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碳汇贸易测度研究——以贵州为例
本文关键词:森林碳汇贸易测度研究——以贵州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贵州 森林碳汇贸易 森林蓄积量换算因子法
【摘要】:世界各国十分重视温室效应、气候变暖问题。森林碳汇作为最有效、最经济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减排方式,为全球各国走低碳发展之路提供了选择,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贵州地处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上游交汇地带,是长江、珠江上游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具备大面积造林绿化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通过运用"森林蓄积量换算因子法"对贵州森林碳汇贸易潜力进行评估,结果发现:贵州在发展森林碳汇贸易方面有着巨大潜力,尤其是自2004年确立"生态立省"战略目标以来,贵州森林全部碳汇量由2.43×108 t C上升到2011年的4.51×108 t C,森林碳汇贸易潜在的经济价值由34.06×108 USD增加到2011年的63.09×108 USD(按14 USD/t C计算),森林碳汇量和经济效益日益凸显。
【作者单位】: 贵州财经大学贵安新区研究院;贵州财经大学国际经济学院;
【关键词】: 贵州 森林碳汇贸易 森林蓄积量换算因子法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4CJL032)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3YJC790045)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4GXQ4D196) 国家统计局全国统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3LY104) 贵州省科技厅科学技术基金项目(黔科合J字[2013]2090号) 贵安新区发展专项课题(GAZ1402) 中国-东盟研究院“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项目(CW201411)
【分类号】:F326.2;X196
【正文快照】: 1引言当前,气候变暖作为全球十大环境问题之首1正在威胁着人类生存和健康以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有效减少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当前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议题。随着世界各国合作步伐的加快,旨在减缓气候变暖、降低碳排放为核心内涵的各种措施和政策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静;沈月琴;;森林碳汇及其市场的研究综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仝慧杰;冯仲科;罗旭;张彦林;;森林生物量与遥感信息的相关性[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S2期
3 韩从容;;论森林碳汇贸易的法制保障——从森林生态效益有效供给的角度[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4 杨海军;邵全琴;陈卓奇;张帅;;森林碳蓄积量估算方法及其应用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2007年04期
5 黄敏;廖为明;邓荣根;王立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森林碳汇潜力计量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1年03期
6 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03期
7 姬惜珠,王红,张爱军;三北防护林中杨树的碳汇和放氧功能及其价值估算[J];河北林果研究;2005年03期
8 沈文清;马钦彦;刘允芬;;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状况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9 程鹏飞;王金亮;王雪梅;徐申;;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估算方法研究进展[J];林业调查规划;2009年06期
10 许勤;;绿化就是固碳 造林等于减排——访国家林业局造林司司长魏殿生[J];林业经济;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婷婷;郝焰平;刘圣清;;林业碳汇问题研究进展概述[J];安徽林业科技;2011年06期
2 魏冬捷;刘新跃;;发展低碳经济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创新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李高阳;马俊青;;河南省实施森林碳汇项目的潜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4 付慧;;低碳经济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4期
5 刘正刚;洪祖荣;;华西雨屏区退耕还林地杂交竹林碳储量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6 于曼;彭万贵;葛大兵;;“碳足迹”计算方法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7 税小华;;我国发展农村低碳经济的SWOT分析与策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8 莫德祥;廖克波;吴庆标;覃静;;山白兰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空间分布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3期
9 田勇燕;秦飞;言华;郭伟红;关庆伟;;我国常见木本植物的含碳率[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6期
10 焦树林;艾其帅;;喀斯特流域退耕还林项目的碳汇效应分析——以贵州省红枫湖流域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舒洪;施育青;金e,
本文编号:10402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040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