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新生产力发展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6 08:06

  本文关键词: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新生产力发展理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生产力发展理论 先进生产力 可持续发展 跨越式发展 科学发展观


【摘要】: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史,首先是物质生产的发展史,是生产力的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八十多年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出发,从我国社会主义实践中的生产力状况出发,在对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思考与研究中,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突破与发展,形成了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即新生产力发展理论。对这一理论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对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本文包括导言、正文、结束语三大部分。导言部分主要是关于主题的简要审视,着重分析选题的由来、研究现状及意义、以及整篇论文的分析框架。正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从现有文献入手,对新生产力发展理论的形成历程进行历史考察,共分三个时期,即新生产力发展理论萌芽时期、新生产力发展理论形成时期、新生产力发展理论体系化时期。第二部分是整篇论文的主体部分,具体阐述新生产力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其中先进生产力论是其核心理论,是贯穿于整个新生产力发展理论的一条主线,基本观点包括科技动力论、可持续发展论、跨越式发展论。第三部分则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入手,阐明了新生产力发展理论在当前的发展,从而体现其当代价值。结束语部分则简要对本文进行归纳总结。
【关键词】:新生产力发展理论 先进生产力 可持续发展 跨越式发展 科学发展观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F091.93
【目录】:
  • 导言7-8
  • 一、新生产力发展理论的历史考察8-17
  • (一) 新生产力发展理论萌芽时期(十三届四中全会——十四大)9-11
  • (二) 新生产力发展理论形成时期(十四大——十五大)11-13
  • (三) 新生产力发展理论体系化时期(十五大——十六大)13-17
  • 二、新生产力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17-36
  • (一) 先进生产力论:生产力内涵的新拓展17-23
  • (二) 科技动力论:生产力动力认识的新飞跃23-27
  • (三) 可持续发展论:生产力发展路径的新取向27-31
  • (四) 跨越式发展论:生产力发展模式的新突破31-36
  • 三、新生产力发展理论与科学发展观36-41
  • (一) 科学发展观突出了“以人为本”,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最终目标与以人为本的协调统一36-37
  • (二) 科学发展观中的全面发展思想,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拓宽了生产力发展的领域37-38
  • (三) 科学发展观拓宽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体现了新生产力发展理论中的跨越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统一38-39
  • (四) 科学发展观深化了对科技进步的认识,统领着科教兴国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使新生产力发展理论对实践的指导进一步落到实处39-41
  • 结束语41-42
  • 参考文献42-43
  • 后记43-44
  • 附录:本人在读期间科研论文、论著及获奖情况一览表4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柯文桂;论创新人才的素质和教育体制的创新[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王传满;精神文明建设与发展中国先进文化——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对文化建设思想的发展[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孙显元;;中国共产党的四大观念创新[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孙显元;;论创新——兼论熊彼特的经济创新理论[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陶庆,胡军;试论党的科学技术现代化战略思想[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7 汪青松;“三个代表”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8 周明海,刘泽伦;试论江泽民科技法制思想[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9 王俊秋;试论中共三代领导核心的科技思想[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陈承红;统筹城乡发展,破解“三农”难题[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华;胡静波;;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促进企业技术进步[A];经济策论(上)[C];2011年

2 吴克明;;网络文化的政治哲学审视[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3 冯波;;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和途径[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庄寿强;;论创造、创新的异同及其在地质领域中的应用[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代表论文集[C];2005年

5 李琦;;大学生科技道德教育浅议[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6 ;浇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花——党领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成就与经验[A];新中国60年党的执政成就与经验[C];2009年

7 冯国瑞;;钱学森的科学观[A];钱学森科学贡献暨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仪德刚;李海静;;新中国技术引进的历程与成效分析[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9 甘自恒;;论创造活力[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10 熊燕;;生活中融入创新教育[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东;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漆振光;新时期我国竞技武术人才资源开发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白雪峰;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D];辽宁大学;2010年

5 韩艳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觉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健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吴恺;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蔺淑英;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与创造性运用(1919-1949)[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辉;科研诚信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志明;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会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无意识化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启发;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农村社会保障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巧善;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发展思想探微[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陈永刚;政治文化与科技发展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翠杰;论和谐社会建构中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潘双华;基于两型社会的科技创新价值取向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邹志勇;爱因斯坦的科技伦理思想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章晓燕;江泽民文化思想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10 周铁刚;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农村教育公平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415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0415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f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