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产业集群内知识溢出的途径、效应与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06 23:16

  本文关键词:产业集群内知识溢出的途径、效应与对策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知识溢出 知识溢出效应 对策


【摘要】:本文在阐述产业集群知识溢出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产业集群内知识溢出的途径,提出了促进产业集群知识溢出效应的对策,以提升集群内企业的竞争力。
【作者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
【基金】:贵州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基于集群效应的贵州中小企业竞争力研究”,编号:黔科合体R字[2011](2033)号
【分类号】:F062.9
【正文快照】: 产业集群及其知识溢出的内涵Ohlin(1931)认为,某产业聚集在某一特定地区主要是因为,该地区能够提供该产业良好发展的要素,这就是所谓的要素禀赋理论。Porter(1998)认为,产业集群是在某一特定区域内互相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产业集群不仅在同一空间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魏剑锋;;知识溢出、社会网络与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J];北方经济;2008年16期

2 王丹;陈芳芳;;知识溢出的途径及对策分析[J];北方经济;2010年02期

3 王长峰;杨蕙馨;;企业集群中知识溢出的途径分析[J];商业研究;2009年01期

4 赵勇;白永秀;;知识溢出:一个文献综述[J];经济研究;2009年01期

5 杨之雷;;产业集群知识溢出效应下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博弈分析[J];价值工程;2009年04期

6 刘和东;;产业集群中的知识溢出及其效应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08期

7 李长玲;隐性知识共享的障碍及其对策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年02期

8 郭韧;曾国祥;;产业集群的知识溢出效应研究[J];中国市场;2007年4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翁智刚;产业集群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丹;陈芳芳;;知识溢出的途径及对策分析[J];北方经济;2010年02期

2 李静;陈圣群;;产业集群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3 陈旭;陶小马;谭婧;;城市背景下的知识溢出研究述评[J];城市规划学刊;2011年05期

4 晏宗新;董瀛飞;;集群效应、企业研发与产业升级——兼论广东的区域创新政策[J];产业经济研究;2010年02期

5 李平;宫旭红;;国际引文技术知识扩散对中国技术创新的影响[J];产业经济评论;2011年03期

6 林忠;孙灵希;;分形隐性知识管理视角下的组织智商生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7 周慧;曹广喜;;经济集聚与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分析——来自江苏的证据[J];当代财经;2010年09期

8 胡健;焦兵;;我国西部能源产业技术溢出与产业集聚累积循环效应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1年04期

9 陈艳;邬力祥;;精神卫生人力资源空间集聚的原因及政府责任研究[J];东南学术;2012年03期

10 从峰;;图书馆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立雨;师萍;;创新活动中企业间知识溢出效率测度模型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潘东华;单元;;基于项目的虚拟组织知识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A];全国第十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刘胜;;知识溢出、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的证据[A];《中国区域经济》2012年第4期(总第19期)[C];2012年

4 杨皎平;侯楠;徐雷;;知识溢出对集群创新绩效的影响:以竞争程度为调节变量[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富洋;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创新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吴志新;服务外包模式下组织知识共享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与外包绩效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余冬筠;区域创新的效率及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李晗斌;FDI对中国工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于建政;建筑施工项目知识共享与项目绩效间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张战仁;地理空间视角下我国区域创新非均衡发展的时空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建吉;全球技术网络及其对地方企业网络演化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许静;约束结构视角下高技术产业集群演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9 严敏;工程咨询企业组织运行机制创新路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曾冰;基于知识吸纳的老工业城区转型发展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靖;附加价值来源转化:基于技术进步与分工深化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王梓蓉;基于产业集聚的知识溢出与区域创新增长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艾娇;山东省知识溢出及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喜闻;核心企业主导的技术创新联盟稳定性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1年

5 魏芳兰;在华外资零售业的知识溢出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黄贤凯;广东高技术产业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汪海波;产业集聚对区域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龚琳玲;高科技产业集群中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博弈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9 熊鑫;企业科研团队内部隐性知识转移激励机制研究[D];广西工学院;2011年

10 张洪波;省域创新的影响因素与知识溢出效应的空间统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剑锋;;知识溢出、社会网络与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J];北方经济;2008年16期

