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面板数据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土地利用碳排放关系研究——以1996~2010年湖北省中心城市数据为例
本文关键词:基于面板数据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土地利用碳排放关系研究——以1996~2010年湖北省中心城市数据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土地集约利用 土地利用碳排放 中心城市 长期均衡 技术进步
【摘要】:实现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高与土地利用碳减排的双赢,是我国土地管理者的期望。先是测算了湖北省3个中心城市1996~2010年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土地利用碳排放值,对两者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假定,最后通过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的计量方法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土地利用碳排放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在土地利用资本集约阶段,土地集约利用增加作为碳源的建设用地碳排放量效果明显大于保育农用地等碳汇的碳吸收量效果;不同土地集约利用阶段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关系呈动态变化,技术进步将成为改变两者正相关关系的关键;在土地利用的资本集约阶段,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会促进土地利用碳排放增加,但随着城市经济发展转型及产业集聚特征的变化,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对碳排放的正向影响将减弱。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中心城市的土地低碳集约利用策略。
【作者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武汉市规划编制研究和展示中心;
【关键词】: 土地集约利用 土地利用碳排放 中心城市 长期均衡 技术进步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BGL218) 湖北省国土资源厅科技外事处系列研究项目(GTZ2012A0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2662013SC41) 华中农业大学预研项目
【分类号】:F301.2;X196
【正文快照】: 工业化革命以来,大量使用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的化石燃料,产生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最主要人为因素[1]。研究表明,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是仅次于化石燃料燃烧导致大气中CO2增加的第二大主要原因[2,3]。自2003年低碳经济理念提出以来,低碳排放成为我国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秀彬;朱会义;谈明洪;辛良杰;;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测度方法[J];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06期
2 赵荣钦;黄贤金;钟太洋;揣小伟;;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碳效应评估及低碳优化[J];农业工程学报;2013年17期
3 张俊峰;张安录;董捷;;土地集约利用与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关系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年06期
4 赵荣钦;黄贤金;钟太洋;揣小伟;;南京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储量与碳通量[J];水土保持学报;2012年06期
5 孙建卫;陈志刚;赵荣钦;黄贤金;赖力;;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碳排放足迹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5期
6 曲福田;卢娜;冯淑怡;;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10期
7 赵小风;黄贤金;陈逸;陈志刚;;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进展[J];自然资源学报;2010年11期
8 许恒周;郭玉燕;陈宗祥;;土地市场发育、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碳排放的关系——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13年09期
9 赵荣钦;黄贤金;刘英;丁明磊;;区域系统碳循环的土地调控机理及政策框架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05期
10 吴郁玲;袁佳宇;余名星;冯忠垒;周勇;;基于面板数据的中国城市土地市场发育与土地集约利用的动态关系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4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浩;低碳理念下武汉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百萍;城市地域形态演变与城市持续发展观——合肥市行政新区划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张志军,杨维凤;找准定位,促进黄山市区域经济发展[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3 张士杰;王辛;;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阜阳市城市竞争力评价[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4 梁春凤;段建南;周子英;向开成;;长沙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因素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5 石瑞年;张莉燕;姚国强;吴彦山;;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1期
6 李传武,黄新南,杨本俊;六安市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9期
7 冉江;柯长青;;连云港城市扩展及其驱动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8 李文旗;;兰州经济区城镇体系结构及其分形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3期
9 李继云;普希宁;;云南省区域城市化水平评价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2期
10 甘卓亭;马亚兰;周旗;程晓;;城市化进程中城郊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以宝鸡市马营镇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守红;;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探析[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刘敬玉;郑新奇;江文亚;杨鑫;郭珍洁;;基于PSR模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空间分析——以山东省为例[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3 曹跃群;刘培森;;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及影响因素动态分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陶英胜;;新一轮区域规划背景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郜晓雯;刘涛;曹广忠;;长三角都市区与非都市区的城镇用地增长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蒋跃庭;甄峰;;城市尺度下的形态宜居性——以南京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叶立梅;;对北京旧城功能调整的认识和建议[A];中国特色北京特点城市发展研讨会专辑[C];2007年
8 蒲英霞;马荣华;马晓冬;顾朝林;;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规模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李斌;;基于分形模型的重庆市城镇体系特征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张祖群;;廊道分合历史文化名城空间的生态效应及启示——荆州古城的实证研究[A];城市生态建设与植被恢复、重建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乐珊;基于元胞自动机和VR-GIS技术的城市空间增长三维动态模拟及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马永俊;现代乡村生态系统演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3 王亚力;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生态型城市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汤怀志;公路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金凤花;区域物流场的场效应测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建国;基于耕地生产能力生态区法评价的粮食安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7 傅莹;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萧一啸;中部地区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李永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现状与成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吴良亚;永川构建区域中心城市的评价与路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慧君;CA-MARKOV模型与GIS、RS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范碧霞;农产品物流中心选址决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李昕;区域性核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孙作人;城市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由明远;县域城镇体系发展演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陆林飞;上海市中心城区台球馆空间分布的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徐勤诗;广西玉林市城市化和工业化协调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朱士鹏;广西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测度与优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陈德荣;广西区河池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互动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何静;产业集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中英;王礼茂;;中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年05期
2 杨亚楠;陈会广;陈利根;;基于低碳经济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03期
