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成本内在化对我国环境敏感产业贸易竞争力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环境成本内在化对我国环境敏感产业贸易竞争力的影响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外贸易成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但是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集中于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力密集型和某些资本密集型产业。在这些产业的贸易中并没有适当地把自然资源利用、环境污染的防治等环境成本反映在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格之中,从而形成价格扭曲,促使环境利用不当,贸易所带来的社会损失就会大于其带来社会福利,加剧了环境与贸易的冲突。这些产业是在其生产过程中若不加以治理将直接或间接产生大量污染物的产业(国家环保总局),在获取原材料和消费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及人类与生物产生危害的产业,运行过程对工人安全和健康构成威胁的产业,需大量的资本、技术和管理资源来建立合理的污染防治和处理系统的产业,即环境敏感型产业。本文针对上述现象,首先结合环境成本内在化和产业贸易竞争力理论,运用大量的数据分析我国环境敏感产业环境成本内部化的背景,其国内背景也是环境成本内在化的根本原因,即单位产值的能耗偏高;“三废”的排放量居高不下,而“三废”的综合利用产值偏小,正是由于我国环境敏感产业贸易比较优势建立在这种高能耗、高污染和低治理的基础之上,导致环境资源不公平流向和我国稀缺的自然资源的退化和衰竭的趋势日益加剧。我国环境敏感产业环境成本内在化的国际背景是在世界范围内为了保护环境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包括国际和区域性的环保公约、国别环保法规和标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等自愿性措施、生产和加工方法等,这也使我国环境敏感产业的贸易竞争力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接着本文进一步从规范分析的角度分析了环境成本内部化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的影响。在微观中,环境成本内在化在短期将提高产品的成本从而使产品的价格上升,影响产品及其企业的竞争力,但从长期看,将会刺激企业采用技术创新来提高企业竞争力。从中观分析,环境成本内在化将迫使资源和污染密集型的产业萎缩甚至淘汰,使我国的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化,并促进环保产业的长足发展。从宏观角度,环境成本内在化将对现有国际贸易体制进行挑战。然后通过构建我国环境敏感产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与单位产值能耗及人均资本的计量模型和环境敏感产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与其“三废”综合利用产值与其对应的产业的工业总产值的比值w的计量模型,进一步从实证角度分析得出我国环境敏感产业的高能耗,高污染,低治理的现状影响其贸易竞争力。如果没有技术的进步,来降低能耗,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进一步降低产品的成本,我国环境敏感产业的现有贸易竞争优势将降低。因此,减小环境成本内在化对我国环境敏感产业贸易竞争力负面影响,在宏观上,需要加强我国政府的宏观环保调控作用,建立和完善我国贸易与环境法律、法规体系,探索绿色国民经济体系和绿色贸易产品核算体系;在产业层次上,需要大力推进绿色产业的发展;在微观上,需要建立以国际环境标准为准的绿色管理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X19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印中华;宋维明;;中国木材产业资源基础转换探析[J];资源科学;2011年09期
2 单国旗;周小燕;;药膳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16期
3 涂溢娟;;武汉服装产业区域性转移的SWOT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9期
4 谢锐;赖明勇;刘冠宇;王腊芳;;基于产业链视角的中国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8期
5 陈莲芳;严良;;中国西部矿产资源产业集聚度与竞争力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05期
6 马海燕;李世祥;熊英;;全球价值链下服装本土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J];管理学报;2011年09期
7 李沛兴;;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有色企业[J];中国有色金属;2011年14期
8 ;赤峰有色金属产业升级[J];黄金科学技术;2011年04期
9 韩基早;刘俊;;中国钢铁产业对韩国竞争力的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06期
10 ;粤港印刷业向创意和绿色转型[J];新闻前哨;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慧毅;;资源环境、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与产业竞争力生成能力[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2 唐如安;;以标准化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A];第十二届中国质量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余典范;;上海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与对策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4 刘树青;程龙生;;城市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探讨[A];江苏省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方茜;;四川省制造业产业竞争力量化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6 张春萍;;中国都市体育产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以北京、上海与天津为例[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7 张淑梅;;流通创新是提升流通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依托[A];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与流通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陈涛;魏世灼;;福建省制造业竞争力研究[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吴净;;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全面增强产业竞争力[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6年
10 陈少晖;廖添土;;福建省在泛珠三角区域中的产业地位与提升对策[A];2007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协作联谊会暨“区域经济合作与互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丁 莹;提高我国茶产业竞争力[N];中国质量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刘承国 张毅;提升核心产业竞争力[N];地质勘查导报;2005年
3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研究所博士 王云平;加快调整转型 提高产业竞争力[N];经济日报;2008年
4 许艳秋 鞍山市经济研究信息中心;提高产业竞争力是鞍山必然选择[N];鞍山日报 ;2008年
5 记者 嵇哲;切实提升我省重点产业竞争力[N];浙江日报;2009年
6 记者 肖意;构建新的产业竞争力[N];深圳特区报;2009年
7 本报评论员;用创新精神锤炼产业竞争力[N];中国企业报;2008年
8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陈颖;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与产业政策作用机制分析[N];上饶日报;2009年
9 记者 林妍;确保金融安全关键要提高金融产业竞争力[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江芸涵 李丹 实习记者 王爽;整合优势增强汽车产业竞争力[N];四川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炳胜;中国区域建筑产业竞争力形成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2 王岚;地区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刘小铁;产业竞争力因素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4 禹新荣;县域经济产业竞争力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宿倩;城市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6 李曦辉;国有企业与产业竞争力[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朱小娟;产业竞争力研究的理论、方法和应用[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8 张治栋;跨国公司战略演变对中国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与对策[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9 梁运文;产业竞争力“创造性毁灭”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张虎春;城市产业竞争力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建霞;环境成本内在化对我国环境敏感产业贸易竞争力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罗双发;工资水平对我国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董姗姗;中国会展业的产业聚集和产业竞争力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5年
4 宗艳;湖北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分析及发展对策[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5 靳宇婷;基于“钻石模型”的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朝红;提高河间市汽车配件产业竞争力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0年
7 魏博通;湖北制造业主要产业竞争力分析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谭淑霞;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9 胡继;中国风电产业竞争力分析模型及对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10 孙静宇;珠三角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2359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235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