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基于CGE模型的海洋生态补偿与宏观经济效应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发布时间:2017-11-08 10:19

  本文关键词:基于CGE模型的海洋生态补偿与宏观经济效应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CGE模型 生态补偿 海洋自然资源 SAM 资源乘数


【摘要】:构建包含海洋自然资源要素和海洋主体信息的CGE模型,应用SAM表提供的基础数据,以山东省为例研究了不同情景下海洋生态补偿以及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收入、企业收入、政府收入和居民消费福利水平等受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提高企业对海洋的转移支付率引致海洋生态补偿量增加幅度最高,提高居民对海洋的转移支付率引致海洋生态补偿量增加的幅度次之,提高增值税率引致海洋生态补偿量增加的幅度居第三位,提高政府对海洋的转移支付率引致海洋生态补偿量增加的幅度最小;2)提高增值税率虽然能够引起海洋生态补偿量的显著增加,但是将会引起国内生产总值、企业收入以及居民福利水平的显著下降而表现出明显的负面经济效应;3)分别提高居民、企业和政府对海洋的转移支付率所引起的居民、政府和企业收入以及居民福利水平下降的幅度相对比较小;4)海洋自然资源供给、劳动供给和经济资本供给的海洋生态补偿量乘数均为正值,即生产过程中三类初始生产要素的增加都会引致海洋生态补偿量的增加。
【作者单位】: 青岛大学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GL005)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2YJCZH009)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BS2012HZ002)
【分类号】:P74;X196
【正文快照】: 海洋生态系统给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生产和生活空间。但是在开发利用海洋的过程中,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和污染物排放使得海洋生态系统面临严峻的发展形势。为了促进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对海洋生态系统进行生态补偿,保护海洋环境引起相关研究者和沿海部门的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2 陈东景;;包含海洋自然资源的社会核算矩阵的编制[J];统计与决策;2015年20期

3 刘春腊;刘卫东;;中国生态补偿的省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4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国平;王正攀;曹跃群;;对农业资本存量K估算的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2 郭东旭;;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3 王磊;郭义民;;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估计[J];北方经济;2009年18期

4 李瑞娟;孙琳琳;;中国省际资本使用效率测算:1981~2005[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司先秀;;我国区域电信业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陈金保;何枫;赵晓;;税收激励对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及其实证效果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李声明;陈晓毅;;我国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增长因素的测算分析[J];商业研究;2008年07期

8 刘振滨;;我国流通产业成长路径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11期

9 陈春华;路正南;;能源强度与经济增长相互制约关系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08期

10 高建刚;;制度变迁、空间外溢效果对经济增长的贡献[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万永坤;董锁成;王隽妮;毛琦梁;;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污染联动效应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3 黄少安;韦倩;;合作与经济增长[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5 黄蕊;朱永彬;王铮;;经济平稳增长下的城市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高峰预测——以上海市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6 曲兆鹏;姜晓华;;二元性劳动力市场政策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讨论稿)[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胡芳;周培明;张智敏;;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基于武汉市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数据[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陈伟;严长清;吴群;李永乐;;开发区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江苏省面板数据的估计与测算[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马虎兆;栾明;;天津市服务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A];2008中国服务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博;;中国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再考察:1978-2004[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瑞;对外贸易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影响机理及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杨博琼;FDI对东道国环境污染的影响[D];南开大学;2010年

6 蒋欣;金融自由化、资产市场波动与经济危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马元;货币量值的经济周期波动模型[D];南开大学;2010年

8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迟诚;我国贸易与环境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艳;中国服务业FDI的技术溢出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昭;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栋;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良玉;中国能源效率空间分布格局及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曾鸿志;中国高企业储蓄原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5 章辉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张夏;我国区域技术进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孙亮;我国服务业演进的阶段性特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朱平;FDI对江苏经济增长作用的地区差异性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9 徐丹;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技术创新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10 谢阿敏;国际技术扩散对中国地区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欣;蔡银莺;;农田生态补偿方式的选择及市场运作——基于武汉市383户农户问卷的实证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05期

2 肖建红;陈绍金;于庆东;陈东景;刘华平;;基于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皂市水利枢纽工程的生态补偿标准[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05期

3 孔凡斌;;生态补偿机制国际研究进展及中国政策选择[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冯凌;;基于产权经济学“交易费用”理论的生态补偿机制建设[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5期

5 赵雪雁;董霞;;最小数据方法在生态补偿中的应用——以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为例[J];地理科学;2010年05期

