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第三配置思想研究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第三配置思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 恩格斯 第三配置 社会关系 社会意识
【摘要】:第三配置是社会关系和社会意识通过制约资源配置而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施加的结构性影响。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济学体系里,对第三配置的研究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在某种程度上构成其经济学发展的另一个倾向和另一条线索。他们提出了将物质生产、人类自身生产和精神生产三种生产相结合的理论,主张通过这三种生产之间的矛盾运动来把握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马克思建立了三种社会形态学说及其具体化和特殊化形式——五种社会形态学说,在事实上构筑了市场配置、国家配置和社会配置三种配置在历史维度上的辩证关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研究第三配置理论时发展了社会人分析范式,聚焦于个人和集团在社会中和通过社会而发生的经济行为。他们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其他生产方式的研究,主要是在货币、资本与劳动理论,生产、分配与交换理论,以及经济运行理论等方面的研究,留下了许多第三配置思想资料。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信用中第三配置的洞见,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和历史演化具有重要的价值。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共同体权力是制度变迁的约束条件,为建立一个规范的制度变迁的社会权力——经济效率分析框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还指出了社会变量在制度变迁的路径演化中的作用和影响。私有制的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和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是第三配置与宏观制度变迁分析的重要案例。恩格斯关于日耳曼土地制度一系列变迁的深刻论述,则是研究第三配置在微观制度变迁中作用的典范。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F091.91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仕军;重新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剥削现象——一个劳动的角度[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尹德洪;;马克思产权理论和现代西方产权理论比较[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3 黎武;甘小立;;企业理论:基于演进经济学视角的考察[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吴永生;对警察执法主体合法性的分析[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5 杨素梅;专用性投资交易的经济分析[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6 卢文忠;;试论构建配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重要意义[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7 陈景辉;中国对前苏联法的继受:以法概念的分析为中心[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8 杨娟;;司法困境与司法和谐之冲突与解构——以对司法程序利用率的法社会学分析为切入点[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汪红梅;罗良文;;李斯特经济思想述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张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经济功能:基于诺斯意识形态理论的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艳军;刘则渊;;论科学技术的道德评价[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胡象明;鲁萍;;WTO对中国政府管理的挑战及其对策[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3 张凤奎;张志宇;;打造责任政府——通向和谐社会之路[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4 黎秀蓉;;制度是博弈的结果:国家理论[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5 黄卫平;郑超;;人民政协发展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优势[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协商民主与社会和谐”政治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6 郭旭东;;岛内语言与大陆语言的差异表现及其对两岸交流的影响[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八辑)[C];2011年
7 舒志定;;马克思教育思想研究的基础与路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鲁路;;哈贝马斯交往概念的思想起源[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李华荣;;平等主义的良心——柯亨思想的一种政治哲学考量[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陈钢;;公共领域型变的传播学观照[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7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8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淑辉;当代中国交往理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835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183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