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史视角下的长期经济增长研究新探
本文关键词:全球史视角下的长期经济增长研究新探
更多相关文章: 长期增长理论 斯密商业模型 协同增长理论 制度
【摘要】:将长期经济增长置于全球史视角下考察,经历了从斯密增长模型、协同增长理论到制度分析的研究演进。这一路径显示,历史研究能为理解长期经济增长提供更好的证据,而理论进步也影响了下一步经验研究的方向,而把历史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尝试将使双方相得益彰。
【作者单位】: 大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长期增长理论 斯密商业模型 协同增长理论 制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2011年项目(11XJL012)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F061.2
【正文快照】: 近年来经济学家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关注,基于美国学者以全球史和比较经济史研究视角进行研究的兴起,主要集中在对西欧工业革命的探讨上。对于十四世纪以来的世界经济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解释框架可以归纳为以分工和交易为核心的斯密模型,以马尔萨斯理论解释长期增长路径,即将人口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承明;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史研究[J];经济研究;1995年04期
2 王玉茹;;经济史与经济学理论[J];学术月刊;2007年01期
3 李伯重;历史上的经济革命与经济史的研究方法[J];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卫东,陈春良;市场经济体制的兴起与演进:一个经济史的理想类型——读希克斯的《经济史理论》[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2 丁栋虹;我国企业家研究的主导模式与理论发展[J];财经研究;1999年08期
3 王晓艳;;基于专业史学教育的学术道德提升[J];财会通讯;2009年15期
4 巴红静;;以历史的眼光看待未来:经济史的研究方法[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5 戴鞍钢;坎坷前行——20世纪后半叶中国历史学的演进[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张晓明;;黄宗智的经济史学观初探[J];传承;2009年10期
7 缪坤和;;人类学视野下的经济史研究[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吴迪;;南宋初年农书中作物种植技术比较[J];中国典籍与文化;2014年02期
9 文;;方法与史实的契合:经济史教学多重价值探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10 裔昭印;;我们应当如何建构世界史——从霍布森的《西方文明的东方渊源》谈起[J];世界历史;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蒋清宏;;试论中国经济史研究的理论约束[A];近代中国的社会保障与区域社会[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国壮;从“自由市场”到“统制市场”:四川沱江流域蔗糖经济研究(1911~1949)[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朝阳;宋代士人经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崔潮;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财政制度变迁[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4 侯江红;唐朝政府农业经济职能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5 李继文;工业化与信息化:中国的历史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6 喻学忠;晚宋士风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7 王晶;上海银行公会研究(1927-1937)[D];复旦大学;2003年
8 陆敏珍;唐宋时期明州区域社会经济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陈文彬;近代化进程中的上海城市公共交通研究(1908—1937)[D];复旦大学;2004年
10 李新宽;英国重商主义经济体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梅霞;欧盟对中国崛起的认知及中欧关系的发展[D];山东大学;2011年
2 蔡友平;近三十年来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鹏;西北实业公司研究(1945-1949)[D];河北大学;2011年
4 王阿丽;浅析清代晋商对蒙俄贸易的人员流动[D];山西大学;2011年
5 穆启国;企业家与经济资源的合作性博弈与制度变迁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1年
6 郭红卫;儒家文化背景下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以北宋为中心的考察[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7 苏炳衡;核心经济资源变迁:历史、原因与效应[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8 高文博;技术创新经济学述评[D];吉林大学;2004年
9 董家魁;清代宁国府商业与商人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10 吴静;技术引进和企业发展[D];厦门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承明;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史研究[J];经济研究;1995年04期
2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J];考古学报;1972年01期
3 吴承明;论二元经济[J];历史研究;1994年02期
4 游修龄;;占城稻质疑[J];农业考古;1983年01期
5 李伯重;清代前中期江南人口的低速增长及其原因[J];清史研究;1996年02期
6 李伯重;明清江南肥料需求的数量分析──明清江南肥料问题探讨之一[J];清史研究;1999年01期
7 李伯重;宋末至明初江南农民经营方式的变化──十三、十四世纪江南农业变化探讨之三[J];中国农史;1998年02期
8 李伯重;宋末至明初江南人口与耕地的变化──十三、十四世纪江南农业变化探讨之一[J];中国农史;1997年03期
9 吴承明;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2年01期
10 吴承明;论历史主义[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3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平;;从全球史的角度看当代历史[J];贵州社会科学;2012年12期
2 斯文·贝克特;温泉;;棉花:一部全球史[J];全球史评论;2009年00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华;林硕;;自我他者与和谐世界的构建——从“全球史”视野的思考[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2 张伟伟;;公元1000年以来全球史上的优越感与自卑感:无中心整体历史心理研究[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七辑)[C];2010年
3 张伟伟;;论全球史整体研究[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一辑)[C];2004年
4 张伟伟;;无中心全球史中的近现代中国与东亚新格局[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五辑)[C];2008年
5 张伟伟;;无中心论与全球史——纪念弗兰克教授[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四辑)[C];2007年
6 王永平;;全球史与中国史研究[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上)[C];2013年
7 梁占军;;一个新的世界史视角:全球史[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8 刘文明;;全球史在美国的兴起及其多元性[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上)[C];2013年
9 张伟伟;;全球史中的中国史[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二辑)[C];2005年
10 戴维·克里斯蒂安;张伟伟;;全球危机与史学的全球化——大历史与感悟当前危机[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六辑)[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志坚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全球史杂志》:刊发全球史研究成果的重要阵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张尼;全球史研究不应忽视人类文化的差异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王玖玖;首师大:全球史是具有前景的研究领域[N];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魏凤莲;《新全球史》的“新”[N];光明日报;2014年
5 ;什么是全球史[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6 何顺果;新全球史,让人从狭隘地域走向世界[N];光明日报;2008年
7 夏继果;通向全球史的两条路径[N];光明日报;2008年
8 刘文明;生态环境:全球史研究关注的问题[N];光明日报;2012年
9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刘文明;全球史:新兴的历史学分支学科[N];人民日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薛倩;把传染病研究纳入全球史视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冠X;杰里·本特利对全球史探索的理论与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博;跨文化互动与全球史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张明娟;从学术共同体的角度探讨国际历史科学大会[D];南京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235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023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