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产业哲学论纲
发布时间:2017-10-29 23:31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产业哲学论纲
更多相关文章: 产业 产业哲学 产业本质 产业异化 人的解放
【摘要】: 产业哲学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揭示产业的本质进而理解人的本质是理解唯物史观的一把钥匙。本文试图从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的论述中梳理出产业哲学观点,探寻理论盲区,体现马克思哲学的批判性、实践性和巨大的历史感,还原本真的马克思哲学。此外,通过解读马克思产业哲学思想,寻找其现实意义,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理论支持。在金融危机日益严重的形势下,重温劳动异化理论,对于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过渡性,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大有裨益。 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阐释马克思产业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人的本质,指出产业及其对象性存在展现人的本质力量。第二章分析总结马克思的产业异化理论,为深入分析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提供新的视角。第三章对马克思产业哲学思想中的核心概念——机器——进行分析,指出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是造成产业异化的根源。第四章阐述马克思对产业制度的批判,指出产业制度是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社会保障,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产业制度也是异化的产物。只有消灭私有制和不合理的分工,才能实现人的真正解放。 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三点。第一,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对马克思产业哲学思想进行系统地文献梳理和文本解读,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初步建立马克思产业哲学的理论框架;第二,发扬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从产业哲学的角度深入理解唯物史观,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理论界对马克思产业哲学研究的不足;第三,坚持实践哲学优位的认识论导向寻找马克思产业哲学的现实意义,为发展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理论寻求学理基础。
【关键词】:产业 产业哲学 产业本质 产业异化 人的解放
【学位授予单位】:燕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091.9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导论11-18
- 0.1 研究的意义11-13
- 0.1.1 研究的理论意义11-12
- 0.1.2 研究的实践意义12-13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6
- 0.2.1 国外研究现状13-15
- 0.2.2 国内研究现状15-16
- 0.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16-18
- 第1章 产业本质论18-33
- 1.1 马克思研究产业哲学的方法论预设18-21
- 1.2 产业与人的类本质21-24
- 1.2.1 产业直接导致人与动物的分野21-23
- 1.2.2 产业确证了人是类存在物23
- 1.2.3 产业规定了人的类特性23-24
- 1.3 产业与人的现实本质24-28
- 1.3.1 产业与人的自然本质25-26
- 1.3.2 社会本质是人同自然完成的统一26-28
- 1.4 产业与人的需求本质28-30
- 1.5 产业与本质三维度的统一30-31
- 1.6 本章小结31-33
- 第2章 产业异化论33-50
- 2.1 异化和产业异化33-36
- 2.1.1 异化、对象化和产业异化33-35
- 2.1.2 产业异化思想的由来35-36
- 2.2 产业异化的表现形式36-41
- 2.2.1 人与劳动过程的异化36-37
- 2.2.2 人与劳动产品的异化37-38
- 2.2.3 人与类的异化38-39
- 2.2.4 人与人的异化39-40
- 2.2.5 人与自然的异化40-41
- 2.3 产业异化的根源和实质41-45
- 2.3.1 主体认识水平和价值取向的制约41-42
- 2.3.2 机器和工业的资本主义应用42-43
- 2.3.3 人类社会自然分工的结果43-45
- 2.3.4 产业异化的实质45
- 2.4 异化的扬弃和人的解放45-49
- 2.4.1 树立以人为本的产业价值观46-47
- 2.4.2 对私有制度的彻底否定47-48
- 2.4.3 消灭旧有的自发的社会分工48-49
- 2.5 本章小结49-50
- 第3章 产业与机器批判50-67
- 3.1 机器是先进生产力的标志50-53
- 3.1.1 机器是现代产业的物质基础50-51
- 3.1.2 机器的使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51-52
- 3.1.3 机器是发挥资本生产力的手段52-53
- 3.2 机器的使用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革53-56
- 3.2.1 机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起点53-55
- 3.2.2 机器催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55-56
- 3.3 机器与分工56-59
- 3.3.1 机器对分工的双重作用56-58
- 3.3.2 分工促进了机器的产生与发展58-59
- 3.4 机器与科学59-61
- 3.4.1 机器是科技生产力的现实呈现59-60
- 3.4.2 自然科学使得机器在产业中广泛应用60-61
- 3.5 马克思对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的批判61-65
- 3.5.1 机器提高劳动强度61-62
- 3.5.2 机器延长工作日62-63
- 3.5.3 机器排斥和吸收劳动力63-64
- 3.5.4 机器改变劳动力的结构64
- 3.5.5 机器成为镇压工人的工具64-65
- 3.6 本章小结65-67
- 第4章 产业与制度批判67-77
- 4.1 产业制度是先进生产关系的集中体现67-71
- 4.1.1 产业制度的自发性与自觉性67-69
- 4.1.2 产业制度与人的本质69-71
- 4.2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产业制度的批判71-75
- 4.2.1 产业制度与剩余价值的生产71-72
- 4.2.2 产业制度与工厂法的建立72-73
- 4.2.3 产业制度与分工73-74
- 4.2.4 产业制度与科学74-75
- 4.3 产业制度与社会制度的辩证统一75-76
- 4.4 本章小结76-77
- 结论77-79
- 参考文献79-8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82-83
- 致谢83-84
- 作者简介84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君游;;产业哲学视野下的产业创新——“产业论与产业创新研讨会”综述[J];科学与管理;2012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利平;产业价值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151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115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