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补偿标准测算与居民偿付意愿差异性分析——以怒江流域上游地区为例
本文关键词:生态补偿标准测算与居民偿付意愿差异性分析——以怒江流域上游地区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怒江流域 CVM 支付意愿 受偿意愿 生态补偿 生态价值
【摘要】:以我国西部地区怒江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怒江流域上游地区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实地调查,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对怒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WTP)和受偿意愿(WTA)进行了分析测算,并探究了WTP与WTA不对称原因。其次,采用了Spike模型计算出怒江流域受访者WTP与WTA的期望值,并以这种非市场价值评估方法所测算的生态补偿支付值,来确定了怒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标准;然后,通过对受访者WTP和WTA做显著性检验揭示两者之间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对WTA与WTP差值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受访者WTP与WTA不对称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对怒江流域上游地区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和具体实施提出相关政策性建议。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水利部综合事业局;
【关键词】: 怒江流域 CVM 支付意愿 受偿意愿 生态补偿 生态价值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973013;71273038)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3&ZD147);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1AZD029) 2014年度百项课题助推辽宁全面改革发展调研课题(2014lsldykt-11)
【分类号】:X196
【正文快照】: 1引言改善流域生态环境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目标之一。流域水资源及其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往往是由地方政府盲目地追求地区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在缺乏有效环境监管体制以及地方利益驱动的情况下,流域生态服务系统通常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造成了诸如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水涵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茵,蔡运龙;条件估值法评估环境资源价值的研究进展[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2 张乐勤;;多种估算方法下小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探析——以安徽秋浦河为例[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年10期
3 李超显;周云华;;湘江流域生态补偿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13年05期
4 接玉梅;葛颜祥;徐光丽;;黄河下游居民生态补偿认知程度及支付意愿分析——基于对山东省的问卷调查[J];农业经济问题;2011年08期
5 接玉梅;葛颜祥;李颖;;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研究进展与述评[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黄丽君;赵翠薇;;基于支付意愿和受偿意愿比较分析的贵阳市森林资源非市场价值评价[J];生态学杂志;2011年02期
7 彭晓春;刘强;周丽旋;郑淑颖;郭梅;张杏杏;;基于利益相关方意愿调查的东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探讨[J];生态环境学报;2010年07期
8 王建喜;;陕北煤炭资源开发地居民对生态环境改善的支付意愿研究——基于开放式双边界二元选择问卷的调查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3年01期
9 张翼飞;;居民对生态环境改善的支付意愿与受偿意愿差异分析——理论探讨与上海的实证[J];西北人口;2008年04期
10 靳乐山;左文娟;李玉新;赵怡;张庆丰;;水源地生态补偿标准估算——以贵阳鱼洞峡水库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艳琴;;CVM在崆峒山非使用价值评估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19期
2 胡和兵;贾莉;胡刚;;基于CVM的池州城市饮用水源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6期
3 李雪艳;潘存德;;喀纳斯旅游景区游客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8期
4 童绍玉;赵靖华;;云南坝区耕地转为建设用地的生态服务价值损失评估[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7期
5 崔卫华;杜静;;CVM在工业遗产价值评价领域的应用——以辽宁为例[J];城市;2011年02期
6 周学红;马建章;张伟;;我国东北虎保护的经济价值评估——以哈尔滨市居民的支付意愿研究为例[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7 张乐勤;;多种估算方法下小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探析——以安徽秋浦河为例[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年10期
8 张翼飞;刘宇辉;;城市景观河流生态修复的产出研究及有效性可靠性检验——基于上海城市内河水质改善价值评估的实证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9 叶珊珊;翟国方;;地震经济损失评估研究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6期
10 蔡运龙;霍雅勤;;中国耕地价值重建方法与案例研究[J];地理学报;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魏;闵捷;张安录;;江汉平原耕地非市场价值评估研究[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陈志良;;生态资产评估技术研究进展[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3 蔡运龙;霍雅勤;;中国耕地资源的价值重建及其区域差异[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论文集[C];2006年
4 周葵;贾姗;朱莉;;可持续发展实践中的公众参与——来自基层公民环境意识调查的观察[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5 宿丽霞;宿丽;金玉芬;;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A];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2年专刊(一)[C];2013年
6 闫永刚;于文金;;基于CVM的无锡太湖湿地环境治理工程WTP定量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8分会场:环境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于成学;张帅;;基于外部性原理的辽河流域跨省界断面生态补偿与博弈研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3年
8 何可;张俊飚;;基于农户WTA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补偿标准研究——以湖北省为例[A];第七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9 刘程程;陶信平;;论陕北煤炭资源开发的法律保护[A];生态文明的法制保障——2013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何可;张俊飚;丰军辉;;农林废弃物污染防控环境价值研究——以湖北省为例[A];绿色发展与管理创新——第七届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文婷;杭州市城市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阮氏春香;森林生态旅游非使用价值的CVM有效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马爱慧;耕地生态补偿及空间效益转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4 梁红;循环经济中的价格形成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5 高云峰;北京山区森林资源价值评价[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6 陈丹;南方季节性缺水灌区灌溉水价与农民承受能力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7 周学红;我国东北虎保护经济机制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8 吴强;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代价及实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9 陆玉梅;中小企业安全投入分析及其风险预警研究[D];江苏大学;2007年
10 张翼飞;城市内河生态系统服务的意愿价值评估[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赫;基于CVM与TCM的城市滨水空间游憩价值评估对比[D];浙江大学;2011年
