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对分析理论及其在水土资源系统分析中的应用
本文关键词:集对分析理论及其在水土资源系统分析中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水土资源 集对分析 投影寻踪 灰色理论 物元模型 评价 预测
【摘要】: 水土资源的变化受自然和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存在高维、非线性、实测数据信息不完整等特征,已经成为制约区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因子。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对水土资源的利用不断加强,对自然资源造成破坏,迫切的需要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去研究其发展规律,及时的采取措施,综合治理。因此本文建立基于集对分析的水土资源综合评价和预测新模型,能够克服因数据高维、非线性等特征,较好地解决了水土资源中的多元复杂性问题。 本文取得了以下四方面的成果: 1.提出基于投影寻踪的改进集对分析模型。利用最佳投影方向作为指标权重,并通过完善Ⅴ级相邻级别联系度为-1的不足,假设存在Ⅵ级的指标值,从而得出联系度,并应用到实际当中。结果显示:基于投影寻踪的改进集对分析模型,能够客观确定权重,且权重符合实际规律,改进后的模型对等级划分更细致,对检测数据利用率更高,可应用于各种非线性、非正态高维数据评价研究中。 2.针对集对分析中差异不确定系数i的取值不确定问题,分别将差异度与同一度和对立度的关联度作为i的取值,运用灰色理论中的绝对关联度计算方法对i进行求解,并应用到实际评价中,为集对分析中差异系数i的求解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3.利用集对分析对传统物元模型进行优化,减少了原模型的复杂度,实现对事物特征不确定性的分析,拓宽了集对物元的应用领域,为解决水土资源的评价问题提供了新方法依据。 4.提出了利用集对分析检验和互相关系数统计假设检验相结合的方法识别影响水资源变化的主要物理因子,用集对分析方法从同、异、反三方面定量刻画水资源历史样本之间的相似性,然后用多个最相似的历史样本的水资源加权平均值作为当前水资源的预测值,进而建立了基于集对分析的水资源相似预测模型(SPA-SF)。利用SPA-SF预测水资源的丰枯变化,物理概念清晰,计算直观,预测精度较高。这套SPA-SF建模方案简便有效,预测技术完备,在历史样本丰富、代表性高的水文时间序列预测中具有应用价值。 基于以上几种模型的建立,本论文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同时本文将所建立的模型用于水土资源的多元复杂性、非线性研究,取得满意结果,为解决当前某些实际问题提供新技术,为水土资源系统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水土资源 集对分析 投影寻踪 灰色理论 物元模型 评价 预测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062.1;F224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1
- 1 引言11-17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11-12
- 1.2 研究进展12-15
- 1.2.1 集对分析的产生背景12-13
- 1.2.2 集对分析的研究进展13-14
- 1.2.3 集对分析模型在水资源综合评价中的应用14
- 1.2.4 集对分析模型在土地资源综合评价中的应用14-15
- 1.2.5 集对分析在水资源预测中的应用15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15-16
- 1.4 论文的技术路线16-17
- 2 集对分析理论概述17-26
- 2.1 集对分析基本理论17-20
- 2.1.1 集对及其表示17-18
- 2.1.2 同异反联系及同异反联系度18-19
- 2.1.3 联系度的确定方法19-20
- 2.1.4 联系数及其意义20
- 2.2 集对分析的基本内容20-21
- 2.3 集对分析的基本特点21-22
- 2.4 集对分析评价方法的一般步骤22-23
- 2.5 集对分析中权系数和i 值常见的计算方法23-25
- 2.5.1 集对分析中权系数的确定方法23-24
- 2.5.2 集对分析中i 值的确定方法24-25
- 2.6 本章小结25-26
- 3 集对分析在水土资源综合评价中的应用26-51
- 3.1 基于投影寻踪的集对分析模型26-35
- 3.1.1 投影寻踪权值计算方法26-27
- 3.1.2 基于投影寻踪的集对分析模型建模步骤27-28
- 3.1.3 基于投影寻踪的集对分析模型在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28-31
- 3.1.4 基于投影寻踪的集对分析模型在土壤养分评价中的应用31-33
- 3.1.5 基于投影寻踪的集对分析模型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应用33-35
- 3.2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集对分析模型35-43
- 3.2.1 灰色关联度确定i 值的思路与方法35-36
- 3.2.2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集对分析模型建模步骤36-37
- 3.2.3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集对分析模型在土壤质量评价中的应用37-39
- 3.2.4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集对分析模型在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中的应用39-41
- 3.2.5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集对分析模型在湖泊水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41-43
- 3.3 集对物元模型43-51
- 3.3.1 物元模型简介43-44
- 3.3.2 集对物元模型原理44-45
- 3.3.3 集对物元模型的构建45
- 3.3.4 集对物元模型在农业水资源供需状况评价中的应用45-47
- 3.3.5 集对物元模型在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47-49
- 3.3.6 集对物元模型在创业农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中的应用49-51
- 4 集对分析在水资源预测中的应用51-61
- 4.1 集对分析相似预测模型51-61
- 4.1.1 相似预测法概述51
- 4.1.2 集对分析相似预测模型的建模步骤51-52
- 4.1.3 集对分析相似预测模型在水稻需水量预测中的应用52-55
- 4.1.4 集对分析相似预测模型在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预测中的应用55-58
- 4.1.5 集对分析相似预测模型在最高洪水水位预测中的应用58-61
- 5 结论与展望61-63
- 致谢63-64
- 参考文献64-71
- 附录A: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评价等级的指标值71-72
- 附录B:绝对关联度计算结果72-75
- 附录C:绝对关联度计算结果75-7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志强;孙志刚;邓小东;;额济纳绿洲的生态退化过程与生态保育对策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09期
2 车飞;陈云翔;;飞机初始备件品种优化的集对-粗糙集方法[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1年09期
