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市场偏向型低碳优势重构——基于全球视野的价值链攀升分析
本文关键词:我国市场偏向型低碳优势重构——基于全球视野的价值链攀升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碳交易市场 不确定性 清洁发展机制 价值链 市场偏向
【摘要】:2013年以来,EUA和CER价格持续下挫,全球碳交易市场充满不确定性。当前的不确定性对我国意义重大:一方面造成我国基于CDM项目的传统绝对优势缺失,另一方面为我国从市场化角度实现国家低碳优势重构带来机遇。不确定性下会产生市场细分效应和市场均衡效应,通过基于价值链的迂回攀升可以重构国家低碳优势。将此不确定性周期作为低碳战略机遇期,从顶层设计出发确立市场偏向型低碳发展战略,在市场层面构建国内碳交易市场并完善碳金融体系,有助于我国摆脱全球碳市场价值链低端锁定,重构国家低碳优势。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暨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攻关项目“应对国际资源环境变化挑战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09&ZD021)
【分类号】:X196
【正文快照】: 一、引言碳交易是全球化背景下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市场化方法。自2005年《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以来,全球碳交易体系渐趋成熟。国际社会已普遍认识到,灵活的跨境减排机制有助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缔约方在承诺期内完成量化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1]。《京都议定书》框架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曾铮,张亚斌;价值链的经济学分析及其政策借鉴[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5期
2 隗斌贤;揭筱纹;;基于国际碳交易经验的长三角区域碳交易市场构建思路与对策[J];管理世界;2012年02期
3 周晓唯;张金灿;;关于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路径的思考[J];经济与管理;2011年03期
4 陈波;刘铮;;全球碳交易市场构建与发展现状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杨超;李国良;门明;;国际碳交易市场的风险度量及对我国的启示——基于状态转移与极值理论的VaR比较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年04期
6 高山;;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对策研究[J];生态经济;2013年01期
7 赵盟;康艳兵;冯升波;高海然;;我国CDM项目的发展动态、问题与建议[J];中国能源;2011年04期
8 郑爽;张敏思;;2012年欧盟碳市场评述[J];中国能源;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勇;;现代服务业/制造业的发展与产品服务化的关系[J];商业研究;2006年21期
2 张路路;曾铮;唐宇;;两国产品内贸易的利益分配:基本模型及其经验应用[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3 江爱平;李湘黔;;产品内分工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J];改革与战略;2010年10期
4 沈娅莉;;后京都时代我国清洁发展机制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甘肃理论学刊;2012年04期
5 许南;;中国银行业跨国经营的过渡性选择[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阳正发;;国内低碳经济研究的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29期
7 任志娟;;碳税、碳交易与行政命令减排——基于cournot模型的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8 郭岚;;考虑碳交易和信用评级的减排组合激励机制设计——以盐化企业为例[J];财会月刊;2012年36期
9 唐葆君;申程;;碳市场风险及预期收益——欧盟排放贸易体系与清洁发展机制的比较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10 周林;张振文;梁菁华;;论陕西省碳交易市场的构建[J];广东农业科学;201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晓唯;张金灿;;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路径分析[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曾鸣;;要素结构与中国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A];湖南省商业经济学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筹备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8年
3 孙莉;刘春兰;陈操操;李铮;;CDM的发展现状前景及中国应对策略分析[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南;金融业跨国并购动因、效率与运营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2 李湘黔;中国贸易悖论与产品内分工[D];湖南大学;2006年
3 张渠;银行国际化并购与绩效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4 张纪;产品内国际分工:动因、机制与效应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5 周虹;全球价值链视角的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任家华;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的地方产业集群升级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7 曹明福;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利益分配[D];西北大学;2007年
8 张娟;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卜国琴;全球生产网络与中国产业升级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10 赵杰;国内商品税与进出口商品税的协调[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靖;附加价值来源转化:基于技术进步与分工深化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陈奉磊;基于垂直型价值链治理结构的我国制造业升级路径分析[D];东华大学;2011年
3 丁卓君;服装产业全球价值链治理与中国供应端应对战略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4 宗志刚;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孟蒋轲;中小企业战略转型中行业选择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刘艳艳;内蒙古低碳经济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郭敏;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研究[D];海南大学;2011年
8 向丽;基于产品内分工的我国加工贸易升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董荣娜;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的完善[D];天津大学;2011年
10 王兴强;全球价值链利益分配[D];东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万牍;;我国发展“碳金融”正当其时[J];中国科技投资;2008年07期
2 王普查;论传统价值链分析的创新[J];当代财经;2003年07期
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应对气候变化课题组;张玉台;刘世锦;周宏春;;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与政策建议[J];中国发展观察;2009年08期