3 王春梅;刘艳红;邵彬;赵景刚;;量化退耕还林后土壤碳变化[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4 汪波;郑家响;;我国大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张换兆;王家庭;;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中的政府博弈行为分析[J];财经科学;2007年09期
6 雷广海;刘友兆;陆效平;;江苏省13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时空变异及驱动因素[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1期
7 吴彼爱;高建华;;中部六省低碳发展水平测度及发展潜力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S2期
8 余德贵;吴群;;基于碳排放约束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研究及其应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8期
9 肖红艳;袁兴中;李波;颜文涛;;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效应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潘海啸;;面向低碳的城市空间结构——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的新模式[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赖力;中国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2 卢娜;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3 刘平辉;基于产业的土地利用分类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4 郝庆菊;三江平原沼泽土地利用变化对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5年
5 江长胜;川中丘陵区农田生态系统主要温室气体排放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5年
6 郑聚锋;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南方典型性水稻土有机碳矿化与CO_2、CH_4产生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韦严;基于碳排放视角的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2 陈鸥;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以长春市为例[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彭欢;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占东;杨俊;王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辽宁炮台经济开发区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年01期
2 李景刚;欧名豪;刘志坚;张效军;陈海燕;;江苏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年06期
3 王志成;陈银蓉;;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方法初探[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年09期
4 曹蕾;梁启学;李陶;莫燕;;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探讨——以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年01期
5 张平平;鲁成树;;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年03期
6 王格芳;;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探讨[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年04期
7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土地集约利用试点工作启动[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0年08期
8 郭莉媛;薛龙义;;煤炭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研究述评[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年04期
9 邱立彬;杨军辉;丁云汉;;淮北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年02期
10 钱铭杰;王绪龙;孙玉晶;师文洋;丘少蓉;;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研究综述[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炯;;对土地集约利用有关问题的思考[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袁新国;;开发区再开发土地集约利用策略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3 陈玮;;土地集约利用规划管理探讨[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38分会场、科学发展与土地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论文集[C];2005年
4 曹蕾;邱道持;田水松;;重庆市渝北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空间格局分析[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38分会场、科学发展与土地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论文集[C];2005年
5 曹蕾;邱道持;田水松;;重庆市渝北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空间格局分析[A];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5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赵小敏;于少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集约利用研究[A];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土地节约利用——2006中国科协年会12专题分会场第4单元会场论文集[C];2006年
7 邱鹏飞;雍国玮;罗永刚;吴宁;申京诗;;城市化进程中四川省土地集约利用的探索与实践[A];庆祝中国土壤学会成立60周年专刊[C];2005年
8 吴荣钱;;彻底推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赵小敏;于少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集约利用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10 聂燕军;任春艳;;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中的咨询服务[A];房地产咨询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胡志喜 韩亚卿;湖北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启动[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2 张f 兰波 徐维锋;东营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更新成果全部通过验收[N];东营日报;2010年
3 王婷;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启动[N];中国证券报;2008年
4 记者 彭建基 通讯员 梁毅娟 刘强;加强土地集约利用 加快“两化”进程[N];西江日报;2013年
5 记者 董少华 实习生 王玉;我区各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率高[N];新疆日报(汉);2013年
6 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教授 石忆邵;土地集约利用再思考[N];东方早报;2013年
7 叶俊 满松 大亮;六化六优促土地集约利用[N];扬州日报;2014年
8 李现文邋王晶晶;山东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启动[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9 通讯员 付强 韩晓明 记者 冯翠昕;高新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通过省验收[N];承德日报;2009年
10 记者 侯小健 通讯员 尹建军;我省5个省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通过验收[N];海南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湘;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2 王长坤;基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3 刘玲;功能平衡目标下城市住宅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陈海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土地集约利用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5 江立武;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动态评价及潜力预测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6 吴苓;城市近郊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7 吴郁玲;基于土地市场发育的土地集约利用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8 苏斌;GIS支持下的城市地价空间分布与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9 宗毅;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分析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10 王广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及其系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志涛;基于GeoMedia Professional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2 张莹;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回寒星;泰安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王志成;柳州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优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5 严菲;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6 赵曼;武汉城市圈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贺仲康;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吴耿;城郊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9 刘晓田;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关冰;重庆主城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497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049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