3 刘耀彬;杨新梅;周瑞辉;段玉芳;姚成胜;;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水土资源“增长尾效”对比研究[J];资源科学;2011年09期
4 曹修煜;魏天宇;汪吉萍;;水土资源的重新配置[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1年03期
5 卫伟;;水土资源保持的科学与政策:全球视野及其应用——第66届美国水土保持学会国际学术年会述评[J];生态学报;2011年15期
6 宋世虎;卢海潮;;谈水土保持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7 张斌;李学建;;夯实四项基础 护航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J];水利天地;2011年07期
8 ;“2012结构计算与岩土力学国际学术会议”征文[J];科技导报;2011年24期
9 王巧焕;何春锋;;抚河流域泥沙变化特征分析[J];吉林水利;2011年07期
10 葛龙刚;王鹏;;水土保持与可持续性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志远;;西北黄土高原城郊水土资源动态变化与生态安全机制[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杨娜;付强;贺延国;;蚁群算法在水土资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A];农业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研究——全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雷瑞芳;;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支撑与保障[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4 张军海;李秋梅;张显双;;水土保持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A];2006中国科协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专集[C];2006年
5 李本章;齐春香;赵松;;庆云县中低产田综合治理与水土资源利用模式的实践与探索[A];山东水利学会第八届优秀学术论文汇编[C];2003年
6 蒲玉宏;;榆林沟流域水土资源耦合效应与可持续发展研究[A];中国水土保持探索与实践——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吴青龙;李明俊;李耀庭;张益民;谢立新;;以镇江为实例对水土资源联动经营模式的探讨[A];人水和谐及新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国科协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钟瑞森;董新光;;由区域水盐平衡优化管理阿瓦提灌区水土资源[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耿艳辉;闵庆文;成升魁;;西北地区种植业水问题分析与水土资源利用——以泾河流域为例[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10 赵克勤;蒋任迪;骆迪飞;蔡平儿;;基于集对分析的人、机、环、法研究[A];第一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吕晓扬;开采瓷泥应保护水土资源[N];潮州日报;2010年
2 刘大根;北京水土资源治理开发成效显著[N];中国水利报;2001年
3 陕西省副省长 姚引良;依法保护水土资源 全民共建秀美山川[N];陕西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王健康 欧阳光;依法保护水土资源服务宜居城市建设[N];中国水利报;2009年
5 市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办公室;依法保护水土资源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N];长白山日报;2010年
6 高心德;保护水土资源 建设生态强区[N];西安日报;2009年
7 记者 孙军;一号提案出炉[N];焦作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李力 刘佳;依法保护水土资源 促进可持续发展[N];经济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冯威力;保水土资源 保粮食安全[N];农资导报;2004年
10 记者 王恩瑞邋通讯员 廉海平 李明;我省3年内将建100条高标准坝滩联治精品工程[N];山西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滨;黑龙港地区水土资源综合质量评价与耦合协调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2年
2 孙广义;矿井支护系统可靠性理论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3年
3 邱建军;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管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1999年
4 苏钰;企业营销风险辨识及预警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5 赵爱军;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6 王志芳;摩擦学系统状态辨识的知识获取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7 刘华;上海市水资源安全利用理论及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8 赵凤强;城市环境噪声问题的相关理论方法及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叶跃祥;区间数多属性决策的一些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10 杨为民;基于场论的信息检索模型的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陶;集对分析理论及其在水土资源系统分析中的应用[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2 朱海涛;集对分析在洪水灾害风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周翔;基于集对分析的防空系统作战效能评估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4 何菡丹;基于小波消噪与秩次集对分析的水文时间序列预报模型[D];南京大学;2012年
5 王菲菲;基于集对分析的大型变压器状态评价方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6 蒋尚明;集对分析在水资源不确定性分析中的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7 潘争伟;区域水环境系统脆弱性评价的集对分析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8 沈楠;人力资源培训评估探讨[D];天津大学;2003年
9 任金来;模糊评判法评价小流域水土资源配置方案综合效益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10 杨巧宁;基于SD模型的山东省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103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010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