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环境容量的巢湖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优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水环境容量的巢湖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优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水环境容量 环境-经济 库兹涅茨曲线 多目标优化 巢湖流域
【摘要】: 二十世纪60年代后,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并且日益全球化,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人类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环境的保护也是越来越重视.而怎样优化经济发展模式,达到协调环境、经济和生态发展的目的,已经成为目前环境—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以巢湖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和水环境现状为基础,结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了人均GDP和工业三废排放量之间关系,并进行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最后以水环境容量、可利用水资源量以及其他社会经济条件为约束,构建不确定多目标规划模型,对巢湖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优化,为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也给当地决策者提供科学参考。 本文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所示: (1)结合年鉴、规划、环境公报对流域经济、水环境现状进行分析,阐明流域环境—经济系统存在主要问题; (2)惯性增长趋势情景下预测社会经济及环境发展,既科学预测了流域经济发展带来的污染物排放,又为下一步构建多目标优化模型提供了参数。预测结果:2020年废水排放量达到50867万吨,TP排放量1973.9吨,TN排放量19181.0吨,COD排放量87509.9吨; (3)以水文资料为基础,计算巢湖水环境容量,并与流域污染物入湖量进行比较,得出剩余容量。COD的水环境容量为116141.18 t/a,TN和TP分别是13022.98 t/a和1320.69 t/a,COD还有60801.6 t/a剩余容量,TN、TP都已经超过水环境容量; (4)结合库兹涅茨曲线,对流域人均GDP与工业三废排放量进行研究,得出经济发展与工业三废之间关系,废水排放呈倒U型曲线特征,拐点是人均GDP为9523.5元/人,发生在2003-2004年之间,废气和固废曲线特征仍呈上升趋势; (5)构建环境经济协调发展不确定多目标混合整数规划模型(IMOMIP),在水环境容量约束下,辅以水资源、污染治理资金等约束条件,在两种情景下运用交互式解译法(ODTL)求解多目标模型,得到巢湖流域合理的人口构成、经济结构、污染物排放限额、水资源配置和土地利用分配。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X19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问诊巢湖“活水之路”[J];绿色视野;2008年07期
2 李如忠,汪家权,钱家忠;巢湖流域非点源营养物控制对策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4年01期
3 刘建军,李春来;基于遥感和GIS的巢湖流域人口信息提取[J];科学通报;2002年23期
4 陈云峰;赵纯真;;巢湖流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8年02期
5 高蓉菁,张利民,邹敏;巢湖流域水质现状及保护对策的调研报告[J];污染防治技术;2003年03期
6 殷福才;孙莉宁;;《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解读[J];环境保护;2009年09期
7 高兴斋;;重金属水环境容量及其应用[J];上海环境科学;1987年09期
8 周克钊;张永良;;水环境容量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1987年01期
9 黄新华;汪晋三;;黄竹歧建设区河涌水环境容量问题的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88年02期
10 张俊,佘宗莲,王成见,孙宝权;大沽河干流青岛段水环境容量研究[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金毅;李念;李宛怡;海婷婷;李薇;;水环境容量核算在城市发展模式比选中的应用[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2 吴跃东;;巢湖流域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与建议[A];安徽省古生物学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杨桐;杨常亮;毛永杨;;水环境容量研究进展[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4 吴跃东;;巢湖流域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与建议[A];“资源保障 环境安全——地质工作使命”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文集[C];2011年
5 贾铁飞;施汶妤;张卫国;俞立中;;基于历史文献分析的近600年来巢湖流域旱涝灾害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傅强;杨常亮;刘卫红;杨桐;杨亮秀;袁琳娜;;基于水环境容量调控的盘龙江水质达标治理措施探讨[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7 吴开亚;胡淑恒;孙世群;;巢湖流域的生态足迹分析[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冯妍;何彬方;荀尚培;张宏群;申家莲;;基于遥感监测的巢湖水华分布及暴发气象条件[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9 吴汉涛;;汉江水环境容量分配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0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胡文海;刘毓;史忠科;;非稳态最优化水环境容量模型及其应用[A];2001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纯友邋通讯员 赵代根;加强巢湖流域生态文明建设[N];安徽日报;2007年
2 ;省政府关于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巢湖流域水污染治理情况报告意见的报告(摘要)[N];安徽日报;2010年
3 记者 陆列嘉;科学推进巢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N];安徽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刘纯友;环湖建城须为环境减负[N];安徽日报;2009年
5 记者 刘尧;“巢湖”频现省“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N];巢湖日报;2011年
6 张邦国 柯杨宗;42个项目打造秀美巢湖[N];巢湖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施智梁;475亿,合肥借势治水[N];南方周末;2009年
8 通讯员 赵代根;加快巢湖流域水污染治理[N];安徽日报;2007年
9 通讯员 尔实;科学推进巢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N];安徽日报;2007年
10 本报通讯员 翟福琼 刘尧;推进合巢同城化建设[N];中国环境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恩虎;明清时期巢湖流域农业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2 李国莲;巢湖污染物赋存、来源及风险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3 李如忠;地质环境与巢湖富营养化控制机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4 王卫平;九龙江流域水环境容量变化模拟及污染物总量控制措施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朱春龙;城市水环境系统控制决策支持技术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6 牛志广;近岸海域水环境容量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7 范斌;植硅体记录的巢湖流域环境变化及其灾害事件响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徐礼强;钱塘江水环境主要污染物通量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贾铁飞;近千年以来巢湖环境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杨杰军;青岛市崂山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森;基于水环境容量的巢湖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优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陈连军;黄河白银段面源污染对水环境容量贡献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张俊;大沽河干流青岛段水环境容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4 胡晓寒;福地湖水环境价值定量计算与分析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4年
5 孙程;渭河陕西段水环境污染和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模拟[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6 熊风;涪江绵阳市区段水环境容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7 柴群宇;富春江流域水环境容量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8 李静;德州地区岔河水环境容量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9 曹刚;河流水环境容量价值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0年
10 谭娜;好溪缙云段水环境容量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006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300689.html