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关系的理论、历史和现实
本文关键词:社会主义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关系的理论、历史和现实
【摘要】: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是经济学研究的两个重要问题。增长与分配的关系问题 是效率与公平的矛盾在经济层面上最直接的体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增长与 分配关系的论述表明: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缺陷并不在于缺乏经济增长的动力, 而在于劳动和财富的分离,在于缺乏分配的公正性。资本主义制度是财富增长与 公平分配存在尖锐冲突的根源,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制 度。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仅体现在社会主义有条件比资本主义更快地发展生产 力,而且体现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成果为全体劳动者所共 享。 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力是马克思在理论上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国家增长与分 配关系得以建立的物质基石,然而历史跳跃式发展的结果使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 比较落后的国家实现了。历史前提与理论模式之间的反差使得社会主义国家在处 理增长与分配问题的初步探索中逐渐倾向于“先增长后分配”战略。苏联作为世 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选择增长与分配的发展战略方面进行了创造性的艰 难探索,对中国和东欧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是一个均等化程度较高的社会。在饱受“平均主义”的煎 熬后,我国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经济体制改革在带来经济高 速增长的同时,为我国居民收入增长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但同时也引起了居 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大变化,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由支持转为制约。公平 分配作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突出体现,它的实现与否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国家的 历史命运。我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认真对待并慎重处理经济增长 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收入与财富差距拉大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基本 经济制度不动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分配调节和 经济增长的双重推动下实现全面小康,在增长与分配的协调发展中走向共同富 裕。
【关键词】:社会主义 经济增长 收入分配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F046
【目录】:
- 一 经典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公平分配相统一的理论模式6-15
- (一) 马克思对增长与分配关系的概述7
- (二) 资本主义社会增长与分配的关系7-12
- 1.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增长与分配关系的批判8-10
- 2. 资本主义社会增长与分配关系的发展10-12
- (三) 经典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构想12-15
- 1. 马克思的公平效率观12-13
- 2. 增长与分配相统一的实现条件13-15
- 二 社会主义历史变迁:经济增长与公平分配相结合的艰难探索15-27
- (一) 历史前提与理论模式之间的反差15-17
- (二) 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初步探索17-25
- 1. 列宁对社会主义国家增长与分配关系的认识17-20
- 2. 斯大林模式对社会主义国家增长与分配关系的影响20-22
- 3.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增长与分配关系的特点22-25
- (三) 对增长与分配发展战略的历史反思25-27
-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长与分配关系的当代思考27-51
- (一) 实证描述和原因分析27-36
- 1. 改革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变动关系28-31
- 2. 改革以来我国增长与分配关系的特点及原因分析31-36
- (二) 政策选择和思路调整36-40
- 1. 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36-37
- 2. 在公有制与市场机制的逐步结合中改善增长与分配的关系37-38
- 3. 调整我国增长与分配关系的具体措施38-40
- (三) 目标定位和前景展望40-51
- 1.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0-42
- 2. 实现全面小康是分配调节与增长推动的双重任务42-43
- 3. 在增长与分配的协调发展中走向共同富裕43-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f ;;全球化、经济转型与中国收入分配优化的政策选择[J];改革;2006年11期
2 赵培红;闫素娟;;包容性增长:涵义、现状与实现路径——收入分配的视角[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陈丽;;浅谈我国收入差距现状、原因及对策[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E.J.米香;任保平;梁炜;;经济增长的代价[J];中国投资;2011年09期
5 唐志军;谌莹;;为什么中国经济会失衡——权力配置失衡下的经济失衡[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李永刚;;中国碳税风险及其应对[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张志成;;浅析通货膨胀对我国收入分配两极化的影响[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1年08期
8 王少国;;我国治理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研究评析与补充[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年04期
9 李永刚;;中国碳税风险与碳税设计[J];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04期
10 海闻;;对待经济增长不能走极端[J];共产党员;2011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芳漪;;基于马克思的消费理论浅析我国消费需求不足问题[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第2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刘志彪;;政治稳定、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A];深化企业改革和治理通货膨胀研究[C];1995年
3 杨爽;;从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看行业间收入分配的不公平[A];《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郭铁民;;我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战略分析[A];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1999年
5 张继肖;;经济变动条件下收入分配的控制问题——对基尼系数的动态管理[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6 宋宇;;发展模式转换的理论支持与基本因素分析[A];“改革30年中国经济学与经济发展研讨会”暨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李维峰;;从国际金融危机看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困境——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启示[A];创新沈阳文集(D)[C];2009年
8 任民;;铁路客运收入分配的多人合作对策问题[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9 董国楹;;社会主义收入分配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A];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全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9年
10 谢小贵;高永;;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控[A];科学发展观与劳动保障问题研究[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权衡;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十大效应[N];社会科学报;2001年
2 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 柳欣 陈祥;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N];经济日报;2003年
3 权衡;和谐社会更需要公正的收入分配[N];文汇报;2005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经所宏观经济季度报告课题组 执笔 张斌 何帆 徐奇渊;警惕当前经济增长反弹出现逆转[N];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见习记者 郭锦辉;消费引擎“护航”经济增长[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6 早报首席评论员 鲁宁;官员率先申报财产是调整收入分配的关键前提[N];东方早报;2010年
7 黄名金;收入分配成两会热点说明了什么[N];中国商报;2010年
8 策划 王丽英 丁静;收入分配如何改革才能不纠结[N];财会信报;2010年
9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经济学博士生 盛柳刚;话说收入分配[N];南方周末;2010年
10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 张前荣;应正视收入分配失衡状况及其复杂影响[N];上海证券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杨群;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互动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2 杨俊;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3 张琳;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程治中;论城市化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5 关春华;印度对外贸易政策改革绩效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6 黄菁;环境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影响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7 张宝贵;教育科学发展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8 陈萍;文化软实力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9 王然;市场化进程、企业家职能配置与经济增长[D];暨南大学;2011年
10 刘瑞明;国有企业如何拖累了经济增长:理论与中国的经验证据[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莹;社会主义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关系的理论、历史和现实[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2 何芦苇;收入分配影响经济增长的消费需求传导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谢金鹏;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4 刘丽莉;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经济发展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5 王波;中国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陈宇;广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杨晓龙;中国金融自由化效应分解:经济增长、金融风险以及收入分配[D];西南民族大学;2010年
8 郭念;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9 赵家龙;中部地区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10 帅富成;长株潭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249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024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