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产业转移、世界制造中心变迁与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1 06:49

  本文关键词:产业转移、世界制造中心变迁与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产业转移 产业集聚 世界制造中心 区域发展战略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中国制造业迅猛发展,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在世界制造业中地位也不断上升,从而引发了关于中国世界制造中心问题的激烈讨论。目前,这一争论主要集中在“威胁论”“有益论”“中国是否是世界制造中心”等方面,并且论证多从政治角度出发,以定性判断为主,缺乏理论性、系统性、实证性。实际上,如何以既有理论为基础,更深入、系统地探讨中国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和发展路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本文用产业转移视角,系统、深入地探讨了世界制造中心演变、特征、条件、规律,并结合产业转移理论建立了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分析在新一轮世界制造中心演变过程中,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产业转移趋势及其区域发展战略问题。 论文主要拟解决以下五个问题:一是全球制造中心的几次变迁有何历史经验?二是导致产业转移的基本动力与动力机制是什么;三是产业转移受哪些重要因素影响,其影响产业转移的条件与机制是什么;四是产业转移与产业竞争力存在什么内在关联,如何通过基于产业转移要素模型基础上的产业竞争力模型评价世界及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状况与发展趋势;五是产业转移视角下,推动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区域战略与措施是什么。 论文在论证中主要采用了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第一,总结和完善了产业转移的数理模型,并运用数学推导,揭示了产业转移的发生条件及各影响因素对产业转移的作用和内在机理;第二,在产业转移影响因素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制造业竞争力指标体系,并运用对比研究、数字图表实证法对中国制造业竞争力进行评价,为分析产业转移提供分析基础。第三,主要运用理论演绎、统计论证的方法,总结和分析世界及中国制造业区域发展战略。 论文的主要观点与结论如下: 第一,世界制造中心地位形成的实质是世界产业转移的结果,即世界制造产业转移过程中沉淀形成产业集聚,最终形成制造产业中心。伴随产业转移影响因素的相对变化,产业转移将会在国家或地域间发生。产业转移是一个动态过程,产业集聚是产业转移的结果。 第二,产业转移的根本动因是出于产业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就产业微观主体企业而言,出于对利润最大化的理性追求,企业进行跨域跨国的投资与扩张,从而引起产业转移。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包括:产业利益级差是产业转移的动力;产业级差赴产业转移发生的基础条件;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竞争是产业转移发生的必要条件;成本压力和市场压力是产业转移的基本诱因。 第三,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非流动性因素和可流动性因素。市场机制下,流动性因素在国家或区域间的流动方向主要是由国家或区域非流动因素的禀赋差异决定的,非流动因素对产业规模和产业区域转移起着主导性作用。可流动因素的流动可以改变一国或区域要素的供给差异,从而改变区域产业规模,引起产业的区域转移。 第四,基于产业转移影响因素基础建立了制造业竞争力模型,并运用此模型分析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态势、优劣势及产业转移趋向。结果表明,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制造业在生产竞争力(劳动力成本)和贸易竞争力方面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但在技术竞争力方面与发达国家具有相当大的差距。相对于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逐渐处于比较劣势,但在其他方面却具有相对优势。因此,世界制造业转移背景下,中国制造业承接和发展必定要采用不同的区域产业发展战略。 第五,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与产业转移因素优劣势表明,发展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体系及其采取“外承西移”将成为东部地区承接世界制造业转移的必然趋势与战略选择;中部地区发展部分技术密集产业、资本密集型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体系,采取“承东启西”战略将成为其必然趋势与战略选择;西部地区发展低技术密集型、资本-技术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采取“承外与特色”战略将成为其必然趋势与战略选择。 第六,在世界产业转移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应采用国际化发展战略和区域差异化发展战略。中国要提高世界产业转移的吸引力,增强中国制造业竞争力,需要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制造业平衡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创造产业转移与集聚的良好条件。
【关键词】:产业转移 产业集聚 世界制造中心 区域发展战略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062.9;F414;F424;F22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2
  • 第一章 绪论12-22
  • 1.1 选题背景12-14
  • 1.1.1 国际背景12-14
  • 1.1.2 国内背景14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4-15
  • 1.3 研究对象、方法、主要内容及结构15-20
  • 1.3.1 研究对象与方法15-17
  • 1.3.2 论文主要内容与结构17-19
  • 1.3.3 论文的技术路线19-20
  • 1.4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20
  • 1.5 小结20-22
  • 第二章 世界产业转移相关理论研究综述22-37
  • 2.1 产业转移理论研究综述22-33
  • 2.1.1 国际产业转移理论22-29
  • 2.1.2 跨国公司理论29-30
  • 2.1.3 新贸易理论30-31