4 曾梦琦;;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南方金融;2011年01期
5 李建建;马晓飞;;中国步入低碳经济时代——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之路[J];广东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6 张辉;全球价值链理论与我国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5期
7 王伟;基于企业基因重组理论的价值网络构建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2期
8 邹亚生;孙佳;;论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选择[J];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07期
9 张勇;李炜;;应对气候变化的碳交易法律对策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10 蒋祥林,王春峰;基于SWARCH的VaR及压力测试值的一致性估计[J];管理科学;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仕聪;;清洁发展机制与碳交易市场[J];广东化工;2011年06期
2 雷立钧;荆哲峰;;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04期
3 吴限;;行政和市场解构:我国碳交易市场问题、条件和建构[J];前沿;2011年12期
4 宋润冬;吴国蔚;;基于SSP范式的清洁发展机制交易成本分析[J];中国物价;2010年07期
5 段茂盛;;清洁发展机制国际制度的现状和走向[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6年06期
6 黄平;王宇露;;我国碳排放权价格形成的研究——基于CDM项目的价值网络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年08期
7 赵黎明;张涵;;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风险管理问题探析[J];中国市场;2010年41期
8 张芳;邹俊;;碳交易背景下我国CDM项目发展问题研究[J];商业时代;2011年18期
9 李玉琦;清华大学—日本丰田通商会社清洁发展机制(CDM)合作项目召开第一次联合讨论会[J];能源研究与利用;2004年02期
10 戴伟娣;;清洁发展机制简介[J];生物质化学工程;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忠民;郑长德;;碳金融时代中国面临的挑战[A];2010’第五届绿色财富(中国)论坛会刊[C];2010年
2 周志家;;不确定性条件下的风险决策——以德国大气质量标准化为例[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高晓露;杨柳;;清洁发展机制与我国林业碳汇的发展[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王守雷;高宇;;浅析清洁发展机制的理论基础[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5 周晓唯;张金灿;;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路径分析[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刘德顺;郑照宁;潘滔;;清洁发展机制与先进的能源利用技术引进[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7 王伟;刘尚余;赵黛青;;清洁发展机制(CDM)与我国生物质能的规模化发展[A];2004年中国生物质能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廖玫;杨椺椺;刘会政;中国碳交易市场研究课题组;;中国碳交易市场的不确定性与约束条件分析框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9 王媛;朱显梅;陈铁楠;;清洁发展机制(CDM)意义及发展现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10 胡敏;;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研究[A];第四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丹;中日加强清洁发展机制合作[N];中国环境报;2006年
2 刘永;专家:全球一半清洁发展机制市场在中国[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3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董红敏 李玉娥;清洁发展机制为畜禽粪污减排提供新机遇[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7年
4 记者 樊江涛;专家呼吁我省企业莫失良机[N];河北日报;2006年
5 ;清洁发展机制在全球范围及我国的进展概述[N];中国财经报;2009年
6 姜虹;清洁机制基金获国务院批准[N];中国化工报;2007年
7 一峰;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门户网站开通[N];中国环境报;2007年
8 张可兴;中日清洁发展机制研讨会召开[N];山西日报;2007年
9 潘俊长邋本报记者 雷黎丽;签订CDM项目 预计减排收益9.8亿[N];乐山日报;2008年
10 星文;清洁发展机制基金及相关项目实施[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航;中国清洁发展机制与碳交易市场框架设计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2 刘年磊;基于不确定性的环境系统风险优化决策模型研究与应用[D];天津大学;2012年
3 陈坤;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4 张质明;基于不确定性分析的WASP水质模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5 朱谦;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清洁发展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6 刘会齐;环境利益论[D];复旦大学;2009年
7 孙艳;不确定条件下的城市固废管理系统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8 王yN;基于计算智能方法的河流水质管理数字模拟研究与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9 李丕东;中国能源环境政策的一般均衡分析[D];厦门大学;2008年
10 李丽娜;上海市多介质环境中持久性毒害污染物的健康风险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媛;我国实施清洁发展机制法律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菲菲;我国清洁发展机制的立法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丁海兵;清洁发展机制在中国可再生能源领域实施进展与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4 庄碧兰;我国排污许可证交易财务影响及其相关会计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5 马忠磊;基于清洁发展机制的能源结构改善与风险预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年
6 江淑敏;我国碳市场构建的设想[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杜莉;清洁发展机制下的中国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8 吴志姣;论温室气体减排量资源国家所有权[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9 赵子明;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清洁发展机制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10 汤晓芸;民用建筑室内空气质量的分析与评价[D];东华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480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148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