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伪劣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本文关键词:假冒伪劣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摘要】:在我国,假冒伪劣商品大量充斥市场,不仅严重损害消费者的经济利益、破坏资源配置,而且降低了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率。假冒伪劣问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现象。滋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买卖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由于假冒伪劣问题存在两大经济危害——逆向选择和资源配置低效,即次品如何将良品驱逐出市场造成市场失灵以及全社会范围内生产分配的效率低下,所以有必要在分析原因及危害的基础上,提出打假防治对策。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分类号】:F203.9
【正文快照】: 一、引言 住我阔现实的经济I}I,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其现象被认为是破坏rh场秩序,侵害合法经背企业和ifJ{赞杆利益的顽症。它破坏社会资源的配置,造成整个祉会的福利损失,而且人大降低了经济运行质量、运行效率,甚至危及经济运行的安全。 纵观肚纬经济发展史,横视各经济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洪军;体制转轨时期我国假冒伪劣现象的发生机制[J];北京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左美云;信息项目监理的管理学分析[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0年05期
2 吴东晓;对泰山风景区内修建索道的几点思考[J];中国园林;2001年04期
3 肖静华,谢康,江辉煌;广州市信息经济测度与比较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1999年02期
4 肖静华;高校社科数据库建设理论与实践——兼谈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伍舜德图书馆电子化建设[J];情报资料工作;1999年01期
5 刘海霞,李后卿;信息消费心理及行为分析[J];情报杂志;2004年02期
6 刘蓉,陈云燕;转轨时期税收征纳行为的博弈模型与对策分析[J];税务与经济;2005年02期
7 黄文平;搜寻理论的经济学社会学实证[J];经济师;2000年01期
8 秦军,赵玉伟;股市波动与政府双重金融政策目标——股市波动的博弈分析[J];江苏统计;2002年12期
9 雷勇 ,蒲勇健;最优要素投入组合与利润最大化原则[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年05期
10 肖艳玲,徐福缘;战略联盟的道德风险及其防范对策[J];科学管理研究;200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广君;基于IT的建筑企业价值链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2 崔佳颖;组织的管理沟通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3 赵元凤;中国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3年
4 朱剑刚;中国家具制造业信息化与竞争力提升[D];南京林业大学;2004年
5 卓武扬;IT产品价格论[D];四川大学;2004年
6 李莉;电子市场的逆向选择风险规避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刘平;基于价值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8 王艳玲;保险中介委托-代理法律制度的激励性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9 岳f ;中国房地产中介组织运营与管理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武刚;区域森林资源管理决策问题的理论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炜;证券市场中财经信息的传播现象初探[D];南昌大学;2007年
2 朱仲雄;加快贵州省建筑劳务市场发展的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3 刘海龙;“柠檬”市场:信息对称和消费者行为[D];北京理工大学;2006年
4 王学鑫;黑龙江省国企改革中企业并购的风险管理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5 陈静;加强税务稽查的税收信用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曹t,
本文编号:12100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210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