  • 2.1.4 研究的评价31-33
  • 2.2 世界产业转移、集聚相关研究综述33-36
  • 2.2.1 国外研究33-35
  • 2.2.2 国内研究35
  • 2.2.3 简要评述35-36
  • 2.3 小结36-37
  • 第三章 产业转移、集聚与世界制造中心演变的理论分析37-63
  • 3.1 国际产业转移与世界制造中心的演变37-42
  • 3.1.1 世界制造中心的第一次变迁37-38
  • 3.1.2 世界制造中心的第二次变迁38-40
  • 3.1.3 世界制造中心的第三次变迁40-41
  • 3.1.4 新一轮世界制造中心的雏形发育41-42
  • 3.2 世界制造中心演变的特征与一般规律42-47
  • 3.2.1 世界制造中心演变的一般特征42-45
  • 3.2.2 当代世界制造中心演变的新趋势与新特点45-47
  • 3.3 世界制造业产业转移与世界制造中心形成的理论分析47-61
  • 3.3.1 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与世界制造中心的演变47-51
  • 3.3.2 产业转移的理论分析51-54
  • 3.3.3 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模型分析54-61
  • 3.4 产业转移与产业竞争力61
  • 3.5 小结61-63
  • 第四章 中国制造业竞争力评价63-96
  • 4.1 制造业相关研究64-68
  • 4.1.1 制造业的内涵及分类64-65
  • 4.1.2 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65-67
  • 4.1.3 研究评价67-68
  • 4.2 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选取68-69
  • 4.3 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69-75
  • 4.3.1 中国制造业发展概况69-70
  • 4.3.2 中国纺织制造业发展现状70-71
  • 4.3.3 中国汽车制造业发展现状71-72
  • 4.3.4 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现状72-75
  • 4.4 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分析75-95
  • 4.4.1 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竞争力75-80
  • 4.4.2 中国汽车制造业竞争力80-84
  • 4.4.3 中国纺织制造业竞争力分析84-88
  • 4.4.4 中国制造业的全球地位88-94
  • 4.4.5 中国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94-95
  • 4.5 小结95-96
  • 第五章 中国制造业区域转移趋势分析96-117
  • 5.1 中国东中西区际制造业竞争力分析96-106
  • 5.1.1 中国东中西部区域的划分96-97
  • 5.1.2 中国区际制造业整体竞争力分析97-99
  • 5.1.3 中国东部区际制造业竞争力分析99-101
  • 5.1.4 中国中部区际制造业竞争力分析101-103
  • 5.1.5 中国西部区际制造业竞争力分析103-105
  • 5.1.6 中国东中西区际制造业竞争力评价105-106
  • 5.2 中国区际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趋势分析106-115
  • 5.2.1 世界制造业转移背景及其新趋势107-110
  • 5.2.2 东部地区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的趋势110-111
  • 5.2.3 中部地区承接国际国内制造业转移趋势111-113
  • 5.2.4 西部地区承接国际国内制造业转移趋势113-115
  • 5.3 小结115-117
  • 第六章 中国制造业发展路径选择及政策建议117-135
  • 6.1 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117-123
  • 6.1.1 SWOT态势分析法117-119
  • 6.1.2 全球金融危机119-122
  • 6.1.3 东南亚发展中国家竞争压力122-123
  • 6.2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战略123-125
  • 6.2.1 国际化战略123-124
  • 6.2.2 东、中、西部区域差异化战略124-125
  • 6.3 中国制造业发展措施125-133
  • 6.3.1 转变经营方式,,变贴牌生产为创牌经营125-126
  • 6.3.2 实施信息化技术管理,提高生产效率126-128
  • 6.3.3 增强技术创新能力128-129
  • 6.3.4 扩大企业规模,壮大产业集群129-130
  • 6.3.5 改变生产方式130-131
  • 6.3.6 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制造业平衡发展131-133
  • 6.3.7 改善投资环境133
  • 6.4 小结133-135
  • 第七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135-138
  •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135-136
  • 7.2 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后续研究136-138
  • 参考文献138-144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144-145
  • 致谢145-146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晓波;;中国预防“世界工厂”衰退的创新发展策略研究[J];特区经济;2010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一博;中国从世界制造中心向技术创新中心转变的路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薛玉明;苏州工业园区产业平台演进路径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2 虞文昕;区际产业转移中的企业空间竞争力评价与培育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3 肖雯;产业转移、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D];浙江大学;2012年

4 杨雄;技术与市场能力对零部件企业国际产业链升级的影响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718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0718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6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