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生态学视域下对广告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考
本文关键词:产业生态学视域下对广告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考
【摘要】:当前我国本土广告业存在高度分散与弱小的问题,推动我国广告产业集群化发展可以加速区域经济增长,提升我国广告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本文引入产业生态学理论,在此视角下提出广告产业集群发展的策略。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 产业生态学 产业生态系统 广告产业集群
【分类号】:F062.2;F713.8
【正文快照】: 我国广告业自1979年恢复以来,呈现出高度分散与弱小的现实状况,而跨国广告集团通过资本的运作,迅速向全球广告市场扩张,抢占了众多国际一线客户资源。面对跨国广告集团的竞争与挤压,我国广告产业必须走由高度专业化到集群化的发展路径,以提升广告业的整体规模和竞争实力。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姚曦;秦雪冰;;以广告产业集群为导向建设广告产业园[J];广告大观(综合版);2012年04期
2 王东,王昭慧;互联网产业链和产业生态系统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司武飞;周浩;;论流域经济产业生态化范式选择——以皖江、皖淮流域经济区为例[J];北方经济;2006年20期
2 唐荣智;孙莹莹;;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法(草案)》的意见与建议[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厉亚;俞涛;;生态出版与出版物生态设计[J];出版发行研究;2009年12期
4 张艳辉;基于生态学视角的产业经济理论新解[J];财经科学;2005年05期
5 段宁 ,邓华;“上升式多峰论”与循环经济(续)[J];世界有色金属;2004年11期
6 丁宇;;城市棕色土地复兴与经济生态化调控探索[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S1期
7 沈清基;;可再生能源与城市可持续发展[J];城市规划;2006年07期
8 顾斌;沈清基;郑醉文;吴斐琼;郭磊;黄亦颖;;基础设施生态化研究——以上海崇明东滩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04期
9 张艳辉;基于生态学视角对产业经济理论的重新阐释[J];产业经济研究;2005年04期
10 姚铁明;;论产业集群、工业园区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兼论连云港经济发展[J];当代经济;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红;任怡;刘晓建;;云计算平台下计费机制研究[A];CCF NCSC 2011——第二届中国计算机学会服务计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曹利军;杜世勋;;循环经济与技术创新:基于企业层面的分析[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3 李岩;;不同循环经济模式下的企业转化生产方式动力机制分析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4 宋雨萌;石磊;;工业共生网络的复杂性度量及案例分析[A];生态工业工程与循环经济——第一届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毛玉如;孙启宏;沈鹏;李艳萍;;虚拟型生态工业园区典型演进过程研究[A];生态工业工程与循环经济——第一届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邱寿丰;钱斌华;;信息技术——循环经济发展的另一技术载体[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7 徐艳梅;黎阳;司高飞;;生态变迁视角下的三层次组织演进分析[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王贵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共生组织及其动力机制研究[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1)[C];2008年
9 温锋华;刘晓斌;;产业生态学视角下的半干旱地区生态文化创新城规划探讨[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绿色生态与低碳规划)[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雁;从工业社会到生态社会:产业结构演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张攀;复合产业生态系统能值分析评价和优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秦东钦;基于生态城市构建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4 卞丽丽;循环型煤炭矿区发展机制及能值评估[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5 王满;基于布局优化的中国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6 臧漫丹;城市循环经济的治理理论与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7 邓华;我国产业生态系统(IES)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8 陈亚荣;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系统分析与控制研究[D];东华大学;2005年
9 黄献明;绿色建筑的生态经济优化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6年
10 周建安;我国产业结构演进的生态发展路径选择[D];暨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笑迪;信息技术在低碳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方曦;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申占荣;唐山市郭沟村生态规划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4 杨文佳;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供应链碳排放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张培;基于物质流分析的工业园生态效率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王冬霞;基于环境风险的中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曹洪;转型背景下浏阳市产业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肖勇;电信重组后铁通公司市场发展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孙垂强;安徽省工业污染排放强度与工业结构、环境保护关系定量分析[D];安徽大学;2011年
10 孙筠婷;绿色消费与零售绿色竞争力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罗珉;组织理论的新发展——种群生态学理论的贡献[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1年10期
2 熊炜烨,张圣亮;基于生态系统的我国宽带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管理评论;2004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轶;;谈推动产业生态化发展的政策支持[J];商业时代;2011年04期
