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謇主要经济思想及实践
发布时间:2017-11-13 08:02
本文关键词:论张謇主要经济思想及实践
【摘要】: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祖籍南通,1853年7月1日生于江苏;海门常乐镇一个富裕农民兼小商人家庭,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状元实业家,也是立宪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天资聪颖,自幼勤奋好学,饱读经史。15岁考中秀才;20岁后先后任通州知州孙云锦、晚清名将吴长庆幕宾。32岁时考中第二名举人。1894年(光绪二十年)参加恩科会试,高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27年科考生涯,在游幕生活中深解人民的疾苦。张謇一生跨越了清末和民初两个时代。前半生的读书科考和游幕生涯共四十多年,后半生的创办实业和从政生涯有三十余年。这一时代正是中国内忧外患并存,新旧思想杂糅的大乱世:1895年中日甲午海战爆发,清政府昏庸腐败,洋务派代表李鸿章妥协求和,签订《马关条约》,割地赔款。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借机更为疯狂地向我国输出商品,并得寸进尺地欲向我国进行资本输出,这无疑极大地冲击了仍处在幼儿期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张謇正是在这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毅然决然地放弃“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路径,回到家乡江苏南通开始他的实业救国的征途。从1895年开始,张謇陆续在南通、海门等地兴办了一系列近代企业,并形成了以大生纱厂为核心的大生企业集团。与此同时,在南通创办了一批教育、文化事业,使南通较早地走上早期现代化的道路,使其成为近代著名的实业家和教育家。 张謇在经济思想方面充分体现了时代特征。他的经济思想和实践不仅在当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影响,,而且有些思想对今天仍具有很大的启迪意义,其中的某些思想在今天看来也是比较前沿的。由于张謇所处时期的特殊性,张謇经济思想研究是个既有难度又极有意义的课题。尤其是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当前,其研究意义更值得关注。 本文分五大部分详细阐述了张謇的主要经济思想和实践:第一章介绍了张謇的传奇人生和其所处的历史背景;第二章介绍了张謇实业救国经济思想及实践,实业救国是张謇经济思想的灵魂。在这一部分详细论述了“棉铁主义”思想,主张以棉纺织业和钢铁工业为中心,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第三章论述了实业和教育相结合。张謇在继“实业救国”之后,喊出了“教育救国”的口号,并开创性的论述了“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的辨证统一关系。张謇把实业和教育的地位生动形象地阐述为“父教育、母实业”,这是其经济思想的有效演进。第四章论述了张謇经济思想的特色——民本思想。在张謇经济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中,丰富的民本思想成为其整个经济思想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第五章论述了张謇经济思想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并客观地对张謇及其经济思想进行了历史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092.6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常馨鑫;张謇在南通的文化产业实践研究[D];汕头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797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179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