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子政务技术支持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本文关键词:关于电子政务技术支持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电子政务 技术支持 市场化 治理结构 交易费用
【摘要】:技术支持是一种服务性的劳动,是用来解决技术应用中出现的问题的劳动。围绕技术支持,存在技术支持劳动的需求部门和供给部门,两个部门可以属于同一个组织,也可以属于不同的组织。技术支持服务供给不足和供给过剩都会影响经济效益,并且随着时间阶段不同,所造成的损失大小也不同。影响技术支持供给和需求的因素众多,这些因素对技术应用的影响大小不同。 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从资源层次来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网络基础设施、应用系统和用户终端系统。每个层次的电子政务资源从地位、专业性、与行政组织相关性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的特点。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电子政务技术支持也分为三个基本层次,并且每个层次在电子政务中地位、专业性、与行政组织相关性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的特点。 根据有关制度经济学交易费用理论,,人类经济活动由买卖、管理、限额三种交易类型,技术支持涉及其中买卖、管理两种。按照威廉姆森的观点,交易费用受人、特定交易、市场三个方面基本因素的影响,进一步展开后,资产专用性、交易频率、市场等因素影响力较大。根据相关理论,每个层次电子政务技术支持都表现出不同的交易费用特点。 根据资产专用性和交易频率的不同组合,可以得出六种不同的交易类型。威廉姆森的观点进一步认为,不同的交易类型应该配以不同的治理结构,这样才能实现降低交易成本的目标。根据这个理论,结合电子政务技术支持的交易费用特点,可以整理提出系统解决电子政务技术支持的基本思路。即,用户终端系统技术支持问题需要用市场治理的模式来解决。网络基础设施的技术支持问题主要需要通过关系合同,建立双边治理的模式来解决,在较少情况下需要三边的关系合同来处理。关于应用系统,对于其中支撑基础软件平台,应该建立双边的专用治理模式来解决其技术支持问题,对于其中资产专用性更高的业务应用,应该采用一体化的治理模式来解决其技术支持问题。 以实现交易成本最小化的目的,在基本思路问题解决之后,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是该思路下市场交易成本问题和管理交易成本问题,以及再进一步需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062.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凌;;基于产权经济学“交易费用”理论的生态补偿机制建设[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5期
2 王丰云;;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袁欢仔;;论混合组织及其治理原则[J];华东经济管理;2008年01期
4 高昆,汪文敏;武汉电子政务建设的市场化研究[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梁坚,龙志和;经济市场化的本质:基于交易费用理论的一个全新视角[J];南方经济;2004年09期
6 曾康霖;;金融改革的回顾与评析[J];金融研究;2008年04期
7 钱春海,贺旭光,欧阳令南;交易费用、资产专用性与企业融资决策[J];上海管理科学;2002年02期
8 王熙上;;榕基软件:稳健增长的电子政务和协同管理龙头[J];股市动态分析;2010年37期
9 ;第二届IEEE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国际会议(ICEE 2011)[J];管理学报;2010年10期
10 王检贵;对企业形成原因及规模的理性思考[J];上海经济研究;199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雨霞;;基于G2C电子政务的公共决策优化[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罗震东;;中国转型期的都市区治理结构与空间发展[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3 杨建堂;骈文红;王陈重;;大力推进电子政务着力打造电子政府[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4 刘晓牧;袁钦;;科学发展观与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以广州市为例论电子政务对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促进作用[A];科学发展观与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张清浦;;电子政务地理信息系统的现状与展望[A];全国地图学与G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王勇;;重庆市电子政务建设思考[A];’2004计算机应用技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王宁红;朱建明;;电子政务安全的非技术因素分析[A];全国第八届工业工程与企业信息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刘慧;朱礼军;熊孟英;王晓华;;电子政务运行资源管理平台[A];全国第八届工业工程与企业信息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田景成;;电子政务中的应用安全问题[A];2005中国电子政务与信息安全论坛会议资料[C];2005年
10 朱亚奇;;电子政务在铁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版编辑 莫书莹 曾飚;电子政务以欧洲一体化的名义进行[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2 ;Linux电子政务突破瓶颈[N];政府采购信息报;2005年
3 李奕民;福建电信签约省经信中心[N];人民邮电;2009年
4 程聪;神州数码再抢电子政务地盘[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5 记者 冯涛 贺云鹏;铁锋区电子政务开通[N];齐齐哈尔日报;2006年
6 国务院电子政务示范工程总体专家组成员 汪玉凯;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模式的转型[N];中国国门时报;2004年
7 证券时报记者 张哲;身陷恶性循环小基金寻求突围[N];证券时报;2006年
8 记者余晓林徐欣;实现信息化要从电子政务突破[N];安徽日报;2002年
9 张松;全球各国电子政务排座[N];北京科技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熊熙玲;电子政务:切勿躁动[N];中国财经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少新;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制度分析[D];西北大学;2005年
2 林丽华;独联体演进态势的交易成本视角分析[D];辽宁大学;2007年
3 姜琳;面向工程建设项目业主决策的交易费用相关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宋亦平;分工、协作和企业演进[D];复旦大学;2003年
5 马彦丽;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制度解析[D];浙江大学;2006年
6 涂锦;B2B网络协调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7 李士忠;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集群[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闫禹;IT产业国际分工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9 王希;国有企业改革与最优产权安排[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沈际勇;水库移民补偿合约的理论[D];清华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健;关于电子政务技术支持的制度经济学分析[D];安徽大学;2006年
2 薛宏雨;制度创新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测算[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3 王英剑;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化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4 王可山;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对治理结构的作用机制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3年
5 潘利;中国市场演进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6 张福宾;基于PKI的安全电子政务的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7 孙丽杰;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李淑艳;证券投资基金治理结构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9 冉s
本文编号:11440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144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