6 陈传明;;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地理科学;2011年05期

7 熊鹰,王克林,蓝万炼,齐恒;洞庭湖区湿地恢复的生态补偿效应评估[J];地理学报;2004年05期

8 张伟;张宏业;张义丰;;基于“地理要素禀赋当量”的社会生态补偿标准测算[J];地理学报;2010年10期

9 赵翠薇;王世杰;;生态补偿效益、标准——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地理研究;2010年04期

10 李青;张落成;武清华;;太湖上游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支付意愿问卷调查——以天目湖流域为例[J];湖泊科学;201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彭诗言;中国环境产业发展中的生态补偿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刘丽;我国国家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江秀娟;生态补偿类型与方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李祥;论中国生态补偿制度的完善[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3 马丹丹;流域视角下我国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新章;谢高地;张其仔;周海林;郭朝先;汪晓春;刘荣霞;;中国生态补偿的实践及其政策取向[J];资源科学;2006年04期

2 杨光梅;闵庆文;李文华;甄霖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我国生态补偿研究中的科学问题[J];生态学报;2007年10期

3 洪尚群;潘岳;;生态补偿:呼唤统一的发展规划[J];科技导报;2008年02期

4 徐琦;;谁来补?补给谁?补多少?怎么补? 生态补偿尚需平衡多重利益 专家建议:在权利义务相对固定的小范围内,可自发建立协调机制[J];今日国土;2008年03期

5 赖力;黄贤金;刘伟良;;生态补偿理论、方法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8年06期

6 谢剑斌;何承耕;钟全林;;对生态补偿概念及两个研究层面的反思[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08年02期

7 冯艳芬;王芳;杨木壮;;生态补偿标准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9年04期

8 李晓光;苗鸿;郑华;欧阳志云;;生态补偿标准确定的主要方法及其应用[J];生态学报;2009年08期

9 易惠明;;征地生态补偿的内涵浅析[J];今日科苑;2010年10期

10 陈静;张虹鸥;吴旗韬;;我国生态补偿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热带地理;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贤金;;土地生态补偿:模式类型、价值基础与实现路径[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8:土地生态学——生态文明的机遇与挑战[C];2008年

2 李永宁;;生态补偿法学涵义的经济学分析[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3 刘俊威;吕惠进;;生态补偿理论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4 严力蛟;;生态补偿及其在实施过程中有关问题的探讨[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分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王超宇;邸永召;;生态补偿制度之探究——以正外部性的生态补偿为视角[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6 谢维光;陈雄;;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进展述评[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2)[C];2008年

7 施燕;陈原笑;苏倪;;生态补偿概念辨析[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任诗君;;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理论与实践探索[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陈逸;黄贤金;胡初枝;;基于生态补偿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以江苏省沿海地区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李文华;;北京市森林的生态服务与生态补偿[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6分会场都市型现代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本太;生态补偿体系建设的基本方向[N];中国环境报;2005年

2 赵凡;矿产开发生态补偿纳入国家试点[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3 ;浙江生态补偿走向制度化[N];人民日报;2006年

4 阮晓琴;环保总局将在四领域试点生态补偿[N];上海证券报;2007年

5 记者 陈浩;环保总局:四个重点领域开展生态补偿试点[N];商务时报;2007年

6 顾瑞珍邋丁冰;环保总局:生态补偿试点将在四领域展开[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7 郑晓波;我国将在四领域开展生态补偿试点[N];证券时报;2007年

8 记者 王立忠;我市4个县(市)区获省政府生态补偿[N];铁岭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徐琦;生态补偿尚需平衡多重利益[N];中国环境报;2008年

10 农工党中央副主席 刘晓峰;加快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N];人民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立洪;生态补偿量化方法及其市场运作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2 宋蕾;矿产开发生态补偿理论与计征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3 余璐;生态补偿的政府间供给议价[D];暨南大学;2009年

4 金艳;多时空尺度的生态补偿量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黄润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6 王燕;水源地生态补偿理论与管理政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7 何承耕;多时空尺度视野下的生态补偿理论与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尤艳馨;我国国家生态补偿体系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9 田民利;基于区域生态补偿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10 刘丽;我国国家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饶云聪;生态补偿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2 林燕;生态补偿中的政府主导作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楚乔;我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4 李梅;我国生态补偿的哲学反思[D];新疆大学;2009年

5 郑麒;基于宁波余慈地区统筹规划的生态补偿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周劲松;我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7 张晓静;政府在生态补偿中的主导作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8 江秀娟;生态补偿类型与方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刘翠;建立生态补偿的依据及其意义[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王女杰;基于生态服务和生态消费的区域生态补偿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567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1567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1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