华;做市商监管制度研究[D];华侨大学;2008年
2 王鑫;做市商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3 张栩;做市商监管制度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4 何涛;做市商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宋姝;新三板做市商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6 黄伟东;新三板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后的市场流动性研究[D];河北金融学院;2015年
7 刘源;我国新三板市场做市商制度设计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年
8 杨娟;新三板引入做市商制度的法律问题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9 杨文杰;我国新三板市场做市商制度效果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10 杨晓瑜;新三板做市商制度现状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683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668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