2 赵子壮;周毅;;产业生态学与循环经济的比较分析[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1年04期
3 李晓丽,刘洁;改变不可持续生产模式的技术方案[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5年05期
4 陈林;邓伟根;;生态工业园建设与政府对策[J];生态经济;2008年02期
5 陈林;周任重;周权雄;;生态工业园信任机制构建的理论与经验[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13期
6 王如松;循环经济建设的产业生态学方法[J];产业与环境;2003年S1期
7 程小琴;;基于产业生态学的菜籽油生物柴油对能源及环境的影响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年01期
8 郭淑清;;我国汽车产业循环经济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年35期
9 杨林;苏昕;;产业生态学视角下海洋渔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与实施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10期
10 孟薇;钱省三;;关于产业生态学研究领域中的若干重要问题[J];商业研究;2006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建新;王如松;刘晶茹;;产业生态学理论框架与主要方法探析[A];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全国首届产业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2 杨建新;王如松;刘晶茹;;产业生态学的回顾与展望[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3 王如松;;产业生态学与生态产业研究进展[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4 王如松;;循环经济建设的产业生态学方法[A];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全国首届产业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5 王震;王如松;;生态产业园理论与规划设计原则探讨[A];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全国首届产业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6 王震;石磊;;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实践及其最新研究进展[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震;王如松;刘晶茹;;产业对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及产业生态园理论[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张建强;;基于产业生态学的产品生态设计原理、方法[A];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李文华;;当前生态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前沿和热点[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10 王震;王如松;;产业活动对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及产业生态园理论[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毅;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李显君;科学认知汽车产业循环经济特征[N];中国汽车报;2005年
3 陈柳钦;产业生态化: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趋势[N];中国信息报;2007年
4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N];中国企业报;2005年
5 中共始兴县委书记 何正平;生态农村是新农村建设的理想模式[N];今日信息报;2007年
6 农发所 李周;“十五”期间生态经济学研究进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7 记者 赵晖 实习生 靖永坤;南大新增“热点”专业[N];天津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张可兴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 钱易 教授;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N];中国环境报;2005年
9 ;循环经济:一种“三赢”的发展模式专家认为化工行业大有文章可做[N];中国化工报;2004年
10 本刊记者 王虹剑 周华成;让更多的优秀商品走向世界[N];中华合作时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贵明;产业生态问题初探[D];暨南大学;2008年
2 时岩;中西部欠发达区域特色资源产业化模式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3 刘巧绒;涉农中小企业集群生态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4 杨丽丽;汽车产业生态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虞震;我国产业生态化路径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6 周建安;我国产业结构演进的生态发展路径选择[D];暨南大学;2007年
7 张文龙;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耦合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8 张雪梅;中国西部地区产业生态化的发展路径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9 杜春丽;基于循环经济的中国钢铁产业生态效率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10 王炜亮;石化产业生态分析及水资源优化利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沙晶晶;综合类工业园区生态再造规划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08年
2 马冰;基于生态创新视角的集群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3 陈林;工业园产业生态化改造的对策与思路[D];暨南大学;2006年
4 马杰;重庆市花溪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樊纪相;演化经济学视角下的武汉市产业结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邓久华;产业生态学及其在园区规划中的应用[D];湖南大学;2006年
7 于相毅;吉林省食品产业发展的生态模式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薇薇;区域产业生态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D];河海大学;2007年
9 龚文娟;煤矿清洁生产及产业链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王晓春;基于产业生态视角的集群模式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295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029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