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贸易隐含碳变化驱动因素分析模型及应用
本文关键词:出口贸易隐含碳变化驱动因素分析模型及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出口贸易 隐含碳 驱动因素 投入产出 结构分解分析
【摘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是区域间气候变化谈判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研究区域出口商品中隐含的碳排放及其增长的驱动因素,通过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嵌套的结构分解分析(SDA)模型,测度能源消费结构等九个因素对出口贸易隐含碳变化的作用,并以江苏省为背景进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与1997—2002年相比较,江苏省在2002—2007年出口贸易隐含碳迅猛增长,出口结构变动、最终需求扩张及出口规模扩张是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而能源使用效率的改善则是减少隐含碳排放的主要原因。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商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71203055)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2YJCZH039)
【分类号】:X196;F752.62;F224
【正文快照】: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CO2排放总量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控制、减缓CO2排放成为当务之急。据测算,2015年我国化石燃料燃烧导致的CO2排放量约为91.8亿吨,其中源自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比重分别为81.0%、13.2%和5.8%[1]。国际贸易的发展使得生产和消费发生分离,现有相关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景华;SDA模型的加权平均分解法及在中国第三产业经济发展分析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2004年09期
2 刘强;庄幸;姜克隽;韩文科;;中国出口贸易中的载能量及碳排放量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8期
3 郭朝先;;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增长因素分析——基于SDA分解技术[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12期
4 黄敏;刘剑锋;;外贸隐含碳排放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I-O SDA模型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04期
5 杜运苏;张为付;;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增长及其驱动因素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2年03期
6 廖华;魏一鸣;;“十二五”中国能源和碳排放预测与展望[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年02期
7 李艳梅;付加锋;;中国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增长的结构分解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8期
8 余慧超;王礼茂;;中美商品贸易的碳排放转移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9年10期
9 尚红云;蒋萍;;中国能源消耗变动影响因素的结构分解[J];资源科学;2009年02期
10 赵玉焕;李洁超;;基于技术异质性的中美贸易隐含碳问题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剑雨;谢敏;;民用航空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关联分析——基于2002年全国投入产出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计军平;刘磊;马晓明;;基于EIO-LCA模型的中国部门温室气体排放结构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3 韩嵩;;我国现代物流业的产业关联研究[J];数据;2010年01期
4 刘宇;电信业对区域GDP影响的证实研究——以广东省和青海省为例[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张迪;魏本勇;方修琦;;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2002年中国农产品贸易隐含碳排放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6 李怀政;林杰;;碳排放、技术进步与出口贸易结构研究[J];商业研究;2012年01期
7 邵扬;梁亮;张屹山;;基于投入产出的物流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吕美锦;;物流业在广东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0年12期
9 李艳梅;杨涛;;中国产业结构演进的节能效应计量——基于1987-2007年的投入产出分析[J];财经科学;2012年03期
10 黄伟,张阿玲,张晓华;我国区域间最终需求带动效应比较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辉;中国产业结构的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易振华;垂直专业化所有权选择探析[D];南开大学;2010年
3 闫云凤;中国对外贸易的隐含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彭远新;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多尺度分析和反演[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慧;基于能值分析的植物生物质能评价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许春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路交通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7 周慧;面向产业低碳发展的金融服务系统及传导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8 张福明;企业成长与生产率、盈利能力的动态关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9 莫纯政;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根源的马克思主义解读[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李军军;中国低碳经济竞争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亮;农林生物质气化炉开发及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李红亮;铁路运输业国民经济贡献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岚;浙江省就业结构:各行业吸纳就业能力的实证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4 杨波;能源密集型企业碳排放风险识别、评估与管理[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5 许优美;天津市产业链及其演化趋势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6 王宁;我国产业结构现状及变动趋势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7 张珊珊;中国制造业贸易隐含碳估算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陈曦;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林海伟;纤维质降解物醚化制备液体能源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何慧慧;东亚地区垂直分工背景下中国贸易中的隐含碳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本勇;方修琦;王媛;杨会民;张迪;;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国际贸易碳排放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2 李景华;SDA模型的加权平均分解法及在中国第三产业经济发展分析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2004年09期
