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进程中的利益组织共容性分析
本文关键词:经济增长进程中的利益组织共容性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集体行动 利益组织 共容性 准入秩序 制度框架
【摘要】: 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保持了高速的增长。工业化进程和制度的变迁无疑是其中重要的原因。随着资本型发展模式弊端的逐步显露,如何保持下一阶段的经济增长成为当前的主要问题。正是基于这一研究背景,本文认为当前中国面临着两个困境:一是改革的深入和制度的变迁受到既得利益组织的阻碍;二是劳资矛盾引发的收入差距逐步加大。两者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利益组织的地位优势和寻租行为是造成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那么应如何从利益组织理论的视角去理解当前的问题呢?诺思等人的社会秩序理论认为,人类社会一般来说会经过三种社会秩序:原始秩序、限制的准入秩序、开放的准入秩序。每一种社会秩序下组织的产生、进入条件是大不相同的。当前我国正处于限制的准入秩序阶段,各种利益组织不能自由进入,市场上存在着很多寻租行为,竞争不充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利益组织往往能够利用自己的力量采取有效的集体行动。奥尔森等人的集体行动理论表明,工人由于其自身人数众多和激励因素的缺乏,难以形成有效的集体行动和对等的组织和企业讨价还价,工资长期处于低位。 在借鉴与深化了奥尔森的组织“共容性”概念的基础上,本文以历史视角考察了利益组织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如果一个国家存在着很多具有分配性质的利益组织,并且它们是在积极寻求传统意义的租金,那么就会损害一国的经济增长。英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数据对此给予了佐证。然而在开放的准入秩序下,大量利益组织的存在会促进市场的竞争,保持经济上的民主和机会均等,维护经济增长。这背后的原因就在于在限制的准入秩序中,组织的性质主要是分配性的,且其追求的是特权所带来的租金。而在开放准入秩序中,利益组织之间主要追求的是竞争和创新所带来的边际租金,大多具有一定的共容性。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不同阶段的利益组织发展路径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的理论分析。 随后,本文分析了利益组织在我国的存在和影响。首先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利益组织的存在性,探讨了利益组织的演化所造成的两个主要社会问题:工人工资比重过低问题和既得利益组织对改革的阻碍。工人集体行动的缺失影响了其工资的谈判能力,在与企业利益组织的讨价还价中处于弱势地位,难以提高其工资,造成收入差距扩大,影响我国内需的提振和经济的增长。而地方利益组织保护主义阻碍了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统一市场难以形成,自由竞争度较低,损害了经济增长。在行业准入上,限制因素众多,垄断特权催生了租金,各类产权难以公平竞争。这些问题背后的重要涉及者就是社会中最大的利益组织政府,政府的行为关系着经济准入秩序的完善和制度的供给,如果政府和企业利益组织结合,就会形成掠夺性制度,损害经济的增长。为此政府应该保持自己组织的极大“共容性”,积极实施中性的经济政策,促进保护性制度的建立,完善组织的准入秩序,提高竞争度,推动经济的增长。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061.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进军;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新思路[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9年04期
2 龙剑;;再论质量、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J];管理现代化;1992年05期
3 徐海根;;十年改革中的宏观调控政策与经济增长[J];江苏社会科学;1992年01期
4 蔡拓;增长的误区及其反思[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5 ;泰国经济增长将依然强劲[J];广西经贸;1994年12期
6 杨晓达;经济增长台阶论的内涵与限量[J];黑龙江财专学报;1994年04期
7 孙克忠,宋效中;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8 杨云母 ,刘文广;论对外贸易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9 蔡玲;关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1995年11期
10 张宗斌;论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卓成霞;;金融危机下保就业与保经济增长的博弈研究[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2 莫文;彭运石;;主观幸福感和经济增长[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李鸿飞;于进才;孟繁一;;试析中国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4 姜焰生;;现代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5 刘渝琳;白艳兰;;金融深化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吴开;夏鑫;;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忠文;;经济增长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浅析[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韩中豪;胡雄星;张明旭;;上海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的关系[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9 刘幸菡;吴国蔚;;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及其在中国的实证检验[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10 王维国;杨晓华;;我国国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兼论国债负担对国债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鸣骥;创新激发经济增长[N];中国财经报;2002年
2 张晓静,张开飞;经济增长能否承受税收高速增长之重[N];中国税务报;2005年
3 蔡f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N];湖北日报;2001年
4 陈 颐;教育是经济增长关键因素[N];经济日报;2003年
5 李茹萍;工业产值突破千亿珠海经济增长提速[N];经济日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王比学;7%,,我们有信心![N];人民日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杜萍;经济增长良好 降息大可不必[N];市场报;2001年
8 余少谦;实现农村和谐经济增长[N];福建日报;2007年
9 见习记者 王白露;人行预计:我省今年经济增长10%以上[N];湖南经济报;2007年
10 ;中国需要重新平衡经济增长[N];机电商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琳;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程治中;论城市化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3 关春华;印度对外贸易政策改革绩效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4 黄菁;环境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影响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5 张宝贵;教育科学发展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陈萍;文化软实力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7 王然;市场化进程、企业家职能配置与经济增长[D];暨南大学;2011年
8 曾祥炎;基于宏观产权制度分析框架的中国经济增长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9 刘畅;中国益贫式增长中的经济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10 方化雷;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再成;经济增长进程中的利益组织共容性分析[D];安徽大学;2010年
2 刘波;基于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3 于晓黎;青岛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李田田;标准对湖南省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5 洪韬;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国际比较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6 候志德;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韩长春;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8 丁昌昆;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9 张亚军;天津市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10 郭刚军;辽宁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996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299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