2 王缉慈;中国地方产业集群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意义[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年04期

3 臧良运;企业知识溢出效应与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J];北方经贸;2004年11期

4 黄勇;浙江“块状经济”现象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1999年05期

5 刘友金,黄鲁成;产业群集的区域创新优势与我国高新区的发展[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02期

6 刘戒骄;企业兼容竞争的博弈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2期

7 金碚;企业竞争力测评的理论与方法[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3期

8 蔡宁,杨闩柱,吴结兵;企业集群风险的研究:一个基于网络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4期

9 冯丽,李海舰;从竞争范式到垄断范式[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9期

10 杨瑞龙,冯健;企业间网络的效率边界:经济组织逻辑的重新审视[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鲁开垠;产业集群核心能力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2 杨静文;创业理论视角下企业集群发育形成机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3 孙兆刚;知识溢出的发生机制与路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朱秀梅;知识溢出、吸收能力对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慕周;隐性知识的转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力然;中小企业产业集群透视[J];中国中小企业;2004年05期

2 赵江明,刘金红;企业家与产业集群的发展:创业、创新与社会资本[J];乡镇经济;2004年06期

3 徐维祥,唐根年;基于产业集群成长的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实证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4年06期

4 刘奇中;产业集群 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J];价格与市场;2004年06期

5 戴双兴;21世纪我国高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思考[J];云南科技管理;2004年03期

6 刘恒江,陈继祥,周莉娜;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研究的最新动态[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年07期

7 程丽霞,杨洁;产业集群与产业竞争力提升[J];长白学刊;2004年04期

8 徐颖,张少杰;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动因及模式[J];经济纵横;2004年08期

9 朱海就;从“能力”角度研究产业集群的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年05期

10 刘轩;北京:产业集群需全面升级[J];投资北京;200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芬;;船舶产业集群研究进展及启示[A];第五届长三角地区船舶工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朱海燕;;产业集群背景下知识密集型服务机构嵌入机制:类型、嵌入程度及其影响因素[A];第五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暨研究会理事会论文集[C];2009年

3 龙丽梅;;宝鸡产业集群发展下的中小企业成长[A];《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景元;马建兵;;浅析节约型产业集群的构建[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5 张树巍;;培育产业集群创建经济强市[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6 刘鹏;;政策引导产业集群发展[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7 唐长春;;浅析开发区发展产业集群的策略[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8 张金海;刘雯;;浅谈廊坊市产业集群科学发展的对策[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9 李少武;;论产业集群的效应及发展[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10 马力;;以产业集群为指向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上)[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江辉 王泽平;产业集群策动增长方式嬗变[N];安徽日报;2005年

2 金兑;要大力促进和发展产业集群[N];安庆日报;2005年

3 阎星 王吉泉(作者阎星系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主任王吉泉系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工作人员);成都发展产业集群的思路和主要方式[N];成都日报;2004年

4 穆延奎;发展产业集群 壮大县域经济[N];中国改革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明慧;产业集群不是简单归大堆[N];中国改革报;2005年

6 钟欣;产业集群:区域经济增长的“加速器”[N];中国改革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宋时飞;集群符合工业化的内在规律[N];中国经济导报;2004年

8 张彦明 卞溪;产业集群造就了航母[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9 钱志新;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N];证券日报;2003年

10 仲 钦;产业集群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方式[N];中国质量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翠娥;河北省县域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 李士忠;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集群[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郑才林;生产性服务对不同阶段产业集群竞争力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孙霞;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周均旭;产业集群人才吸引力及其影响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李新;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及运行效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7 纪玉俊;产业集群的网络组织分析[D];山东大学;2009年

8 陈娆;基于产业集群的乡镇企业竞争优势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9 郑宏星;基于制度的产业集群演进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10 董ng;基于复杂性的产业集群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康波;广西临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2 曹旭鑫;长沙市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3 闵鹏;基于动力机制的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4 张雁琳;基于产业集群的学习型区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5 彭晖;产业集群视角下四川省产业发展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6 余泽海;安徽省产业集群实证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08年

7 张燕;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09年

8 麻昌港;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实证分析和对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9 郑朝明;基于产业集群的社会资本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8年

10 于蓬蓬;吉林省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498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1498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0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