3 刘强;庄幸;姜克隽;韩文科;;中国出口贸易中的载能量及碳排放量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8期
4 郭朝先;;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增长因素分析——基于SDA分解技术[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12期
5 王峰;香港转口贸易与美中贸易逆差[J];国际贸易问题;2004年05期
6 陈向东;王娜;;国际贸易框架下出口国能耗-环境成本问题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03期
7 沈利生;唐志;;对外贸易对我国污染排放的影响——以二氧化硫排放为例[J];管理世界;2008年06期
8 黄敏;蒋琴儿;;外贸中隐含碳的计算及其变化的因素分解[J];上海经济研究;2010年03期
9 张友国;;中国贸易含碳量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经济学(季刊);2010年04期
10 陈迎;潘家华;谢来辉;;中国外贸进出口商品中的内涵能源及其政策含义[J];经济研究;2008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艳梅;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能源需求及保障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晓东;王伯仁;;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师;2007年04期
2 于溯泳;;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基于商品和服务出口的实证分析[J];时代经贸;2008年S1期
3 韩轶;对衡量出口贸易发展水平的指标设计[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3年01期
4 赖明勇 ,周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及外溢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5年08期
5 韩磊;;绿色壁垒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6年07期
6 李小进;许焱;;我国出口贸易的环境效应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2006年10期
7 周阳;;我国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8 柴敏;;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内资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6年07期
9 王洪庆;;外资企业出口与我国内资企业出口关系研究[J];商业研究;2007年02期
10 周勤;;出口贸易对徐州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德明;;进一步发展江苏对香港的出口贸易[A];百年沧桑论香港——江苏省暨南京市各界举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2 张传国;陈蔚娟;;中国能源消费与出口贸易关系实证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李玫瑰;;农产品出口应对绿色壁垒的策略分析[A];“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论文集[C];2005年
4 于溯泳;;中国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在商品和服务出口分类基础上的实证分析[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建清;沈铭辉;;美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战略性出口贸易政策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扩大会议暨“当代世界经济格局下的中美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耿伟;巩思媛;;中国要素市场扭曲及其对出口贸易的影响[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C];2012年
7 张利军;李友莲;;适应国际植物检疫要求,发展我国果品出口贸易[A];当代昆虫学研究——中国昆虫学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李伟伟;;浅谈出口农产品面对绿色壁垒[A];2006-2007年度标准化学术研究论文集[C];2008年
9 陈光远;;机制砂对台出口的现状与前景[A];首届机制砂石生产与应用技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张二震;戴翔;;“净出口负贡献说”辨析[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2012):——稳中求进的中国经济[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沙砂 程玲;入世三年 河北出口呈现四大特点[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张朝晖;福建外贸出口大幅增长[N];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
3 同济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陈飞翔;以政策鼓励出口[N];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4 中国染料工业协会秘书长 田利明;出口增长 进口减少[N];中国纺织报;2007年
5 郭红雨 李芙蓉;河北对俄罗斯出口减半[N];中国税务报;2006年
6 邓小明;出口限价放缓硅锰出口步伐[N];中国冶金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巫望群;砂石出口被禁,,闽砂石业“危”“机”相连[N];海峡财经导报;2006年
8 王秋莉;2007:纺织品出口“暗流汹涌”[N];中华合作时报;2006年
9 记者 汪莹;对美出口增速明显放缓[N];嘉兴日报;2008年
10 本报评论记者 陈健;给当前产品出口系上“安全带”[N];嘉兴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露露;中国现阶段中小企业出口贸易及风险研究[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5年
2 赖永剑;出口贸易的技术进步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3 许和连;出口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4 孙艳琳;中国企业出口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模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5 施炳展;出口增长模式及其对经济增长模式的影响:跨国实证分析[D];南开大学;2009年
6 原小能;市场结构与出口贸易[D];南京大学;2002年
7 黄平川;出口贸易对中国企业生产率动态变化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8 李建春;FDI和出口贸易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影响差异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9 李军;企专多重异质性与出口行为:Melitz模型的拓展与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李军;企业多重异质性与出口行为:Melitz模型的拓展与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蕾;江苏省出口贸易对环境影响的研究[D];江苏大学;2008年
2 于海波;两岸间出口贸易增长的源泉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慎少辉;广东出口贸易与环境问题互动关系探析[D];暨南大学;2010年
4 樊园杰;出口贸易对中国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5 董晓雯;我国对外劳务输出与出口贸易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6 周小为;试论我国出口发展战略[D];东北财经大学;1986年
7 童伟伟;我国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传导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8 林丹;出口贸易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白勇;湖南省对美国出口贸易预警系统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10 盛锦;我国出口贸易问题及其安全警示[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906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190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