2 韩智霞;初探WTA/WTP不对称的动力机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净;鼓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评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林菲菲;意愿调查法在文化遗产价值评价中的应用[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李庆辉;佛教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李广东;微观主体行为差异下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建构[D];西南大学;2011年
7 杨志耕;基于CVM的井冈山和三清山森林游憩资源价值评估与对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李恒;龙江森工集团森林生态资产价值综合评估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9 张慧芳;基于CVM的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10 张晶慧;我国高等教育需求影响因素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华;姜志德;代富强;;水资源保护生态补偿标准量化研究——以渭源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0期
2 张志强,徐中民,王建,程国栋;黑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J];冰川冻土;2001年04期
3 尚海洋;苏芳;徐中民;刘建国;;生态补偿的研究进展及其启示[J];冰川冻土;2011年06期
4 关文彬,王自力,陈建成,张秋岩,汪西林;贡嘎山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5 马莹;毛程连;;流域生态补偿的经济内涵及政府功能定位[J];商业研究;2010年08期
6 胡振鹏;刘青;;江西东江源区生态补偿机制初探[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7 陈子萱;田福平;牛俊义;王军强;轩春香;;玛曲高寒沙化草地植物生态位特征研究[J];草地学报;2007年06期
8 许振成;叶玉香;彭晓春;周广飞;;流域水质资源有偿使用机制的思考——以东江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5期
9 周大杰;桑燕鸿;李惠民;万宝春;;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标准初探——以官厅水库流域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10 杨春雷;;草地股份制合作经营模式探索——以甘肃玛曲县为例[J];草业科学;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屠国玺 彭春燕;[N];经济参考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军;生态系统服务的条件价值评估:理论、方法与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建卿;靳乐山;;中国生态补偿研究综述[J];林业经济问题;2008年04期
2 张淑翠;;探析生态补偿与生态税收的相关性[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11期
3 刘春江;薛惠锋;王海燕;杨养锋;;生态补偿研究现状与进展[J];环境保护科学;2009年01期
4 蔡邦成;刘庄;庄亚芳;;生态补偿的管理与调控政策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09年01期
5 张建肖;安树伟;;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综述[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李远;严岩;吴钢;赵景柱;;走向实践的生态补偿——试点进展及建议[J];环境保护;2009年10期
7 蔡邦成;庄亚芳;刘庄;王向华;;生态补偿的管理与调控模式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年05期
8 陈治斌;;“生态补偿激励机制”探讨[J];学习月刊;2009年08期
9 陈治斌;;建立生态补偿激励机制 建设“两型社会”[J];城乡建设;2009年05期
10 王雅丽;刘洋;;强化金融支持 推进生态补偿[J];浙江金融;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贤金;;土地生态补偿:模式类型、价值基础与实现路径[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8:土地生态学——生态文明的机遇与挑战[C];2008年
2 李永宁;;生态补偿法学涵义的经济学分析[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3 刘俊威;吕惠进;;生态补偿理论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4 严力蛟;;生态补偿及其在实施过程中有关问题的探讨[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分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王超宇;邸永召;;生态补偿制度之探究——以正外部性的生态补偿为视角[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6 谢维光;陈雄;;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进展述评[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2)[C];2008年
7 施燕;陈原笑;苏倪;;生态补偿概念辨析[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任诗君;;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理论与实践探索[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陈逸;黄贤金;胡初枝;;基于生态补偿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以江苏省沿海地区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李文华;;北京市森林的生态服务与生态补偿[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6分会场都市型现代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浙江生态补偿走向制度化[N];人民日报;2006年
2 顾瑞珍邋丁冰;环保总局:生态补偿试点将在四领域展开[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3 记者 王立忠;我市4个县(市)区获省政府生态补偿[N];铁岭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徐琦;生态补偿尚需平衡多重利益[N];中国环境报;2008年
5 农工党中央副主席 刘晓峰;加快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N];人民日报;2008年
6 孔志峰;生态补偿:不可忽视的责任[N];国际商报;2009年
7 记者 宋时飞;《生态补偿条例》起草工作启动[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8 记者 买天;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力度逐年加大[N];农民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王尔德;区域性草原生态补偿定调[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10 魏家锋;神农架特色产业发展受益生态补偿[N];中国绿色时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立洪;生态补偿量化方法及其市场运作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2 宋蕾;矿产开发生态补偿理论与计征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3 余璐;生态补偿的政府间供给议价[D];暨南大学;2009年
4 金艳;多时空尺度的生态补偿量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黄润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6 王燕;水源地生态补偿理论与管理政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7 何承耕;多时空尺度视野下的生态补偿理论与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尤艳馨;我国国家生态补偿体系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9 田民利;基于区域生态补偿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10 刘丽;我国国家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燕;生态补偿中的政府主导作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周劲松;我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陈孜;我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葛丽燕;流域阶梯式生态补偿标准研究及应用[D];郑州大学;2012年
5 张慧;海洋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6 薛友;苏州生态补偿评估[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付二光;我国耕地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3年
8 何欣;西南山地水源地生态补偿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8年
9 张建肖;陕西秦巴山区生态补偿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10 闫伟;生态补偿的市场机制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076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107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