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中欧贸易隐含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基于MRIO模型和LMDI方法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20 21:24

  本文关键词:中欧贸易隐含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基于MRIO模型和LMDI方法的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MRIO GTAP 中国-欧盟 隐含碳排放 LMDI


【摘要】:文章基于GTAP8构建MRIO模型,计算了中国和欧盟基于生产端和消费端的CO2排放量,以及中国和欧盟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及行业分布,并采用LMDI方法将2004~2007年中欧双边贸易中隐含碳变化的影响因素分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基于生产端的CO2排放量明显高于消费端,欧盟则相反;中国是典型的隐含碳排放净出口国,欧盟则是典型的隐含碳排放净进口地区。2004~2007年,中国对欧盟出口隐含碳排放总量增加显著,其中出口规模的扩大是导致增加的主要原因,技术进步起着削减作用,结构效应总体为增加作用但程度很小;同期欧盟对中国出口隐含碳排放总量的增幅较小,其中规模效应起着增加的作用,而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则起着削减作用。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成果(14XNJ008)
【分类号】:X196;F752.7;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全球共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中确定一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依据是“发生在国家主权管辖范围内的所有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吸收”。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国际分工的深化,这一基于生产端的核算方式使得一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云凤;赵忠秀;王苒;;中欧贸易隐含碳及政策启示——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12年02期

2 鲁海帆;;我国出口产品能耗、CO_2排放及其对出口结构的影响[J];国际经贸探索;2011年12期

3 丛晓男;王铮;郭晓飞;;全球贸易隐含碳的核算及其地缘结构分析[J];财经研究;2013年01期

4 陈红蕾;翟婷婷;;中澳贸易隐含碳排放的测算及失衡度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3年07期

5 王有鑫;;征收碳关税对中国出口贸易和国民福利的影响——基于中美贸易和关税数据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3年07期

6 李艳梅;付加锋;;中国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增长的结构分解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8期

7 王媛;魏本勇;方修琦;和夏冰;杨会民;;基于LMDI方法的中国国际贸易隐含碳分解[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02期

8 李健;周慧;;中国碳排放强度与产业结构的关联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01期

9 周新;;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核算及贸易调整后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J];管理评论;2010年06期

10 闫云风;;中欧贸易碳排放转移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广月;;气候变化视阈下中国贸易发展方式的低碳转型[J];西部论坛;2012年01期

2 耿丽敏;付加锋;宋玉祥;;消费型碳排放及其核算体系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3 许冬兰;;生态环境逆差与绿色贸易转型:基于隐含碳与隐含能估算[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彭可茂;席利卿;彭开丽;;考虑碳排放的中美农产品贸易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引力模型的验证[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5 杜运苏;;我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研究新进展[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6 方修琦;王媛;魏本勇;王文琴;;中国进出口贸易碳转移排放测算方法分析与评价[J];地球科学进展;2011年10期

7 王文举;向其凤;;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核算及责任分配[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10期

8 杜运苏;张为付;;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增长及其驱动因素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2年03期

9 马晓微;崔晓凌;;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变化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10 杨帆;梁巧梅;;中国国际贸易中的碳足迹核算[J];管理学报;201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云凤;中国对外贸易的隐含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许泱;中国贸易、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张纪录;消费视角下的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赵捧莲;国际碳交易定价机制及中国碳排放权价格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汪臻;中国居民消费碳排放的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6 姜晓川;我国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7 王文超;中国省区能源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及预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8 向其凤;中国碳排放总量产业间分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9 朱德进;基于技术差距的中国地区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10 陈志建;中国区域碳排放收敛性及碳经济政策效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拟[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曦;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何慧慧;东亚地区垂直分工背景下中国贸易中的隐含碳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永超;碳关税的理论机制及对中国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刘婷婷;低碳经济与中国出口贸易的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欧阳洋;中日韩贸易竞争优势再比较[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6 景明;碳关税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刘甲庆;中国碳排放与出口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景冬冬;国际碳减排背景下我国碳权交易市场发展问题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9 薛雪;基于气候变化的南京城市生态系统碳收支估算[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10 仇善力;我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实证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本勇;方修琦;王媛;杨会民;张迪;;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国际贸易碳排放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2 吕延方;;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变化的决定因素——产业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02期

3 周建安;;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问题的灰色关联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年05期

4 沈可挺;李钢;;碳关税对中国工业品出口的影响——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评估[J];财贸经济;2010年01期

5 闫云凤;赵忠秀;王苒;;中欧贸易隐含碳及政策启示——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12年02期

6 闫云凤;杨来科;;金融危机条件下我国出口贸易向低碳经济转型[J];当代财经;2010年01期

7 张晓平;;中国对外贸易产生的CO_2排放区位转移分析[J];地理学报;2009年02期

8 李景华;SDA模型的加权平均分解法及在中国第三产业经济发展分析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2004年09期

9 刘强;庄幸;姜克隽;韩文科;;中国出口贸易中的载能量及碳排放量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8期

10 朱启荣;;中国出口贸易中的CO_2排放问题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艳梅;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能源需求及保障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有鑫;中国出口贸易中的内涵CO_2排放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2 杨会民;中国进出口贸易隐含碳的计算与影响因素结构分析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朝晖;;上海市碳排放的历史特征与远期趋势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07期

2 魏本勇;方修琦;王媛;杨会民;张迪;;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国际贸易碳排放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3 ;碳排放配给制带来的启示[J];节能与环保;2009年11期

4 邴绍倩;;食品“碳排放”标准及应对之策[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20期

5 ;国务院宣布我国到2020年降低碳排放40%~45%[J];纸和造纸;2010年02期

6 张雷;黄园淅;李艳梅;程晓凌;;中国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与减排途径分析[J];资源科学;2010年02期

7 巩帅臣;;湖南省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企业家天地;2010年01期

8 温景光;;江苏省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02期

9 王琴;曲建升;曾静静;;生存碳排放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J];开发研究;2010年01期

10 孙建卫;陈志刚;赵荣钦;黄贤金;赖力;;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碳排放足迹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亮;刘晶茹;;中国八大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2 王宁;;煤炭行业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措施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黄蕊;王铮;刘慧雅;刘晓;翟石艳;马晓哲;;中部六省的碳排放趋势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高扬;张晓明;周茂松;曾栋鸿;;城市居住社区交通碳排放特征及交通碳排放评估模型研究——以广州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杜宁睿;向澄;黄经南;刘沛;;家庭出行碳排放特征分析及规划启示——以武汉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张白玲;林靖s,

本文编号:12085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2085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5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