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制度变迁的权力因素分析
本文关键词:影响制度变迁的权力因素分析
【摘要】: 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是建立在产权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基础上的,制度变迁分析使用了效率标准和比较静态的方法,在新制度经济学看来,一种制度安排代替另一种制度安排就在于它的交易费用更低,在竞争环境下,这种新的制度安排将会被选择,这是从效率角度来说的。但在现实当中,交易费用更低的制度不一定能代替交易费用较高的制度。本文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分析说明在制度变迁中效率更高的制度不能代替效率更低的制度的原因,使对制度变迁的分析更具有现实性。 针对现实中效率更高的制度不一定能代替效率更低的制度的现象,本文从权力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解释,并分析了权力影响制度变迁的机制。由于现实中权力因素的影响,最有效率的制度变迁方式往往是不可得的,本文通过分析找到了两种可能的制度变迁方式,两种制度变迁方式各有特点。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如何在权力约束下使有效率的制度变迁能够实现进行了分析,这对现实中的制度变迁具有指导意义。 本文的分析思路是首先对现实中的权力因素进行分析,并将分析范围限定在市场、企业和国家三种制度安排中,在每部分的分析中都会先给出一个效率标准,之后通过分析说明权力是如何使得现实情况偏离最优效率的。然后我们分析了权力对制度变迁的影响机制。在机制分析的基础上,文中对如何在权力约束下使有效率的制度变迁能够实现进行了分析,这对现实的制度变迁具有指导意义。最后对权力影响制度变迁的演化性进行了说明。 本文主要采用了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用博弈反映权力主体基于自利的战略选择对制度变迁产生的影响。而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也就是将效率标准和现实情况相结合对比进行分析。 文中的创新点在于从权力的视角对制度变迁进行分析,揭示了一个更加真实的制度变迁过程,既可以解释现实中存在的有效率的制度变迁无法实现的现象,又给如何解决使有效率的制度变迁能够实现这一问题提供了启示,使对制度变迁的分析更具有了现实意义。并且本文给出了一个思路,即影响制度变迁的权力分析可以与演化分析相结合。论文的不足之处在于对现实制度中的权力因素分析的深度还不够,关于权力因素的演化性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资源控制 权力 制度变迁 演化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091.349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第一章 导论12-20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12-13
- 1.2 相关文献综述和对权力的界定13-19
- 1.2.1 制度变迁理论13-16
- 1.2.2 新制度经济学中的权力因素及对权力的界定16-19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思路和结构安排19-20
- 1.4 本文采用的方法及创新点20
- 第二章 现实制度中的权力因素分析20-41
- 2.1 产权与权力的关系20-22
- 2.1.1 产权的概念20-21
- 2.1.2 产权与权力的关系21-22
- 2.2 市场中的权力分析22-26
- 2.2.1 在产权清晰的情况下市场中的权力分析22-26
- 2.2.2 产权不清晰情况下市场中的权力分析26
- 2.3 企业中的权力分析26-33
- 2.3.1 企业的治理结构27-32
- 2.3.2 委托代理32-33
- 2.4 国家权力分析33-36
- 2.4.1 国家的职能表述33-34
- 2.4.2 国家的“三只手”与国家的权力34-36
- 2.5 对市场、企业和国家制度选择时的权力因素分析36-41
- 2.5.1 在市场与政府之间选择时权力因素的影响36-39
- 2.5.2 在市场与企业之间选择时权力因素的影响39-41
- 第三章 权力因素对制度变迁的影响分析41-53
- 3.1 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理论说明41-43
- 3.2 权力对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影响分析43-51
- 3.2.1 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的适用范围43-44
- 3.2.2 权力影响制度变迁的机制分析44-51
- 3.3 制度变迁中所体现的权力因素对效率的影响分析51-53
- 第四章 对影响制度变迁的权力因素分析的延伸53-56
- 4.1 要素的引入53
- 4.2 权力影响制度变迁的演化性说明53-56
- 第五章 本文的主要结论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56-58
- 5.1 本文的主要结论56-57
- 5.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57-58
- 参考文献58-62
- 致谢62-6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4-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少华,纳鹏杰;中国制度变迁方式转换的顺序及政府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兼与杨瑞龙教授商榷[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2 叶昶,陈永志;私营企业产权制度变迁问题研究[J];发展研究;2002年12期
3 马斌,王莹;论政府在制度变迁中的角色转换及定位——兼论三元制度创新主体的构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李毅;马来西亚中小企业的发展路径与政策调整——一个制度变迁的分析[J];南洋问题研究;2003年04期
5 周冰,谭庆刚;中国市场经济产生的内在逻辑[J];南开经济研究;2004年05期
6 石琛,王雪丽;解析中国家族企业的制度变迁与创新:文献回顾与展望[J];生产力研究;2005年05期
7 陶一桃;CEPA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学术月刊;2005年07期
