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本理念视域下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人本理念视域下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的人本理念 新型城镇化 生态文明 社会公平
【摘要】:中共十七大创造性地提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并将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五个基本内容之一。中共十八大又将其调整为经济结构的战略重点,并进一步强调"人"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围绕"人"这一主题开展新城镇化建设,需坚持以马克思的人本理念为指导,即强调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坚持以关注人的需求为前提,以实现社会的公平为保障,以打造生态城镇、文化城镇为重要内容,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升人的幸福感指数为价值诉求。
【作者单位】: 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马克思的人本理念 新型城镇化 生态文明 社会公平
【基金】:广西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基地项目(项目编号:2014RFJD04)
【分类号】:F299.21;F091.91
【正文快照】: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和美国的高科技是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最重要的两件事。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推动的结果,随着经济快速、持续稳定地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它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是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结构性矛盾的关键点。可以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刚;;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及其当代意义[J];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2 彭红碧;杨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科学内涵[J];理论探索;2010年04期
3 王小刚;王建平;;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我党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J];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西涛;王炜;王德勇;;黑龙江省特色农村城镇化发展模式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3期
2 曾志伟;汤放华;易纯;宁启蒙;;新型城镇化新型度评价研究——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03期
3 席广亮;甄峰;翟青;王波;;新型城镇化引导下的西部地区县域城乡空间重构研究——以青海省都兰县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06期
4 胡畔;;任重道远: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看新型城镇化[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07期
5 刘静玉;刘玉振;邵宁宁;郭海霞;;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格局演变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05期
6 牛晓春;杜忠潮;李同f;;基于新型城镇化视角的区域城镇化水平评价——以陕西省10个省辖市为例[J];干旱区地理;2013年02期
7 任春杨;;当前吉林省城镇化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7期
8 安晓亮;安瓦尔·买买提明;;新疆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研究[J];城市规划;2013年07期
9 刘灿;敬尉;唐志远;;“两型社会”视域下湘潭市新型城镇化路径探析[J];城市;2013年10期
10 姚志;谢云;;荆州市半城镇化农民工现状调查与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海燕;;城镇化、工业化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姚宇;;劳动力稀缺、人力资本深化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对我国现阶段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探析[A];中国首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莉;;马克思人本理念视域下的新型城镇化建设[A];中国第五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潘星;;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政府绩效考核的变革及规划对策研究[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规划实施)[C];2013年
5 赵勇健;张衔春;;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城乡统筹模式及适应性探究[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小城镇与城乡统筹)[C];2013年
6 熊彩云;;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社区管理创新的体制困境与突破路径[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选编)[C];2013年
7 曹志鹏;张卫平;;关于推动陕西省城镇化发展的思考[A];陕西新型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2013年优秀论文集[C];2013年
8 周刚志;;论财政宪法学之体系构造[A];财税法论丛(第13卷)[C];2013年
9 岳丽艳;王海传;;市场经济的发展与道德提升的同向性的人学追问[A];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十四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于洪生;;文化视域下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A];文化复兴:人文学科的前沿思考——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蔺淑英;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与创造性运用(1919-1949)[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温静;十六大以来民族精神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晓波;中美德育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程秀梅;中国农业支持政策体系构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杨宏波;胡锦涛人才思想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6 何会宁;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蓝波涛;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黄永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张亚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D];西南大学;2011年
10 王新刚;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娟;对初中主观学业弱势学生进行期望教育的个案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梁潇;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尚伟伟;马克思自由观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慧慧;论民事行政裁判执行的检察监督[D];山东大学;2010年
5 戴雪丽;劳动社会化与社会现代化[D];东华大学;2011年
6 范玲;论斯大林的民族政策[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鸿岩;过渡时期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教育改造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宋端;超现实主义电影空间类型的比较[D];河北科技大学;2011年
9 郭少华;马克思主义权威观及当代价值[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冷运生;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思想的哲学阐释[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戴均良;燕
本文编号:11344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134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