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形象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形象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区域形象 公共产品 区域形象塑造 外部性 区域形象维护
【摘要】:随着区域经济向较高阶段发展,区域形象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正如资金、技术、劳动力一样,区域形象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要素条件、一笔无形资产。为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区域形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在国内外区域形象研究评述的基础上,针对当前理论界尚未真正从经济学角度去认识区域形象实质这一问题,提出应从公共经济学角度深入分析区域形象的属性,并认为区域形象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是一种纯公共产品,而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较高阶段是一种俱乐部型准公共产品,大大加深了对区域形象内涵的认识。 区域形象塑造的理论基础不应局限于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理论,本文对之进行了拓展,提出区域形象塑造还应有系统论和信息论的理论支撑,并对区域形象塑造的程序进行了阐述。同时,笔者认为区域形象塑造的行为主体最主要的有三个:公众、企业和政府,其中,公众是区域形象塑造的执行者;企业是区域形象塑造成败的决定力量;政府是区域形象塑造的制度提供者,也是主要推动者。 本文还对区域形象的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进行了分析,认为良好的区域形象具有外部经济效应,不良的区域形象具有外部不经济效应,并且区域形象的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针对目前我国区域形象重塑造轻维护的现状,本文以制度经济学理论和外部性理论为指导,认为政府必须加强区域形象维护,提出了政府可采用的八条途径:征税或罚款、财政补贴、政府管制、行业协会监管、注册商标保护、原产地域保护、许可证制度、加强区域形象教育,这些途径开拓了区域形象维护的新思路。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F061.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方涛;;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及其改善[J];特区经济;2011年09期
2 刘顺吉;王樵;;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制约因素分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3 刘业进;朱海就;;公共产品的神话与事业单位改革[J];理论视野;2011年08期
4 陈远云;;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构建[J];现代商业;2011年18期
5 陈华;温连青;张梅玲;;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财税支撑长效机制研究[J];财政研究;2011年06期
6 韩丽;王文华;杨鹏;;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与政府责任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1期
7 侯丽;贺春兰;;基于社会保障的财政转移支付研究[J];知识经济;2011年17期
8 匡贤明;梅东海;;公共产品短缺时代国有企业合理分红比例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9 赵国栋;;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环境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3期
10 冯俏彬;;从公共财政视角看我国巨灾保险制度的建设[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云忠;成金华;;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的经济问题分析[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青年分会2006年学术交流论文汇编[C];2006年
2 姚华军;颜世强;胡小平;张润丽;;农业地质工作在和谐农村建设中的服务功能研究[A];资源·环境·和谐社会——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廖红伟;;我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几点思考[A];第五届国有经济论坛“海峡两岸企业改革与重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孙建中;;空间信息与公共产品的遥感——物质与信息同体记载的点源方法[A];中国遥感应用协会2010年会暨区域遥感发展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缪国书;罗重谱;;新农村建设中公共产品供需失衡成因及对策研究[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孙玉甫;王文莲;;论建立公共信息会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A];中国会计学会第四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7 刘莘;王轩;;论服务政府中的服务行政[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8 蔡增正;;论科学技术创新中大学、企业、政府之间的关系[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刘卫;谭宁;;进一步完善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思考[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高华峰;;论民族地区公共产品供给与新农村建设[A];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研究——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分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黄庭满 葛如江;市场繁荣公共产品短缺[N];经济参考报;2005年
2 刘立峰;公共产品与服务收费准则[N];中国建设报;2009年
3 上海商学院教授 韩狄明;提高公共产品的社会和经济效应[N];文汇报;2009年
4 宋洁云 冯俊扬;阿根廷公共产品涨价“涨”得公平公正[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5 本报记者 岳振;利益与成本“均沾”[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岳振;资源类公共产品涨价时机已到?[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7 尹卫国;岂可动辄拍卖公共产品“淘金”[N];中国税务报;2009年
8 余丰慧;关于公共产品纷纷涨价的三点担忧[N];工人日报;2009年
9 李敏;公共产品涨价应合理而透明[N];中国信息报;2009年
10 林立彬;关于公共产品的交易费用问题[N];江苏经济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颖;中国特色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杨立春;公共利益论[D];复旦大学;2011年
3 黄永新;西部农村社区公共产品的农民自主治理[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傅干;区域公共产品视域下的朝鲜与东北亚合作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5 董晓松;住宅消费中顾客公共产品偏好与忠诚前因问题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6 王健;上海合作组织发展进程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2年
7 陈霞;区域公共产品与东亚卫生合作(2002-2009)[D];复旦大学;2010年
8 杨天化;民办义务教育的功能性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9 叶文辉;中国公共产品供给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10 王春岭;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沂书;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形象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莫红民;从公共财政角度论事业单位改革[D];浙江大学;2004年
3 朱鹏程;社区公共产品与社区治理模式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4 刘斌;当代中国政府公共卫生服务:困境与超越[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朱虹;论网络基础设施的构建、运营及管理——基于公共产品理论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瑜;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中的政府职能[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玲;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政府供给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8 周怀滨;公证制度改革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9 郑骁勇;县级政府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分析:以浙江省武义县为个案[D];吉林大学;2004年
10 于雪;准市政公共产品民营化后的价格管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2373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237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