8 吴艾莉;徐建华;;审计委员会制度变迁诱因之谜[J];生产力研究;2005年09期
9 景文宏;;制度变迁对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的影响[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周翼翔;王学渊;;我国家族企业的制度变迁与创新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东北财经大学金广建设管理学院课题组;何佰洲;;我国基础设施投融资的体制性障碍与制度变迁[A];中国投资学会获奖科研课题评奖会论文集(2004—2005年度)[C];2005年
2 魏巍;朱卫东;吴勇;;基于制度变迁视角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发展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3 李晓玲;王福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制度变迁的社会成本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张曙光;;前言[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5 赵海怡;;物权法开禁农村宅基地交易再辩[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刘永红;;关于我国城镇化制度变迁的若干建议[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7 黄少安;;多元制度变迁主体及其角色转换假说[A];理论·改革·发展[C];1998年
8 刘滨;康小兰;池泽新;;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成机理分析[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冯绍雷;;制度变迁与国际关系相关性问题的历史轨迹与功能机制——对中国改革与开放相互关系的一种理论解读[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10 李坚飞;欧阳文和;;中小企业扶持悖论与扶持政策反思[A];人文科技发展与管理创新——湖南省管理科学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昕竹;反垄断:制度变迁[N];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
2 浙江省台州市人事局 江波;社会转型与干部人事制度变迁[N];中国人事报;2007年
3 梁捷;大脑记忆与制度变迁[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4 “武当之道”课题组供稿;武当之道[N];中国旅游报;2009年
5 周其仁;产权与制度变迁[N];国际金融报;2002年
6 梁捷;制度变迁中的中国经济学[N];南方日报;2005年
7 长城基金管理公司副总经理韩浩;牛市动因在于制度变迁和产业变革[N];证券时报;2006年
8 彭兴庭;高考诚信中“囚徒困境”与制度变迁[N];中国改革报;2005年
9 江苏天鼎 秦洪;制度变迁引发投资机会[N];中国证券报;2006年
10 郁国建;直面WTO的我国会计制度变迁[N];亚太经济时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宁;中国农村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2 凌智勇;我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制度变迁与绩效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3 王应密;中国大学学术职业制度变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赵银亮;东南亚区域制度变迁与对外政策相关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杨俊凯;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制度改革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6 孙浩;制度与中国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吴玲;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5年
8 龚晓菊;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岳林继;我国商业银行从事证券业务的模式与效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林荣日;制度变迁中的权力博弈[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永举;金融监管制度创新与发展[D];河南大学;2005年
2 刘亚敏;从土地所有权变迁看中国农村基层政权建设[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3 谷秀青;近代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制度分析(1928-1940年)[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蒋云翔;粮食安全视角下的“粮改”[D];清华大学;2005年
5 柳臻;我国土地出让金制度的历史变迁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6 沈建;行政服务中心:一个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D];苏州大学;2008年
7 武一;中国农村微观经济组织制度变迁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禹宗颜;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9 岳鹏;影响制度变迁的权力因素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曾小荟;论我国制度变迁中的金融深化[D];西北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0078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007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